APP下载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风控中的应用研究

2024-05-24阮一凡

商展经济 2024年7期
关键词:解释性合规金融风险

阮一凡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当前,金融领域面临着复杂的风险挑战,迫切需要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以期帮助相关行业应对数据复杂性、风险监测不足等问题,提高风控效率和准确性。

1 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1.1 风险预测

在当今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国内外众多金融机构,如中国的腾讯金融和国外的Goldman Sachs,都在广泛应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市场、行业和客户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更准确、实时的风险评估。

以腾讯金融为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用户的交易行为、社交网络及其他多维度数据的分析,构建了更精细化的用户画像,进而提高了对个体信用风险的判断准确度。同时,国际知名的金融企业如JPMorgan Chase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有效识别市场波动中的潜在风险,并迅速作出相应决策,以确保资产的稳健性。

在风险预测中,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这些技术能够自动学习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市场变化和金融产品的风险。例如,美国的Quandl公司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市场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建议。

1.2 风险评估

在金融风险控制中,人工智能在风险评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精准和高效的评估手段。例如,中国的招商银行和美国的JPMorgan Chase,已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手段,实现了风险评估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以招商银行为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风险模型,成功提高了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判断准确度。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历史、信用记录和其他关联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每位客户的信用状况,从而更精准地判断贷款违约风险。

在国际金融领域,JPMorgan Chase借助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全球市场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更及时地发现潜在风险。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他们能够快速识别不同资产类别的市场波动模式,并提前做出风险防范措施。

1.3 欺诈检测

在金融风险控制领域,人工智能在欺诈检测方面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来识别和防范欺诈行为。例如,中国的支付宝和国外的American Express,已经成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复杂的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有效提高了欺诈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支付宝作为中国领先的支付平台,通过引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先进的欺诈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用户的交易行为、设备信息、地理位置多维度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快速识别出潜在的欺诈活动。

在国际金融舞台上,American Express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卡片交易数据的深入挖掘,构建了复杂的模型来检测欺诈行为。该系统不仅可以识别异常交易模式,还能基于实时数据调整风险评估,提高了欺诈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持卡人提供更加安全的交易环境。

2 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趋势

2.1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结合

金融风险控制领域,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紧密结合正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强大而精确的工具,以有效管理和降低各类风险。

大数据的应用成为推动金融风险控制的主要引擎。金融机构积累了庞大的数据量,包括客户交易信息、市场行情、宏观经济指标等,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得以充分发挥,不仅意味着更全面的信息获取,还能从多个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市场行为和客户行为,为风险控制提供更准确的基础。

机器学习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金融风险控制的智能化水平。传统的统计模型在处理大规模、高维度的数据时面临一些局限,而机器学习算法,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对复杂非线性关系的学习,机器学习使得风险控制模型更为灵活和适应性更强,有助于更精准地预测潜在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趋势将更加注重算法的自我学习和优化能力。强调增强模型的实时性和自适应性,以更加及时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新型风险的出现。这包括强化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模型在复杂环境下的决策能力。此外,对于风险控制模型的可解释性和可信度的需求也将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

2.2 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

深度学习算法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日益成为引领潮流的趋势,其在模型复杂性和非线性关系建模方面的卓越性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高效和准确的风险管理工具。

当前的现实走向显示,金融机构已广泛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来处理大规模、高维度的金融数据。对于传统金融产品和市场行为的复杂性,深度学习的多层次、非线性处理能力使得模型更能捕捉数据中的潜在规律。

未来的趋势中,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将更加强调对金融领域独有问题的处理能力,包括对时变性、异质性和不确定性等金融市场特征更深层次的挖掘。例如,对金融市场中的非线性动态关系,深度学习网络能更好地捕捉市场波动和变化的复杂模式,有望提高风险预测的精度。

