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就业工作视角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

2024-05-21田禹穆玉兵

公关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就业工作校企合作模式

田禹 穆玉兵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本文从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就业规律进行调研总结,并结合就业现状从新时期新形势就业工作视角下对校企合作现状进行剖析,根据实际探寻问题所在,以打通校企合作无缝对接“最后一公里”、改变学生就业思想的方式方法为出发点,提出科学合理建议和具体工作举措以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符合时代特点的就业新格局、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形成。

关键词:就业工作;校企合作;模式

引言

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专家关注的焦点,同时良好的就业趋势和环境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来说,如何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就业工作举措,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交流做好就业工作,再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多措并举改变大学生们的就业思想从而促进整体就业环境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1]

一、就业形势及问题分析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同比2019年增加40万,2021年毕业生突破900万,202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会在2022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2022年增加82万人。智联招聘3月至4月发布的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人数同比2022届提升7.2%,慢就业人数同比22年提升3%,选择自由职业比例下降5.4%,选择出国深造比例同比22年提升4.4%。相比较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影响程度仍然在提升,競争还会更加激烈,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目前国内各高校及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通过对某专业的2023届毕业生的四年成长历程及就业阶段进行“定位跟踪”并从专业学习、兴趣特点、发展规划、综合素质等方面全方位分析,通过对200份调查问卷四年的调查分析,不难发现2023届毕业生主要体现学生在毕业前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影响因素)占比76.5%,同比2021年调查数据下降了近10%。调研期望值过高因素:受家庭因素影响占比64.7%,同比2021年调研对比,受家庭因素影响提升近20%;受学长影响14.7%,同比2021年调研对比下降了5%。面对这样的调查情况显示,原因很容易分析,学生居家上课,同学间交流较少,毕业生受家庭因素影响提升、受学长影响下降显而易见。这种情况从就业工作角度讲还是比较容易解决和处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受整个大环境影响,就业思想的转变和对现实就业形势正确认知是最大的转变点。通过对90多位学生家长进行访谈,近80%以上同学家长反馈家庭经济受到了影响,希望孩子就业能在体制内,能有相对稳定的收入。

当前高校毕业生求职进展不理想,一方面各行业提供的岗位更多倾向于高学历及双一流院校,致使大多本科生只能与高学历毕业生竞争,导致求职成功率较低。另一方面对于高学历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不难发现毕业生对于经济形势更加敏感,随着毕业生逐年增加更能感受到就业竞争的压力及激烈程度,对于深造及自由职业的偏好下降,更加珍惜当下的就业机会。多元素影响的就业前心理状态、大学的培养方案、就业认知、考研率逐年增加导致“二战”现象明显也是影响目前就业形势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社会上各类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人才质量和数量与企业发展的速度不匹配,需求与现实出现严重的结构性错位,出现了单位提供岗位招不到人,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情况。因此,这就要求在政府职能部门的调度和支持下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升人岗匹配度,搭建更多毕业生发展平台,极力转变毕业生的就业思想,在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助力大学生顺利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的“双周期”

各大高校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专场、区域、行业招聘会和创新各种促进就业方式举措包括利用新媒体平台直播带岗、访企拓岗等,政府职能部门出台各类引才政策等,虽然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冠疫情的发生及常态化,“慢就业”“懒就业”“就业观望”现象仍然很普遍,充分优质就业水平呈下滑趋势。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在各种举措实施的情况下对本单位的2018届-2022届近3000名大学生毕业前、毕业后就业跟踪(包括考研“二战”)以及对150家用人单位进行交流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就业稳定性方面存在着“双周期现象”,即大学生的就业迷茫期和就业稳定期。对部分懒就业慢就业学生谈话、跟踪、指导后发现,在毕业前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身边同学都陆续落实就业去向,结合家庭因素影响,该部分毕业生也有就业的主观能动性,反观大部分已经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对于众多选择的时候也存在再观察再等待的现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通过各种举措及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在毕业前半年内签约率有很大提升,但违约率也在相应提升。对已经毕业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学生进行跟踪发现,在年底真实落实就业去向人数同比毕业前落实就业去向人数提升近20%(包括就业形式发生变化),在毕业后近一年半或者两年内落实就业去向的人数能达到97%以上(包括就业形式发生变化)。综上,在毕业前3—6个月及入职企业后进行自我认知及定位调整的时间为3—6个月定义为就业迷茫期(选择期);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相对稳定和固定的时间为2年定义为就业稳定期(落实期)。

三、就业导向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通过对就业工作具体实际分析,在完善就业工作体制和创新各种就业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发现具有实效的校企合作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也能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平台。

1.调研分析

结合国内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校企合作现状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存在着“人才培养基地、课题项目合作、订单式培养、实训的教育”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包括企业的发展。当然也存在着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对15家校企合作单位跟踪调研近三年来收效甚微,影响因素众多,但是需要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高质量“产出”与其“无缝对接”需求迫切。一方面高质量产出的毕业生是企业发展生存的命脉。另一方面更是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源动力。企业单位对于高效、科学、全方位、全过程的前置性校企合作需求占比近85%。

