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领着红二十五军脱离险境?
2018-11-06白旭东
□ 白旭东
1985年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军史》,记载了河南卢氏一位货郎帮助红二十五军走出险境的经过。1993年,原红二十五军老战士、中纪委原副书记郭述申在提到这位货郎时动情地说,他“是为红二十五军长征立下大功的人。”
红二十五军卢氏陷重围
1934年12月4日,长征中的红二十五军到达卢氏县境的叫河一带,准备取道五里川、朱阳关,进入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陕南。此时,军领导得到情报,国民党军第六十师已占领了卢氏五里川、朱阳关;尾追的5个旅的敌军距离红军也仅35公里;红军左右两侧,敌四十四师和九十五师也分别向卢氏逼近。
如果不抢在敌人合围前突围,红二十五军将面临灭顶之灾。军长程子华和吴焕先、徐海东等领导商议后认为,当前唯一出路是寻找偏僻小道,绕过五里川、朱阳关,向陕南突围。
通向陕南的小路怎么走?红军找来一位挑着担子的年轻货郎当向导。陈廷贤用了四天三夜的时间为红军做向导,在高山峡谷间长途跋涉几百里,终于将红二十五军带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当红军拿出200块大洋要酬谢陈廷贤时,他毅然谢绝。
后来,当地反动民团听说了陈廷贤给红军带路的消息,将他关押起来。由于陈廷贤拒不承认,民团又没有证据,最后只得将其释放。
由于当年红军误把陈廷贤的名字记成了“陈廷献”,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原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和原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刘华清等多次寻找他,但都没有结果。
1983年,中央军委红二十五军军史编写组获悉了陈廷贤的下落,急忙赶往卢氏采访这位当年带着红二十五军脱险的向导。几天后,陈廷贤离世。◀
乡村货郎主动为红军带路
这位货郎叫陈廷贤,是卢氏县的一个小商贩。他每日挑着货担四乡叫卖,对豫陕交界的大路小道比较熟悉。
在得知红二十五军需要一名向导时,他拍着胸脯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我知道一条进入陕南的山岭小道,我给你们带路!”就这样,陈廷贤带着红军踏上了鲜为人知的入陕小道。
红二十五军领导决定采取声东击西战略,先派手枪团到五里川一带活动,给敌人造成红军计划由五里川入陕的错觉。主力部队则由陈廷贤带路,于12月5日凌晨从叫河出发,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涧峡谷向西疾行。
当天深夜,陈廷贤带着红军绕过卢氏县城和敌军重兵把守的五里川、朱阳关一带,进入横涧川。
l 2月6日,红军翻过了百盘岭险关,于当晚到达徐家湾、黑沟。12月7日,红军在陈廷贤引路下走大夫岭、茄子河、石门,经香山庙向官坡隐蔽前进。12月8日,陈廷贤带着红军进入豫陕交界的铁索关,踏进了陕南的大门。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