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2024-05-23李彩凤武瑶朱伊鑫

公关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

李彩凤 武瑶 朱伊鑫

摘要:智媒体是智能智慧媒体和智库媒体的统称。智媒时代的来临,优化了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流程,形成了新的媒体生态系统,也使得媒介素養成为当代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思政队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责任人。在智媒时代,提高高校思政队伍的媒介素养极具必要性。本文特以智媒体发展为背景,阐述了提高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的必要性,探讨了提升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的策略,以期能对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提升有所作用。

关键词:智媒体;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

引言

智媒体是依托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技术而形成的,由人工智能参与的智慧媒体形态。至于媒介素养,美国媒介素养中心这样定义:面对媒介和媒介信息时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思辨能力的正确选择和综合反应。高校思政队伍肩负着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1]。在智媒时代,高校思政队伍需要正视提高媒介素养的必要性,顺应时代潮流,探索新的智媒思政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提高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高校思政队伍扮演着重要角色。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受新媒体影响,许多人的认知、评判标准、思考方式、媒介态度都带有网络虚拟性,在媒介素养、思想认识、道德观念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对信息甄别的能力不高,道德意识薄弱,一些人在信息接受、制造和传播过程中,虽然表现活跃,但是无法避免地会出现有悖于社会公德、缺少媒介素养的行为。如在舆论焦点事件中,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学生道德意识和媒介素养低的表现,直接加大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

在智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要想取得实效性,需要思政队伍根据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利用好智媒体资源,创新、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内容,拓宽高校思政工作的路径,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2]。做好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提高高校思政队伍的媒介素养,因此,在智媒时代,高校思政队伍要将媒介素养当做必备素养,与时俱进,学习智媒体技术,提高信息筛选、判断、整合和过滤能力,坚守思政队伍的责任意识,把握思想政治导向关。

(二)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各高校对思政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有些高校的思政工作大多局限于教室里,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不能够触及学生内心。智媒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局限,为高校思政队伍创新工作方式,利用智媒体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提供了机遇、阵地和载体。

若要想借助智媒为高校思政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就需要思政队伍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有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和各种形式的智能智慧媒体做正确判断的能力,并将智媒体巧妙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去。当前有的高校虽然为了思政教育发展创新,有的高校经常会用微信、QQ收取材料,在智媒平台下发视频、图文信息,开展思想政治日常教育和管理,但是,智媒体的应用局限于信息传递、反馈和日常管理,还没有全面应用到学生交流互动中[3]。所以,利用智媒体创新思政教育方式,以打破思政工作的局限,提高高校思政队伍的媒介素养,构建思政工作新格局,势在必行。

(三)思政队伍可持续发展需要

在智媒体时代,高校思政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介应用能力,开展思政工作,进行思政教育。根据观察发现,有的教师对媒介素养的认识较少,媒介素养较低。其表现有媒介素养理论知识欠缺,信息思辨能力不高,创造意识不足,对智媒体的认识仅限于智媒常规操作和使用,不知道如何用智媒体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导致有些思政人员的媒介素养较低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原因是高校思政队伍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具有滞后性,智媒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不完善,一些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智媒理论和技术,只是被动接受阵地转移。提高高校思政队伍的媒介素养,需要重视智媒知识教学,开展智媒体技术培训和实践,这些对于高校思政队伍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进而以媒介素养教育为基础,带动思政工作方式创新,使思政队伍在实践中有运用智媒体因势利导、补偏救弊的能力。

二、提升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的策略

(一)强化媒介功能认知,提高媒介素养意识

美国著名传媒专家马克·柯丁顿(Mark Coddington)在其著作《新闻聚合:二手知识与新闻权威性的侵蚀》中写到:在聚合新闻的生产过程、价值以及在社会角色演变中,公众只有提高媒介素养,明白媒体如何传输信息、运作信息、架构显示,才能正确选择媒介信息员,建设性地使用媒介,避免在“边缘和真空地带生存”的命运。提升高校思政队伍的媒介素养,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更多的也在于提高他们自身的媒介素养意识,激发其自觉性。同时,高校需要重视信息传播、社会监督、文化传承,借助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社团、研讨、学校官微、抖音等各种媒介、渠道、形式宣传智媒体的特点、基本功能,使思政队伍充分认识智媒体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化时代以智媒体为代表的媒介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思政辅导员树立学习意识和发展意识,强化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其认识到提高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同时要求他们通过自我调整、提高媒介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思政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发展助力赋能。

(二)普及智媒知识,搭建媒介素养学习平台

掌握智媒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是掌握先进的智媒技能、提升智媒媒介素养的基础。现在,许多思政工作者已意识到了提高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有的无法专门抽出时间学习媒介知识,锻炼和检验媒介应用技能。学校是高校教职工发展的大本营,在智媒时代,高校要树立全局教育观,从思想上正视媒介素养教育对于自身发展、思政工作实效的重要性,普及媒介知识,搭建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思政队伍逐渐掌握丰厚的理论,熟练掌握先进技能,为高校思政队伍成员自我提升注入动力,深挖他们成为主动、成熟、理性媒介使用者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现代化、专家化的思政精英。

