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串联阅读:“成长”的必修课

2024-05-22唐灿

现代阅读 2024年9期

导 语

成长,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永恒的文学主题。成长是一个不断超越、不断发展的人生过程,无论是失去、离别、迷茫,还是收获、感悟、蜕变,最终都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

准备活动

本期“名著赏析”以“述说成长,感悟成长”为主题展开,请你根据以下表格提示内容进行“识人”,并填写答案。(答案请倒置查看)

答案:① 英子 ② 鲁智深 ③ 林道静

任务指南

将名著人物进行“一对一”组合联读,发散联想,梳理每组人物的成长经历,并为第三组人物补充成长素材和成长故事。通过理清人物成长之路,解读人物成长故事,打造成长联名册。

人物联动

第一组人物

告别童年,走向少年

关联人物:英子、桑桑

关联作品:林海音《城南旧事》、曹文轩《草房子》

成长素材:①亲人、朋友的离别让英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②对死亡的畏惧促使桑桑拥有生的动力。

英子在失去与离别中成长

英子的成长之路,有喜有悲,有忧有乐。童年时期的经历,让英子从懵懂纯真的儿童成长为早熟聪慧的少女。

年幼的英子天真可爱、内心善良,当别人对惠安馆的“疯子”秀贞避之不及时,英子主动跟她交朋友,并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秀贞和妞儿母女相认;在空草地遇见为供弟弟上学和母亲生活而盗窃的小偷,英子与他成了好朋友,并约定一同去看海,但无意中充当了“出卖”他的人;对于“可爱又危险”的兰姨娘,英子发现她可能会夺走爸爸时,费心思撮合她与德先叔在一起……这些人与事伴随着幼小而单纯的英子不断成长,而最后,这些与她朝夕相伴的人却都一一离去。

直到整部小说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里,英子小学毕业了,此时的她内心矛盾而复杂:她无比渴望长大,但又如此惧怕长大。同时她还感受到成长的“压力”:社会、家庭开始要求她“做大人”。奶妈宋妈临走时对她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兰姨娘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就连生病的爸爸也要求她去“闯练”—独自去银行寄钱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尽管害怕,但在爸爸的鼓励下,她也“硬着头皮去”了。“闯练”成功后,英子迫不及待地想告诉爸爸。可当她匆匆赶回家里,却得知爸爸病逝的消息。看着天真幼小的弟弟妹妹,她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她以“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冷静赶去医院。

“爸爸的花儿落了”,意味着英子这朵小小花儿要开放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一刻,爸爸离世的切肤之痛使她真正意识到自己要成为“大人”了。这场生离死别使她褪去童年的天真,学会懂事、学会冷静,承担起家庭责任,走上理性的成长之路。

桑桑对生命的首次沉思

桑桑是小说《草房子》里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成长经历体现了作者曹文轩对童年及悲悯精神的诠释。直面死亡的特殊情境,促使桑桑对生命展开沉思,并且重获生的动力,在精神成长中获得质的飞跃。

年幼的桑桑得了一种怪病—脖子上长了一个肿块,他隐隐从父亲忧郁愁苦的面容和母亲压抑的哭声中感受到自己面临“死亡”的威胁,并首次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在常年患病的音乐老师温幼菊的陪伴下,桑桑坐在她的小屋—药寮,听她娓娓诉说自己患病的故事。当温幼菊唱起那首无词歌,柔和悠远而又带着骨气与韧性的声音,让桑桑含着“模模糊糊的孤独感”的心平静下来。他不再恐惧和紧张,而是平静地、充满勇气地去看一切,去想明天。他“对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善良”,哪怕是“帮别人从地上捡起一块橡皮”这样的小事,他“心里都为自己而感动”,甚至“愿意为人做任何一件事情”:帮细马看羊,送一碗水给饥渴的过路人,为羊、牛、鸽子和麻雀做任何事。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桑桑依旧背着妹妹去高高的古城墙上看风景、唱无词歌,努力完成自己许下的承诺。

经历死亡的考验和对生命的思考后,桑桑已不是稚嫩天真、有点虚荣心的少年,他开始去追求美好的生的意义,更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做自己想做的事。小说最后,桑桑并没有死,这一团圆式的结局,反而让人们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为少年的成长之路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力量。

第二组人物

修炼人格,涅槃生长

关联人物:鲁智深、孙悟空

关联作品: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

成长素材:①鲁智深游历江湖多年,善心仍在,本心仍在。

②孙悟空从顽猴成长为英雄。

鲁智深放下屠刀,回归本心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之一。明代文学家李卓吾惊呼其为“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金圣叹点评《水浒传》时,也称其为“上上人物”。可见,鲁智深不仅深具反抗压迫的精神,还寄托了作者深层的人格理想,充分展示了从迷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再到发现自我的成长历程。

鲁智深一生跌宕起伏。他为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为躲避官府缉捕,到五台山文殊寺出家,被智真长老赐名“智深”。作者借智真长老之口预言了鲁智深的生命轨迹,点明了他的本性:

