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及其展开方式
2024-05-21邓久根
摘 要:经济学已然成为显学,学习者甚众。西方经济学初学者有两个感觉:一是难度大,二是容易忘。究其原因,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是最大的弊病,对西方经济学方法及其层级关系不甚明了,教师就无法用方法论“红线“将知识点串起来,学生学习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该文阐述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指出其之间的层级关系,并例证经济学方法的展开过程,提醒在教和学之中要注意方法论的学习,旨在提高经济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关系;展开方式;静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4-0039-04
Abstract: Economics has become a well-known disciplin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learners. Beginners feel economics is difficult and the easy to forget.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eachers can not apply western economic methodology well, so the students will find Western economics is difficul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methods of western economics, points out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 among them, and illustrat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economic method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ethodolog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main aim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y of economics.
Keywords: western economics; methodology; relationship; expansion method; static analysis
学科划分的依据是研究对象,同一学科的不同流派划分的依据是方法论。掌握了方法论,学习做到事半功倍。经济学不同流派的学习也要根据方法论而不同,那么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下称“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呢?
一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四个层级
大道无痕,教材通常不会处处明示方法。从学科角度,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划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根本方法论即哲学基础,其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哲学;第二个层级属于思想层面,是哲学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实证主义转化为方法就是实证分析方法;第三个层级是西方经济学的“内核“即均衡论,其属于实证分析方法中的一种;第四个层级是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這四个层级可以对应于刘永佶所讲的“道、法、术、技“四个层级。西方经济学教材也富含这四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属于方法论研究范畴,对于初学者,在教学中需要掌握的是第二至第四层级,具体如下。
(一)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是从“现有的事实”,推导出“将会是什么”的逻辑结构。如“牛奶价格上涨2%,牛奶需求量下跌3%”。规范分析是从“现有的事实”,推导出“应当如何”的逻辑结构。如“牛奶的需求量下降了3%,那么,奶牛公司是否应该增加牛奶的供应?”其特点是,包含有伦理判断和价值判断,即“应当如何”。学习中,需要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如“牛奶价格下降2%,需求量增加3%,那么牛奶公司应该增加牛奶的供应”。前半句属于实证分析,后半句属于规范分析。
(二) 均衡方法
均衡本来是物理学概念,马歇尔第一次将其引入经济学,指的是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力量(通常是两种)处于一种力量相当,都没有意愿改变的经济状况。万一外在因素经济状况偏离均衡状态,双方通过角力会使均衡得以恢复。均衡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内核。整个西方经济学就是“全景式“的均衡模型,如微观经济学本质是价格理论,整个教材围绕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而构建;宏观经济学是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使国民经济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三) 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的结合
所谓定性分析方法就是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变化趋势的方法,即两者之间是同向变化还是反向变化。比如需求定理,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属于反向变化;供给定理中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就是同向变化。两个量的关系用逻辑语言表达为需求(供给)数量与价格之间是反向还是正向关系;几何上表述为向右上方倾斜还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代数上表述为斜率为正还是为负;在高等数学中则表达为一阶导数为正还是为负。至于倾斜的程度就属于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属于两个量之间的量度分析,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因变量变化的数量,即斜率(?驻y/?驻x)的数值。
(四) 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是数量分析的一种,实质上是将微分学引入经济学中,“边际量”就是一阶导数也即斜率。其引入经济学之后,导致了西方经济学的“边际革命”,这一方法最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斯几乎同时提出来。边际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如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等。