针对高校思政队伍普及智媒知识,提供媒介素养培养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方面:1.构建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提升长效机制,开发媒介素养教育资源,通过学习让思政队伍全面掌握智媒体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媒介素养。2.举办智媒知识培训班,邀请业内传媒专家和学者来校授课,系统讲述智媒技术的前沿发展、应用和实践案例,使老师们了解、熟悉智媒体的特点和应用。3.依托高校信息部门,利用新媒介尤其是智媒体创新学习方式,搭建媒介素养学习平台,为思政辅导员学习媒介知识、共享学习资源、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三)提供实践机会,理论与实践锻炼同进行

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关注的是理论知识讲授、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和智媒体的应用,这是导致高校思政工作效率不高、质量不佳的主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发展技能、提升素养的主要路径。时代发展要求高校思政队伍积极创新网络思政新形式,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上,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和方式,传播正能量、优质信息,借助学生喜爱的智媒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双方的信任,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是,高校思政队伍实践与媒介素养的提升一样,都离不开大环境的营造,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和引领。因此,高校要采取措施,为思政队伍创造、提供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利用智媒体强化思政教育的效能。

为高校思政队伍提供机会,让其进行实践锻炼的方法非常多。主要方法有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吸引思政辅导员参与到教学建设和管理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媒体信息分析与评价方法中,与学生一起学习智媒知识,提升媒介素养;引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智媒平台和 AI 智媒体技术,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阵地和智媒体平台,借助这些平台发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线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学习、研学活动,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态,并就学生关心的问题做出反馈和回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增加实践教学在各科教学中的比重,由思政队伍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研学活动,如参加地方融媒体创作比赛、利用融媒体进行公益宣传等,以提高思政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媒介素养水平。

(四)净化媒介环境,鼓励和支持实践和创新

关于媒介素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学者李维斯(F.R.Leavis)和丹尼斯.汤普森(Deny Thompson)从保持民族文化传统、语言、精神的视角出发,将“甄辨与抵制”归结为媒介素养培养的目的,即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甄辨信息,抵制错误的影响和腐蚀。随着媒介发展,国内学者张志安、沈国麟认为:使用媒介为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才是媒介素养的更高层次。鉴于此,在智媒时代,高校思政队伍在媒介素养学习中,不能只满足于对媒介的认知、评判和媒介信息解构,还要重视媒介应用和创新。促使思政队伍有积极主动选择、甄别信息的能力,能从“静观”实现“变通”,能在媒介议程设置、大众传播中发挥正能量和影响力[4]

面对高等教育如火如荼发展的情形,高校应加强对媒介环境的监管和管理,净化媒介环境,防止不良信息大范围传播,禁止网络不法行为高频发生,鼓励和支持高校思政队伍进行媒介实践和创新。如制定制度、提供资金、采取奖励措施等鼓励和支持高校教职工参与智媒体实践和创新。还应根据高校发展需要和大众传媒特征,整合企业、机关和高校资源,以智媒体技术、传播规律、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训以及智媒体宣传活动,以提高高校思政队伍的智媒体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高校教育工作加油助力。

(五)创新工作方式,养成好的媒介使用习惯

智媒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受众的行为习惯以及全媒体生态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思政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期望和思政工作需求。高校应加强智媒体的应用,针对思政教育开发智能思政信息载体,打造媒体矩阵,使智媒体成为思政教育符号叙事的主要方式,吸引全员参与到高校“大思政”育人共同体建设中,积极探索智能媒体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拓宽思政教育路径,使媒介素养最终落实到媒介实践、日常思政工作中。

如在思政工作中,高校思政队伍要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角,开发并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库,服务中心大局,构建立体宣传矩阵,消除教务、学工、后勤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关注学生账号,利用智媒体对学生群体“画像”,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学生讨论等活动,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偏好,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智媒体使用需求、行为轨迹、个性偏好、心理状态、网络安全、伦理失范情况,基于调查研究调整思政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向[5]。然后,依托高校智媒平台建设,注册、建立智媒体平台,构建人机协同工作机制,如在短视频平台上注册账号,分享教育资源、信息,了解学生兴趣,利用人工智能与学生交流互动。此外,将智媒应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智媒体在思政教育前期方案设计、过程动态调控,以及评估、反馈中的作用,利用智媒体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如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利用视频宣传主流价值观,打造校园意见领袖,使主流意识形态更有时代色彩和表现力。同时使用抖音、微视频等进行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后台与网络平台相链接,促使思政教育传播半径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在智媒体时代,因为智媒体发展而带来的媒介信息庞杂、思想和价值观多元化等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都加大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也要求高校思政队伍将媒介素养提升视为职业需求和时代使命。因此,高校思政队伍要提高政治站位和媒介素养,密切关注高校智媒、新媒体舆论态势,了解智媒体的特征,学习智媒体操作技能,提高媒介素養,使智媒在思政教育、教学服务、人才培养中得到合理应用并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可欣.融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政的挑战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 2023(06):75-77.

[2]张思琪.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创新研究[J].教师,2022(12): 3-5.

[3]张宝君,孙志林.智能时代高校思政队伍“微”能力提升模式[J].江苏高教,2021(03):76-80.

[4]赵晓露,冯魁.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路径研究[J].大学,2020 (15):127-128.

[5]代青茹.在新媒体背景之下高校思政工作路径分析[J].才智,2019(30): 236.

(作者单位:1.广东白云学院 2.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基于受众媒介素养的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