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1 论述类文本

2024-05-22

现代阅读 2024年9期

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23年中考辽宁盘锦卷)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殷慧

①“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灵魂。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上,雪花飞舞,火炬点燃,烟花绽放,中国向世界张开热烈的臂膀,当冰雪之约如约而至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这场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的仪式,彰显着中国礼乐文化的魅力。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021年全国“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被待以“国家最高礼遇”的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的那一刻,我们百感交集,为自己的英雄自豪,也为生活在英雄的国度而骄傲。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我们要让礼乐文化走近普通百姓,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让百姓知礼、懂礼、用礼,营造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局面。

③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学校和媒体在创新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学校开发了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如《尊师礼》篇,设计了“正冠、献桃枝、敬茶、训诫、赠书”等现代师徒礼仪;《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

④当然,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古代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还有很多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也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其实,这些礼仪流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是可以简化变通的。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摒弃。

⑤礼乐文化很古老,上下几千年;礼乐文化又很年轻,它活在当下。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践行“人文化成”的使命任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9月25日第12版,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阐述礼乐的重要意义,并引出

本文论题“礼乐文化”。

B.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

念贯通古今。

C.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只需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

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礼乐文化很古老,礼乐文化又很年轻,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研究价值,是我们

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5.下面材料所体现的礼仪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请结合本文内容阐述理由。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来源:《送东阳马生序》)

1. 要把握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最基本、最主要的看法;第二,中心论点必须是带有鲜明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判断句;第三,中心论点应该是所有分论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就选文而言,第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论点,第⑤段主要表达作者的一种期待,所以,中心论点只能在第①段中寻找。其中,带有论据性质的语句可以排除,那么,最具迷惑性的语句当属“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灵魂”了,但这个句子并不能涵盖和统摄后面的三个分论点,经过分析辨别,中心论点便呼之欲出了。

2.论证方法主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分别举了“学校”和“媒体”这两个方面的例子。题干中的“有什么作用”,考核举例论证有什么作用。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为论点服务的,进一步说,此处的论据是为分论点服务的,当然最终是为中心论点服务。概括选文第③段论证方法的作用,只要明确这段的分论点以及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让论据指向论点就可以了。

3.该题以表格的方式来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形式上比较新颖,同时也降低了答题的难度。我们可以利用表格中已有的提示来推知需要填充的内容,比如,在“从‘ ’的角度进行证明,并提出 的具体做法”这一表述中,“角度”和“具体做法”不仅是要求,也是指引。原文中的 “角度”体现在“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和“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这两个议论性语句中,其他的文字都是通过举例来印证这两个观点的。至于“具体做法”,我们只要对“我们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这个长句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合并与压缩就可以了。至于A处需填写的内容,只要找到第②段的中心句即可。

4. B项“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的是“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而不是“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换而言之, 既然是“贯通古今”,必须包括“古”和“今”两个方面,选项省略掉“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的事例,属典型的断章取义。C项用绝对化的说法代替了原文的辩证立场,正确的态度应该包括“既要整理挖掘……也要警惕……”两个方面。D项将“应用价值”替换为“研究价值”, 曲解了原文,使得后文“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变得不合情理了。

5.该题要求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来分析《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实际上,也就是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来分析古代的“礼”。“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概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出发, “余(我)”在面对“先达(老师)”时(对材料分析而知)恭谨谦卑的态度,既可以从肯定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来认识,以真正体现选文所主张的“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摒弃”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