值得注意的是边际分析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即一阶导数的正负即为定性分析;一阶导数的数值即为定量分析。比如弹性分析中,如果弹性系数为“-3”,则“-”体现为定性分析,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负相关,数值“3”是定量分析,即自变量变化为1%,因变量变化是3%;反之,如果弹性系数为“+3”,则“+”为定性分析,数值“3”则是定量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边际方法可以通过一阶导数的数值变化(或二次导数的正负变化)判断曲线更为具体的变化趋势,如线性关系、凹向原点还是凸向原点的,这样对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分析就更严密。在数学上,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不外乎是线性关系、凹向原点和凸向原点三种之中的一种。线性关系的一阶导数为常数(或二次导为0);一阶导数为正的曲线,如果一阶导数越来越大则是凸向原点的,如果一阶导数越来越小则是凹向原点的;一阶导数为负的曲线,如果一阶导数绝对值越来越小则是凸向原点,如果一阶导数绝对值越来越大则是凹向原点的。
需要注意的是,边际分析方法要结合总量、平均量和边际量来进行。总量是边际量的加总,边际量是总量的一阶导数,即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因变量(总量)的变化量也即?驻y/?驻x,当自变量变化趋近无穷小时即是dy/dx。所以,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五) 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在经济模型中,根据既定的自变量来求得因变量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静态分析方法。即当所使用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同一时点的数值,这是不考虑时间因素时的经济分析方法,就是静态分析。其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如“当价格是3,需求量为5”,就是一个静态分析的结果。
比较静态分析是分析在外生变量或参数发生变化后新旧均衡状态的比较分析,涉及t0时点与t1时点的比较,比较某一经济变动过程起点和终点,并不涉及动态的变动过程,只对自变量及其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在经济模型中,当外生变量变化时,相应的内生变量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研究外生变量(或参数)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的方法,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比如,“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就是比較静态分析的结果。可以定量分析(大小)也可以定性分析(方向)。
动态分析方法是经济状态随时间变动而变动的过程或机制,即如何从t0时点过渡到t1时点的。其不是对变动前后状态的简单比较。动态分析的基本特点是函数变量具有时间特征,即变量具有时间下标。动态分析在初级经济学中运用不太广泛,只在蛛网定理和局部均衡研究中有所使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吴汉洪教授将“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三者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照相”“幻灯片”“录像”的关系。
比较静态分析本质上是两个静态分析的比较,其要以静态分析方法为基础。在西方经济学的初中级教材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其次是静态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无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求分析、厂商价格、产量分析,还是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运用,都采用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中主要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而其后继者们主要开拓了动态化和长期化研究,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理论。静态分析方法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关系见表1。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四层级的相互关系图如图1所示。
二 西方经济学方法的展开方式
上文提及,整个西方经济学就是全景式的均衡模型。为了拟合均衡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的,如供给与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总收入与总支出,IS曲线和LM曲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下面以供求均衡为例,说明西方经济学上述方法的展开过程。
第一步,先假设一个需要研究的因变量y,然后寻找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自变量),确定其中相关性较大的几个自变量,分别用x,x1,x2,x3,x4,x5……表示,于是就可以写出其完整的隐函数:y=f(x,x1,x2,x3,x4,x5……),如在探讨需求时,西方经济学确认需求量为因变量(Qd),找到几个与Qd相关性较大的几个自变量:商品自身的价格(P)、消费者的收入(I)、相关商品的价格(Px)和对价格的预期(Pe)等。于是,需求的完整隐函数为:Qd=f(P,I,P x,P e……)。
第二步,定性分析,即每一自变量变化与因变量变化之间的趋势分析,即x1,x2,x3,x4,x5……变化与y的变化的同向性与异向性。在以x、y为横纵坐标的二维空间的图中,体现为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还是向右下方倾斜。如商品价格(P)变化与需求量(Qd)变化呈现反向关系;根据商品性质不同,消费者的收入(I)与需求量(Qd)的关系呈现两种变化趋势:正常商品的需求与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劣质品的需求与收入呈现负相关关系等。
