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拜革命历史纪念地何家冲
2024-05-22曾庆棠
曾庆棠
2023年11月16日,应朋友之约,我来到了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何家冲红色景区的标识,似双手高高擎起的五角星,五角星里镶嵌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旗,下面标注着三个遒劲的大字:何家冲。并不宽敞的村道已全部硬化,路两边起伏有致的山岭于苍茫中露出浅黛。不远处的九龙河顺流而下,将大别山腹地的这个小村落勾勒得美丽而清雅。
红二十五军军部所在地——何氏祠,是座400余平方米砖瓦结构的明初建筑,前后两栋房屋,两侧有厢房,小院不大,但青石铺面,打理得干净清爽。两侧的厢房现在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以下简称“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的展厅,以图文形式展示了红二十五军的一些珍贵史料。
通过讲解员的专业解说,我们了解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基本经历。
红二十五军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支红军劲旅,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动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下的几个团集中起来,重新建立红二十五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下,顽强地开展武装斗争,但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和敌人的残酷围剿,根据地形势十分严峻。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来自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五军团14师师长程子华传达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关于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的指示。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即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我党我军政治影响,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随之进行轻装整编,整编后的红二十五军辖223、224、225团和手枪团,共2 980人。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戴季英,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刘华清、宣传科科长郭述申;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省委秘书长郑位三率省委机关随同红二十五军一起实行转移。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近3 000名官兵秘密集结在何家冲村前的大银杏树下,在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的夜色中,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帜,毅然踏上了北上的长征之路。
同年11月26日,孤军出征仅10天,不足3 000人的红二十五军在南阳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突然遭遇敌军骑兵4 000多人的猛烈攻击。当时风雪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被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境地。危急时刻,政治委员吴焕先从通讯员身上抽出大刀,大呼一声:“共产党员跟我来!”而后奋不顾身地冲入敌阵,稳住局势。副军长徐海东率后卫团疾速赶到,扭转了危局。入夜,红二十五军绕道急行,突出重围,胜利挺进伏牛山。
何家冲 摄影/宋 滔
讲解员介绍到这里,声情并茂地说:“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将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的独树镇战斗称为‘鏖战独树镇’,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并称为长征八大战役,对独树镇战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在《回忆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一文中写道:“我军在方城独树镇与庞炳勋部激战九小时之久,当晚突破敌人封锁线,进入伏牛山东麓。这场鏖战极为艰苦,是红二十五军能否保存自己、能否完成战略转移任务的关键性一仗!”
听讲解,看图文,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的长征,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万里,抗击了30多个团敌人的围追堵截,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长征途中还创建了拥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率先到达陕北时,部队不仅没有减员,还增加了800多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胜利结束长征、会师陕北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说红军长征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史诗性壮举,那么红二十五军所创造的奇迹,则为这部伟大的史诗写下了独具光彩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这支百战不殆的劲旅,夸赞徐海东这位开国大将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
红二十五军原是一支年轻的红军部队,开始长征时平均年龄不足18岁,被称为“童子军”,士兵们多是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的遗孤。时年,军长程子华29岁,副军长徐海东33岁,政治委员吴焕先27岁。长征过程中,红二十五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是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积劳病逝,二是政治委员吴焕先英勇牺牲,三是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身负重伤。
红二十五军由充满独特魅力的将领和洋溢蓬勃朝气的士兵组成,战无不胜,无坚不摧,是我军历史上一支富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部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的10年间(1955—1965年),共有1 631位将领被授予开国将帅军衔,其中,出自红二十五军的将军有97位:大将1位、上将2位、中将6位、少将88位。还有出自红二十五军的数十人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成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出自红二十五军的刘华清,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被誉为“中国航母之父”。
走出纪念馆展厅,远远看见一面巨大的岩石,上面刻着“红色起点”四个红色大字,揭示了革命圣地何家冲的特殊地位。从这里出发的红二十五军,作为中国革命队伍中一支年轻的部队,鏖战独树镇,冲破敌人的重重围剿,一年后神奇地出现在陕北,迎接中央红军的到达。此刻,我似乎已感受到80多年前血雨腥风中那群革命者的铁血丹心,也愈加领悟了长征精神的伟大和革命信念的力量。
矗立村头的那棵银杏树,状若巨伞,高耸入云,已有800多年树龄,而今需要两个人合围才能抱住。银杏树的背面,有被雷击的炭黑色,在炭黑色的树干中间长着细小的树枝。据工作人员介绍,在红二十五军出发长征的当晚,电闪雷鸣,雷电击毁了银杏树的一侧。当红二十五军抵达陕北的那年春天,大树被雷电击毁的部分居然生出了新的枝叶,村里人都说它预示了革命的新生和希望。
距银杏树约50米的地方,是经过修缮的红军医院旧址,还保留着原有的风貌。村旁的稻田边有一眼“红军井”,如今井水依然清澈、甘洌,还在为何家冲的百姓造福。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明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这眼红军井也是这样。虽然汩汩的井水每天都在更新,但革命者的初心始终没有变化。
事实上,在当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童子军”的队伍里,那些可爱的“红小鬼”,端着比自己还要高的步枪,在残酷的战斗中紧跟着他们如兄长、叔父一般的指挥员,奋勇冲向敌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奇迹,进而成长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才。开国少将毛和发、肖选进等,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要知道,开始长征时,毛和发少将才14岁,而肖选进少将仅有13岁。联想到现在十三四岁孩子的样子,我不由感慨万千:没有他们的不畏生死,哪里有现在我们的衣食无忧?!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哪里有今天我们的安宁幸福?!
巍巍大别山,汤汤淮河水。美丽的何家冲书写了厚重光荣的历史,也必将被永远写进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