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水浒传》第四回)

然而鲁智深行事鲁莽,屡次违反戒律,被智真长老劝退,到俗世磨炼。在桃花村为刘太公解女儿被逼婚之忧;在瓦罐寺铲除强盗崔道成、丘小乙;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收服泼皮;在野猪林救林冲;在二龙山落草为寇,最后投奔水泊梁山,他用实际行动展露出打抱不平、济世救民的侠义精神。当宋江主张招安时,向来刚直的鲁智深激烈反对:

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水浒传》第七十一回)

鲁智深早年当过渭州经略府提辖,深知官场黑暗,担忧朝廷奸佞作祟,因而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招安。在好汉们归顺朝廷、征辽成功后,他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愈发迷茫,因此二上五台山拜礼智真长老。未曾想,智真长老见他的第一句话,便是:

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水浒传》第九十回)

一同上山的宋江为鲁智深辩解,表明他“虽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临别时,智真长老又赠鲁智深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并告诫他“休忘了本来面目”。此时的鲁智深仍未摆脱困惑,在迷茫中不断地找寻自我。

在与敌将夏侯成作战时,鲁智深迷入深山,得一僧人指点,在茅庵中生擒方腊。立此大功,他却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安身立命之所。在六和寺,鲁智深错将江上潮声雷响当作战鼓响,由此顿悟了师父送他的偈语。于是他沐浴更衣,写下一篇颂子,作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圆寂的觉悟: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水浒传》第九十九回)

鲁智深的性格复杂,既有粗犷的一面,也有细腻的一面。他人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围绕除暴安良、见义勇为展开。他同其他绿林好汉一样崇尚以暴制暴,但也有较正面的善恶观和侠义精神。在接受招安、征方腊等一系列事件中,鲁智深与宋江产生了理想上的分歧,渐渐有隐退避世之意。最终,他成功走出迷途,放下屠刀、回归本心,领悟人生的真谛。鲁智深的圆寂,不只是生命的终结,还是他人生与思想的升华与圆满。

孙悟空名号变化背后的成长轨迹

孙悟空的成长经历可从其不同时期的名号中体现出来—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石猴和美猴王时期的孙悟空,以玩乐为主,心性自由。为寻觅长生不老之术,拜入须菩提祖师门下,获名“孙悟空”,但他猴性难改,因卖弄本事被逐出师门。他闹龙宫强夺金箍棒、下地府勾销生死簿,惊动天庭,招安后受封为“弼马温”,又被追封“齐天大圣”。此时的孙悟空虽有官职,但仍桀骜不驯,又做出偷蟠桃、盗仙丹、大闹天宫等事,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经唐僧所救,获名“孙行者”,开启取经之路。

对于孙悟空来说,取经的过程是一场人格修炼,反映了他的成长与转变。取经路上困难重重,尽管多次面临九死一生的险境,孙悟空始终保持积极、乐观、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昂扬坚定的斗志、匡世济民的热忱。车迟国斗法、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这些事件都体现了孙悟空极强的正义感和责任心。取经途中,孙悟空曾三次离开队伍,第一次负气离开,第二次与唐僧下拜告别,第三次被唐僧驱逐却恳求留下。离开时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标志着他从被动接受取经“任务”,到主动融入团队,重视师徒情谊,担负起斩妖除邪的重任,取经的信念也愈发坚定。可见,在漫长的取经过程中,孙悟空不断地历练成长。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也完成了对心性的磨炼。自此,他不再是无法无天、桀骜不驯的石猴,他心中有了天地和众生,完成了突破自我的战斗历程。孙悟空身上展现了勇于抗争、善于抗争、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追求自我价值和兼济天下的意识在他身上完美结合。

第三组人物

在追寻理想信念

的过程中成64c98bd41809fa89000597f2c58456fd

关联人物:林道静、保尔·柯察金

关联作品:杨沫《青春之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

成长素材:①三次决裂使林道静从反抗、觉醒到坚定理想信念。

林道静知识青年在革命中成长

林道静是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里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典型人物。不幸的出身、封建家庭的迫害使她决定出走,革命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不断生长。她的成长之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封建家庭决裂,因反抗包办婚姻而出走,追求自由、平等。第二阶段:与个人主义者余永泽决裂,她看清了爱人余永泽自私、平庸的特质,在共产党人卢嘉川的指引下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走上革命之路。第三阶段:与旧我决裂,克服了小资产阶级出身带来的思想意识上的落后,在经历一系列苦难的洗礼后,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保尔·柯察金

阅读苏联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为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补充合适的人物成长素材,并为他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成长故事。

写作互动

假如本期三组名著人物在同一个微信群里,当谈及各自的成长经历时,他们会说出怎样的故事?请你发挥想象,为他们的群聊构建一组对话。

结语

无论是告别童年、走向少年,还是修炼人格、涅槃成长,抑或是在追求理想信念中找到人生的方向,成长路上总有坎坷与磨砺,每一次经历都会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愿此时此刻,正在成长的你无畏无惧、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