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铜官窑
2024-05-22袁铭泽
作为瓷器之国的中国,有着数不胜数的窑口。为什么长沙铜官窑的瓷器颇具盛名、影响深远?又为什么釉下彩在其中如此突出呢?
长沙铜官窑,于初唐初绽光芒, 到晚唐最盛,最终于五代陨落,历经两百多年兴衰,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56年,长沙铜官窑重见天日,出土文物过万件。它因独特的地方彩窑而崛起,在中国名窑的舞台之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特色彩瓷—釉下彩烧制工艺在中国瓷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沙铜官窑的窑洞是它的特色之一—并非建造在平地,而是建造在缓坡上。这样的窑洞只需在洞口生火,整窑便可同时烧制,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长沙铜官窑的瓷器特色是釉下彩。与普通的瓷器烧制工艺不同,长沙铜官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彩绘方式—釉下彩,其原理是在瓷器上釉之前,将铁、铜等高温下能显出不同颜色的金属显色剂掺入颜料,再用画笔蘸上这种特殊颜料在瓷胎上进行书写或绘画,接着刷上一层釉便可进炉烧制。炉温通常凭烧窑师傅的经验来控制,温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调节直接影响到瓷器成色的品质。这项技术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才能懂得其中的规律。
釉下彩的优点不仅仅是让瓷器表面更加光滑细腻、晶莹透亮,更在于其经久耐用。由于内部的彩绘有外层的釉保护,所以比普通瓷器更耐磨,图案不易褪色、留存时间更长。虽然制作成本较高,但因其美观、耐用的特点令许多瓷器爱好者忽略它较高的价格,直到现在仍受追捧。
长沙铜官窑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在陶瓷绘制内容的选择上也独具特色。陶瓷绘制内容不限于传统的人物、景物或者纹样的组合,而是创造性地将书法、诗歌、绘画甚至广告融入其中,可谓瓷艺上的创举。这样的创新不仅令人眼前一亮,更以陶瓷为载体承载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体现。
因为质量与创意兼具,长沙铜官窑瓷器不但在国内深受欢迎,而且远销海外,最远抵达非洲东北部,成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但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长沙铜官窑釉下彩技术仍同其他中国传统技艺一样,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缺乏慢下来看泥土变为陶瓷的耐心,这是长沙铜官窑面临的时代难关,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文化传承难题。
教师简评
作者以长沙铜官窑历史悠久、颇负盛名的彩瓷制造技术作为结果,以结果到原因的逻辑顺序行文。分析了釉下彩技术的特点、优点、艺术创新力,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这几条原因有理有据,为开头的结果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同时,基于这些原因,作者抒发了对当今釉下彩技术传承的担忧,展现出说明文背后的人文情怀。(谭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