此外,深度学习在欺诈检测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通过对客户交易数据进行深入学习,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识别更为隐蔽和复杂的欺诈行为,对抗不断变化的欺诈手段,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强大的防范和应对欺诈的手段,提高了金融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深度学习算法有望进一步结合其他前沿技术,如增强学习、迁移学习等,以应对更为复杂和多变的金融环境。

2.3 自动化决策系统的发展

自动化决策系统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发展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趋势。当前实际情况显示,金融机构正在积极采用自动化决策系统,通过整合大数据、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实现了更加高效、迅速的决策过程,这一现实走向不仅提高了决策效率,还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实际应用方面,金融业已广泛采用自动化决策系统来处理包括贷款批准、信用评估等领域的决策任务,通过大规模数据的实时分析,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客户的信用记录、还款历史等信息进行精准评估,从而更加迅速地做出贷款决策。

未来的趋势中,自动化决策系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个性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系统将更加灵活地适应个体客户的需求和不同的风险背景。预计在信用评估方面,系统将更加巧妙地结合社交网络数据、行为数据等非传统数据源,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能力,实现更为精准的风险识别。同时,随着自动化决策系统的不断普及,对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的需求将逐渐凸显。

3 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挑战

3.1 数据隐私与安全性

在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中,数据隐私与安全性问题涌现为一个深层次挑战。面临的问题是金融机构需要大量的客户数据进行训练和建模,让人工智能算法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风险。然而,这种数据的大规模收集与分析涉及巨大的隐私风险,面临泄露个体的敏感信息,如财务状况、消费行为等。

问题归因于两点:其一,数据所有权和访问控制的缺失。在金融领域,数据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金融机构、客户、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等,因此数据的所有权和访问权限的界定变得复杂。对于金融机构内部,不同业务部门需要共享数据,但在确保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内部数据流动也是一个挑战。

其二,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由于金融数据的敏感性,一旦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存在漏洞,就会导致数据泄露和滥用。黑客攻击、网络窃听等风险使得确保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变得更加困难。

3.2 算法的可解释性

算法的可解释性在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应用的过程中显现出深层次的挑战。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黑盒模型的广泛应用及在金融决策中缺乏对模型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和解释性。

许多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被认为是黑盒模型,其内部决策过程难以被理解和解释,使得金融从业者和监管机构难以追溯模型的决策根据,无法详细了解模型是如何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的。

问题的归因主要源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关系的学习。由于深度学习模型层数较多、参数庞大,很难从人类的角度理解每一层神经元的作用和权重的意义。

缺乏可解释性带来的问题包括难以理解模型的决策、难以满足监管合规性要求以及难以建立用户信任。金融决策通常需要对每一步的依据和权衡进行清晰的解释,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与合规性。然而,对于不可解释的算法,这些解释变得非常困难,导致金融决策缺乏可信度。

3.3 监管与合规要求

监管与合规要求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应用面临的深层次挑战,该挑战主要表现在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技术和法规的不断变化及合规性要求对算法和模型的影响等方面。

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合作与信息共享的问题。金融风险控制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模型训练,但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面临着隐私、安全性和合规性多方面的考虑。问题归因于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不够完善,监管要求的制定和实施相对滞后,导致在人工智能风险控制应用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监管与合作体系。

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法规的滞后使得监管与合规要求愈加复杂。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监管机构常难以及时了解和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导致相关法规的滞后。问题归因于监管机构对新兴技术的认知和理解滞后,而金融机构则面临在法规适应期内使用新技术的压力,导致监管与合规要求的失衡。

合规性要求对算法和模型的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金融机构在设计和使用风险模型时必须考虑法规要求,尤其是在可解释性、公平性、非歧视性等方面。问题归因于金融业务和风险模型的复杂性,使得监管机构难以准确评估模型的合规性。