2.模式探究

与各用人单位合作以“一体两翼双核心”为理念成立就业能力提升工作室,整合校企多元化合作平台,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期达到促就业的效果。即坚持专业人才培养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建设、共同实践育人为两翼,突出就业指导及提升企业社会影响为核心,打造功能涵盖就业指导服务、就业咨询、科学研究、举办就业工作论坛、赋能校园文化建设、精准帮扶就业的六位一体的合作新模式。

搭建校企雙向联动合作平台,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提升教师就业指导能力、企业HR招聘能力、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战略支持。同时提供企业参与学生专业竞赛的平台,以赛促就业点带面式改变就业思想;通过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定期开展就业咨询;邀请企业高管进校园打造职场特训营,分“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简历制作、职场心理、案例分析、企业专题、交流座谈”七大模块展开培训;以工作室为平台,整合校企资源,争取就业相关横纵课题立项、论文发表等科研成果产出;每年在毕业季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及兄弟院校开展高校就业论坛,讨论就业形势与就业成效,加强就业成果检验和就业形势研判,编写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企业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方式,搭建学生就业、企业招聘的实战新平台,提升校企合作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实现互利共赢;院企强化联动,资源保障、动态管理,共同建设资讯齐全、动态更新、精准“配对”的就业服务系统,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兜底保障,实现“大手拉小手”就业思路。

3.措施举措

结合当前形势和目前就业环境,聚焦政策引领、教育变革、重点群体、学生素质四个点,深度分析就业导向、就业结构、就业体系、就业质量四个方面,着力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打造“1212”就业工作体系。

(1)精准施策,实现充分优质就业“1”目标

建立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学工队伍-班主任-学生导师-专业课教师五位一体全员促就业联动机制,压实工作链条。创新“1+N”促就业工作模式,学院领导班子“1+N”联系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N”提供就业帮扶,学工队伍“1+N”对接班级促就业,师生党员“1+N”对接班级同学,实行包干责任制促就业。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就业数据的统计,每周向学院领导、各系(室)反馈学生就业情况。协同推进,逐个突破,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和就业环境。

针对不同情况的就业群体,实施“一人一策”动态管理,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数据库,每天跟踪一周一调度,建立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数据库,主动联系,并建立招聘单位微信、qq群,精准推送毕业生招聘信息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进展,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明确思路,实施海外留学就业“2”工程

在就业指导中心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利用外部资源,服务校园国际化为理念,以学业引领,就业指导,服务校园国际化,促进学生优质就业为目标,实施“海外留学、海外就业”双推工程。依托留学服务咨询中心向全校提供留学咨询,为全校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岗位和就业指导。

(3)合作育人,搭建校企双融双赢“1”平台

坚持“一体两翼双核心”的校企合作育人理念,着力整合需求外语类人才企业资源,继续强化“语你同行”就业能力提升工作室、“春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职能,搭建促进学生成长、企业科学发展的互动平台。邀请知名企业家线上线下为同学们做“就业CT”咨询,打造应聘简历制作、着装礼仪、面试技巧、政策解读等7大模块的倾向于女生的求职特训营。不仅为全体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服务,更能为“二战”、就业困难、懒就业学生提供心理调试、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做到1平台,全覆盖,全方位帮助同学们充分优质就业。

(4)多措并举,家校联动提升就业“2”机制

做好就业工作量化考核奖励机制,将毕业班班风、学风、文明离校、求职招聘参与率等工作与毕业生先进班级奖励挂钩,制定量化考核表,实施动态监督,奖励就业先进集体。

强化家校联动促就业机制,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群、通过召开线上家长会推送和解读就业招聘信息、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和征兵入伍的相关政策,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与相关的就业政策,为家长提出不同的建议,破除就业误解。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配合学院帮助学生更好就业。

结语

综上所述,合力打造的多元化就业能力提升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使得高校师生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提供了平台。让大学生对企业的发展及企业文化包括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企业在参与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成长过程中全程参与就业指导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就业需求和发展潜力,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的充分优质就业。因此,坚持就业导向,加大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力度,校企戮力同心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作出贡献。

本文系1.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矿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SDYY18083);2.2020年度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疫情常态下驻青高校就业工作驱动力研究》(项目编号:SZJYY-20076);3.山东科技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驱动力探究》(项目编号:ESDZX-2205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夏春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透视及其引导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1,40(5):63-67.

[2]蒋雪梅,龚彬.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建议[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33):184-185.

(作者单位:1.山东科技大学 2.山东科技大学“语你同行”就业能力提升工作室)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就业工作校企合作模式
党建与就业工作互动共赢模式实践研究
试析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