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锁运动
2024-05-22邓萱珆
推荐理由:从盲目尝试到群策群力,这是一场有趣的课间活动,更是一次关于探索的奇妙旅程。建议阅读用时:6分钟 完成用时:
看着一把把转动的钥匙,我仿佛看到了被我们解决的一个个难题,真切地感受到了从尝试到推理的探索方式的转变,也许,这就是思维的力量吧!
刚下课,七班三条通向教室后方的走道就涌满了人。球桶翻倒,排球滚出,扫把、拖把一个个惨遭“毒手”,横斜在地。雨伞被击落,尘土飞扬,桌椅也歪歪斜斜。原因无他,一场“开锁运动”开始了。
教室后新添了一排储物柜,按说一把锁配一把钥匙才对,可这柜子的部分钥匙和锁却是互通的。我的钥匙能开谁的柜子?我的柜子又能被谁开?同学们开始自发研究,一下课就能听到钥匙与锁碰撞的“叮当”声。
一人率先碰到柜子,将钥匙插入锁孔。紧接着,半个班的人都一点点挤到柜子前方。有蹲下试锁的,神情专注;有双手撑在柜子上,给下面人留位置的,姿势之“妖娆”,大大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我的钥匙能开大喜的锁!”双喜一跃成为这个课间的幸运儿。三喜急忙举起自己的钥匙,再一把夺过双喜的,重叠着比对。双喜骄傲地看着三喜,仿佛刚刚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嘴角不住地上扬,丝毫没有要拿回钥匙的意思。全场只有大喜一人显得无助且弱小,逆着人流的方向,声音撕破熙攘:“刚才谁开了我的柜子?是谁?是谁啊?”可是,压根没人理他。
有了双喜的胜利,后排的“开锁族”好像更加来劲,动作更加迅猛,也顾不得挤压碰撞了,试锁试不出的人急了,拍打着柜门。偶尔有同学走来,正经地用钥匙打开自己的柜子拿书,也被这疯狂场景衬得像个局外人,只得拿到书后灰溜溜地走掉。伴着钥匙插入锁孔尝试转动的声音,周围不断传来开锁成功的喜讯,阵阵嘈杂被接连不断的笑声打断。身边总有路过的同学嘲笑:“幼稚!”而七喜却有一股好奇、想加入的冲劲。
“叮当叮当”,加入了开锁大军后,七喜不断试锁,同时画起了钥匙的图纸。没想到这一把把钥匙都造得差不多,给了同学们可乘之机。一群人仍在试锁、“取样”,另一群人早已抱着图纸看了个痛快。隔壁八班的大福、二福领着一群人来观望了,这沸沸扬扬的“开锁运动”竟然吸引了一层楼的目光。
渐渐地,疯狂的试锁变成了分工的探索。七喜画图,双喜承包比对工作,大喜负责试开,三喜拿笔记录。教室后排停留的人少了,但开锁效率高了,整场运动参与的人反而更多了,大家心照不宣地排起了队。
于是,球桶被扶起,雨伞重新被放回,扫把、 拖把再度整齐地靠在墙边,七班的“开锁运动”逐渐变得理性和谐,大家都沉浸在协作配合、事半功倍的成就感当中。看着一把把转动的钥匙,我仿佛看到了被我们解决的一个个难题,真切地感受到了从尝试到推理的探索方式的转变,也许,这就是思维的力量吧!
当然,开锁的结果,我们会反映给学校,或者在“双方”同学同意的情况下,保留这个属于他们的“秘密”。(指导教师:尹宏)
一场别开生面的“开锁运动”让同学们意犹未尽,同时他们也体会到了从合作探索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果让你为班上同学组织一场班会活动,你会选择什么主题,以怎样的形式呈现,设置哪些环节?请你化身为活动策划师,将这节班会课办得新颖别致、不落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