第三步,将确定下来的自变量(x,x1,x2,x3,x4,x5)分为两组,即x和x1,x2,x3,x4,x5,其中把x作为因变量y的内生变量,另一组的x1,x2,x3,x4,x5为外生变量。于是,隐函数表达为y=f(x)。接下来,我们先用静态分析方法来分析内生变量x变化导致因变量y的变化的规律,然后再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来分析外生变量(x1,x2,x3,x4,x5)的变化导致因变量y变化的情形。如在供求探讨中,西方经济学确定商品自身的价格P为内生变量,即Qd=f(P),意味着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和对价格的预期等就成为了外生变量。所以分析商品自身价格P的变化导致需求量Qd的变化,需要运用静态分析方法。在同由价格P和商品数量组成的二维空间中,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分析价格P以外的其他因素(I,Px,Pe)的变化导致需求的变化,就需要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图形表现出来是需求曲线的移动(下文将详细探讨)。在探讨需求量Qd变化以后,按同样的路径和思路,分析与需求量Qd成对的供给量Qs的变化。这就必须将价格也作为内生变量,所以西方经济学的变量都是“人为”的结果,因为研究的需要而产生。在与需求曲线相同的二维空间中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
之后,进行定量分析。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因变量变化的数量,本质上是分析斜率(?驻y/?驻x)或一阶导数(dy/dx)的数值,即边际分析。不过,经济学的这种量度分析和其他的量度分析不同的是,经济学的度量分析多采用相对量(即变化百分比)表达,但本质上还是斜率分析。比如弹性分析中,弹性系数用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与自变量变化百分比的比值来表达,而不是用绝对量变化比值(?驻y/?驻x)来表达。
对于初学者,需要注意隐函数的学习,因为西方经济学的变量很多,容易混淆。隐函数的意义在于:①确定横坐标与纵坐标是什么。②确定一个因素变化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所需要运用的是静态分析方法还是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比如在隐函数Q=f(P)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确定为价格和需求量(或供给量),即(P,Q)。其中由于P的变化引起的Q的变化,需要运用静态分析方法;而P以外的其他任何因素的变化需要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第四步,建立均衡模型,进行均衡分析。以供求均衡为例,几何上,在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同一坐标体系中得到两条不同曲线: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就是均衡点,横坐标就是均衡数量,纵坐标就是均衡价格。在代数上,就是联立供求两个函数求解,得到Pe(均衡价格)和Qe(均衡数量)的值,这就是静态分析。然后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几何上,由于外生变量(或参数)的变化会导致供给或需求曲线的移动,因而均衡点(交点)发生变化,即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变化,再进行新旧数值的比较,得出结论。
需要注意比较静态分析的三个步骤。①确定哪条曲线发生了移动。一般来说,一个外生变量变化只会导致一条曲线移动。比如供求关系中消费者收入变化只影响需求不影响供给,技术变化只影响供给而不影响需求。②移动方向的确定。包括左右平行移动、旋转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不规则变化一般很少谈及),其中,左右平行移动在线性曲线中是截距变化,旋转变化包括逆时针和顺时针的旋转,在线性曲线中,仅有斜率的变化。③分析均衡点的变化,即均衡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学习者需要敏感的是,教材大多数不会明示“外生变量的变化”和“比较静态分析”字样,而更多出现的是诸如“均衡点的变化”“斜率变化”“曲线移动”“曲线变动”或者教材上只要见到曲线的移动,都是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无一例外。同理,供给和其他变量的分析也循着同样的思路展开。
三 数学方法过度使用的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方法只是现代主流西方经济学的方法,不能认为其可以适合所有的经济学,不可迷信。因为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学界反主流的声音越来越大,认为主流经济学并不能代表未来世界经济学发展的方向与趋势。这与西方经济学数学化方法论是分不开的。
首先,方法因不同时代,不同研究者而异。数学是世界语言,具有普适性是指其在客体科学研究中的适应性,但是对于主体科学,尤其涉及与利益相关的经济科学中,需要慎重,更不能唯数学马首是瞻。当然,数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不只是客体科学可用,其实一些社会科学也是可用的。比如有学者指出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就是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
其次,过度数学化,使经济学只能关注经济规模和效率,无法很好地处理经济结构及其变化问题。而恰恰是经济结构(而不是规模)才能体现经济质量。西方经济学的这些方法对于处理规模问题很实用而对于处理结构问题却乏善可陈。如西方经济学认为有三大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如果说“要素价格理论”处理的是“为谁生产”的问题的话,那么剩下的篇章都是在处理“生产多少”,而对“生产什么”只字未提,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西方主流经济学无法处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問题。宏观经济学中GDP=C+I+G+(X-M)中,也只是一个总量问题,凯恩斯没有提到四大需求中的结构性问题,原因也在于无法处理结构问题。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不一定能够用上这些方法,如有文章指出“边际方法让企业家汗颜”,即企业决策根本就不会去计算边际量。这也印证一句古话:只唯书不如没有书。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 石晶莹.“理论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之深层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6(9):96-103.
[4] 赖绍聪,华洪.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1):30-31.
[5] 刘永佶.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2021年江西省教改课题“大思政视角下‘课程思政与‘金课融合研究——以《经济思想史》为例”(JXJG-21-2-47);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创新采购驱动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研究”(21BJL003)
作者简介:邓久根(1968-),男,汉族,江西新干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