4 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防范措施

4.1 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体系

为有效防范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存在的数据隐私和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体系至关重要。第一,建立严格的数据权限和访问控制机制。通过明确规定不同角色和部门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获取特定的数据。著名的国际金融企业,如花旗集团(Citigroup)通过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有效保障了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第二,加强数据加密和安全传输。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防止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恶意窃取。美国的JPMorgan Chase就在其金融业务中广泛应用加密技术,确保客户敏感信息的安全性。

第三,引入先进的身份验证技术。通过双因素认证、生物识别等技术,加强对用户身份的验证,降低未授权访问的风险。中国的蚂蚁集团(Ant Group)在其金融服务中广泛应用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技术,提高了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第四,建立完备的监控和审计机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访问、数据流动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建立审计机制,记录系统操作和数据访问的日志,便于事后追溯和分析。

第五,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普及。通过培训金融从业人员,提高其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认识,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这一点在新加坡的金融服务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培训和定期的安全意识活动,强化了员工在数据保护方面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健全后的数据报告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1)报告应是全面而透明的,明确展示了金融机构所收集和使用的数据类型、用途及数据流动的路径;(2)报告应及时更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法规和技术环境;(3)报告应具备足够的可解释性,便于相关方理解模型和算法的决策过程,提高透明度;(4)报告要遵循最佳实践,符合国际和本地的数据保护法规,确保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活动在法规框架下合法合规。

4.2 加强算法的可解释性原理

为加强算法的可解释性,金融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模型决策过程更为透明和可理解。第一,采用可解释性更强的模型。在算法选择上,金融机构可优先考虑决策树、逻辑回归等易于解释的模型,避免过度依赖黑盒模型,有助于降低整体模型的复杂性,提高可解释性。

第二,借鉴名人理论(LIME)等解释性方法。这类方法通过在原始数据附近生成具有解释性的局部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体模型的决策过程。

第三,建立解释性评估标准。金融机构可以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可解释性评估指标,以量化模型的解释性。包括特定场景下的模型解释准确度、模型对异常情况的解释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使解释性不再是主观判断,而成为可以度量和衡量的标准。

第四,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金融从业人员需具备足够的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知识,以更好地理解模型的输出和解释结果。通过培训,金融从业人员能够更自如地使用解释性工具,提升其对模型解释的理解水平。

第五,实现透明的决策过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公开部分模型参数、决策规则等方式,使决策过程更加透明,有助于建立用户信任,同时能够使监管机构更好地理解和审核模型的合规性。

4.3 积极参与监管合规事务

积极参与监管合规事务是确保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应用合法、合规的关键措施。第一,建立专门的合规团队。著名的国际金融机构,如美国的金融巨头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英国的汇丰银行(HSBC)都设有专门的合规团队,负责监督和确保金融业务的合规性,这些团队通常由合规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专家组成,致力于深入了解监管要求、法规变化,并将其整合到人工智能应用的决策流程中。

第二,与监管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金融机构应积极主动地与监管机构沟通,分享其人工智能应用的策略、模型和数据处理方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前了解监管的期望,避免潜在的合规风险。

第三,建立完善的分责制度。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制度,确保合规事务得到全面关注。内部各个部门,包括风险管理、法务、技术开发等,都应参与到合规事务中,形成协同合作机制。

第四,制定内部合规规章制度,详细规定人工智能应用的决策原则、数据使用准则及模型更新和审计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5 结语

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拓展,为风险控制和监管合规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的运用,金融机构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和欺诈检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然而,随之而来的数据隐私与安全性、算法的可解释性及监管合规要求等挑战日益显现,需要金融机构积极采取举措规避和应对。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体系、加强算法的可解释性原则及积极参与监管合规事务是金融机构应对挑战的关键路径,只有不断强化技术应用和合规管理的双轮驱动,金融行业才能更好地实现风险控制的智能化和精准化,进一步提高市场稳定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猜你喜欢

解释性合规金融风险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GDPR实施下的企业合规管理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探究
融媒体时代解释性报道的发展之路
非解释性宪法适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