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本科思政课程

2024-05-23马世栋

公关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提质责任感思政

马世栋

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正经历着从传统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对高等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职业本科教育的初衷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各行各业提供具有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加速,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也开始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既具备专业技能,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因此,思政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被重新审视和强调。基于此背景下提高职业本科思政课程的建设质量,使其既能反映时代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但当前职业本科思政课程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合理的解决策略,希望对推动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提质培优背景下思政课堂建设内涵意蕴

提质培优,作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意味着对教育的全方位、深层次的优化和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思政课堂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它关乎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和长远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思政课堂的内涵和意蕴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首先,需要认识到,提质培优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引导。思政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关乎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思政课程不再是一个封闭、固定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开放、动态的教育过程,它需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回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关切。其次,提质培优背景下的思政课堂建设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过去,思政课程往往被认为是教师“灌输”知识和思想的过程,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者。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与教师共同构建知识和价值。最后,提质培优背景下的思政课堂建设还强调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深入体验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这种实践中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程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综上所述,提质培优背景下的思政课堂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过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社会责任感和核心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二、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本科思政课程建设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职业本科教育的核心价值。思政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其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在提质培优的背景下,职业本科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这恰恰是思政课程的核心内容。首先,思政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技术也可能成为祸害。因此,思政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补充,更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次,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方针,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这对于职业本科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在毕业后将直接参与到社会的生产和建设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成果和社会效益。最后,思政课程还可以培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活。职业本科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需要与各种人群打交道,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职业成功与否。因此,思政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他们成为有品质、有责任感的现代人的关键途径。

“大思政”格局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意味着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融入所有课程和教育活动中,使之成为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在职业本科教育中,构建“大思政”格局不仅是思政教育的需要,更是提质培优、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必然选择。首先,构建“大思政”格局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职业本科教育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但技术教育不应与思政教育割裂。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课程中,使之成为日常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其次,构建“大思政”格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大思政”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习技术知识,还需要学习如何将技术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如何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坚守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再者,构建“大思政”格局可以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被学生视为“额外”的、与主业无关的课程,而“大思政”格局则是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主业、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教育实践。最后,构建“大思政”格局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这一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和思考社会的真实问题,学会如何将技术知识与社会发展结合,如何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在提质培优的大背景下职业本科思政课程的建设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其中充分发挥思政主渠道育人功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思政主渠道育人功能强调通过思政课程深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职业本科教育中,这一功能尤为重要,原因如下:首先,职业本科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思政课程作为职业本科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思政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社会伦理、社会责任等重要概念,明确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互动。其次,思政主渠道育人功能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思政课程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并为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再者,思政主渠道育人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职业本科教育中,学生将成为社会的一部分,需要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通过思政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最后,思政主渠道育人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思政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和社会发展,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努力,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相统一。

三、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本科思政课程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教师综合素养不足。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本科思政课程建设面临教师综合素养不足。这一问题涵盖了多个方面,需要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首先,一些思政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方面存在不足。职业本科思政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但如果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上不够娴熟,就难以有效地传授相关内容和引导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应接受系统的思政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其次,一些教师可能缺乏与学生互动和引导讨论的能力。职业本科思政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参与性,需要教师具备与学生建立积极互动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培养更好的沟通和引导能力。最后,一些思政教师可能对于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的应用不够熟练。在信息时代,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教师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新的教育工具,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二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在目前职业本科思政教育体系中,课程思政发挥着思政课堂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功能,但目前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在课程思政开展中存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问题。这样导致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脱节,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包括:一是课程内容与思政理念脱节,有些职业本科课程虽然包含了思政元素,但这些元素往往被孤立地加入,而没有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这导致学生难以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相互关联,影响了他们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接受。二是思政元素的教育方法不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未能有效运用适合思政教育的教育方法。思政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但一些课堂可能更侧重于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这一重要方面。

三是缺乏思政示范课堂引领作用。目前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在思政课程建设中缺乏思政示范课堂建设,这样导致在思政教育中缺乏典型案例和示范课堂,出现思政教育质量的不稳定性和教育效果的参差不齐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典型案例,职业本科思政课程中缺乏典型的、成功的思政教育案例,使教师和学生难以借鉴和参考。缺少成功案例也可能导致教育工作的盲目性和试错性。二是示范课堂不足,缺乏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思政课堂,使学生和教师难以了解如何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示范课堂的缺乏可能导致一些教师未能掌握好教育方法,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四、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本科思政课程建设策略

提质培优背景下加强职业本科思政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之一,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该任务成功实施的关键策略。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思政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在具体措施上,首先,职业本科院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持续教育机会,使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也应得到培养,以确保教师能够传递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给学生。其次,建立教育研究机制。思政教师队伍应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的研究工作,深入探讨思政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项目、建立研究团队和提供研究资源来实现。教师的研究成果可以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再次,做好吸引和激励有潜力的思政教育人才工作。学校可以通过优化招聘政策,提高薪酬待遇,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思政教育队伍。最后,建立教育评估与反馈机制。职业本科院校可引入学生评估和同行评估来实现。学生评估可以帮助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满意度和建议,以及教师的教学表现。同行评估可以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分享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的不断提升。

打造具有深刻影响的职业本科思政课程,需要建立强大而有机的课程思政体系。这一体系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以深度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职业本科院校需要树立课程融合的理念,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明确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等核心内容与专业课程的融入原则,从而确保课程思政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明确的融合理念将激发教师的教育创新和跨学科合作,促使教育更全面、多维度。其次,制定明确的课程融合指导方针。职业本科院校可建立清晰的指导方针,明确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以实现课程的有机整合。这可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第三,设计融合性课程。教师可在学校辅助下开发和设计专门的融合性课程,旨在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思政问题,以确保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专业教育中。最后是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学校需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核心内容下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以确保思政课程的内容体系清晰,并提供教师教学的具体指导。这些教材可以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多媒体教材等,应当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

为深度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需要遴选并打造典型的思政课堂,以示范课堂的方式引领其他课程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一是制定示范课堂评选标准,职业本科院校需要明确示范课堂的评选标准。这些标准应包括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以确保选出的课堂具有充分的示范性。二是做好示范课堂设计和实施:选定的教师应设计并实施示范课堂,其中要包括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研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三是观摩和评估,职业本科院校鼓励其他教师和学生观摩示范课堂,以借鉴和学习教学经验。同时,建立评估机制,包括学生评估和同行评估,以评估示范课堂的质量和效果。

提质培优背景下职业本科思政课程的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构建强大的思政课程体系,以确保思政育人的深刻影响,从而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提质责任感思政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为城市提质而歌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