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品牌建设研究
2024-05-22肖海燕
【摘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品牌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和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培育品牌特色,推动高校党的建設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相互促进。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品牌建设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以保障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高校还应积极开展品牌建设,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品牌建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创新党建工作,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可以保持高校党建工作的先进性,同时也可以为高校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重要任务。通过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积极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目标。高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通过创新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贡献。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通过创新党建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需要注重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包括选人用人、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的打造等,从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特色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纳入党建工作中,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建工作载体,为党员们搭建更多活动展示的平台,如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示范岗等,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意识。
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加强组织建设,创新组织生活:高校可以制定具体的党建活动计划,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如专题讲座、研讨会、党员大会等,以增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方面,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循。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平台、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高校品牌建设的问题
(一)高校品牌建设存在理念滞后、机制不完善、方法单一
首先,从理念上看,一些高校对于品牌建设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相对滞后。他们可能更关注传统的教育任务,如教学、科研等,而忽视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这种滞后性往往源于对品牌建设的误解,认为品牌建设仅仅是营销手段,而忽视了它对于整体办学质量和声誉的长期影响。其次,在机制上,高校品牌建设往往缺乏完善的规划和管理机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也没有专门的团队或部门进行全面的品牌策划和执行。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品牌建设的方向不明确,无法形成统一的形象和声音。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也无法对品牌进行持续的维护和更新,无法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最后,在方法上,高校品牌建设的方法往往过于单一。尽管传统的广告和公关手段仍然重要,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的媒体和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一些高校可能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新的手段,这可能会使他们的品牌建设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
(二)高校品牌建设存在缺乏特色、缺乏创新、缺乏影响力
一些高校品牌建设缺乏独特的特色,没有将学校的优势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表达。这可能是因为高校过于追求全面发展,而没有将自身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或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推广。一些高校品牌建设的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一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缺乏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使得校园文化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一些高校的品牌建设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没有在国内外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可能是因为高校缺乏国际化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挖掘和推广,也可能是因为高校缺乏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无法形成广泛的认知和认可。
(三)高校品牌建设存在缺乏投入、缺乏人才、缺乏管理
在高校品牌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些高校在品牌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无法在宣传、推广和塑造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充分投入。高校品牌建设需要具备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一些高校缺乏具有品牌意识和经验的专业人才,无法有效地推动品牌建设工作。一些高校在品牌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同时,品牌建设的各项工作需要精细化管理,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意识和能力。
四、提出推进高校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品牌理念
高校应该提升对品牌建设的认识,理解其对于整体办学质量和声誉的长期影响。要重视品牌建设,并将其纳入长期发展规划中。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品牌管理部门,明确品牌建设的目标和战略,负责全面的品牌策划、传播和评估。同时,要建立品牌危机应对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二)创新品牌传播方法
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以增加其吸引力。其中,社交媒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传播渠道,可以扩大高校的影响范围。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发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学术论文是高校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展现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发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校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实力,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活动来扩大品牌影响力,邀请一些业内专家和学者前来参加,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校的研究领域和特色优势,同时也可以为校内外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平台。
(三)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品牌参与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重要性,无论在高校的品牌建设,还是在品牌的日常维护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定期的教师培训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们提升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品牌意識,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于高校品牌的影响。此外,教师们也需要培养危机公关意识,以便在面临品牌危机时,能够冷静应对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品牌建设中,高校需要设立相关的激励机制,这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可以形成榜样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品牌建设中。
五、结论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推进。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打造特色品牌、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徐娜,李玮.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大思政”工作的创新探索——以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党委”建设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23(10):74-77.
[2]盖守双,王晓艳.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路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86-88.
[3]彭晓,房玉东,王海龙.新时代高校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创新与实践——以泰山学院旅游学院“红色星期二”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创建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6):25-28.
(作者简介:肖海燕,汕头开放大学政治学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