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人才培养视角下的中职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创新
2024-05-21王冰
王冰
摘要: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刻不容缓。文章从分析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切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匠心匠艺与中职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相结合,从工匠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中职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为中职英语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和工匠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实践视角。
关键词:工匠;人才培养;中职;英语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强调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培养具有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爱岗敬业的高技能工匠人才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新时代职教人应担当起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将工匠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课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卓越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和创新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培育更多技术精湛、具备卓越工匠品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该勇于担当的历史使命。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勇于面对挑战,创新构建卓越工匠人才培养育人体系,精准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卓越工匠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定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品质及能力的深度体现,其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敬业乐业、创新专注等[1]。精益求精是指从业者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凝神聚力、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更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2]。专注精神是内心笃定而注重细节的耐心、执着和坚持的精神,这应是工匠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创新精神则重在追求突破、超越自我,追求变革的创新内蕴工匠精神的匠心不可缺少人文素养,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是匠心的灵魂。而工匠精神的根基和灵魂正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落实、落细。
(一)工匠精神和新课标的关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也步入了全新的时代,以德树人的教育观念以及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地喊口号,工匠精神本身有着多方面的精神和素养,包括职业精神和态度、文化要求以及道德品质等。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工匠精神也必须具备专业精神,也就是说要保证可以精益求精、坚持奋斗的精神。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中,都必须坚持这一专业精神,这既是一种信念,更是坚定精益求精的一种品质和追求。且工匠精神本身还有着其他方面的职业态度,包括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以及创新能力,这也是我国工匠人才的基本素养。不仅如此,比如诚实自信、乐观开朗、中心自律等,也都是工匠人才所必须有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中海油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爱党爱国,这也是工匠精神中的关键。在中职教育中,更需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发挥并落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中职英语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是统一的。教育部2020年3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职英语课程的任务包括坚定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建立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等都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英语课程最显著的特性是它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通过英语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英语交际能力,即“匠艺”的同时,英语语言所展现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即个性、品德、情感、态度等“匠心”也是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工匠人才培养的视角下,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实现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着力点,英语教师要用自己的“匠心和匠艺”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注重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和整合性,将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
(二)中职教育和工匠人才培养
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提出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阶段,中职教育的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能够“就业”,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乐业”,也就是说对自己的职业有热爱之情,能够更重视自己的职业,认可自己的职业以及自己产生的价值,带动自身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而在工匠人才的培养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也正是将“就业”和“乐业”进行了很好的统一。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有很多名人、教育家、学者,都提出过要重视人才技能的培养,比如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提出过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务实”“兼爱”“强力而行”等精神,放在今天的职业教育中也不落后,更好的体现出职业教育中提倡的培养人才敬业精神以及专业技能的观念,培养具备职业道德和高尚品德的工匠人才,给职业教育进行创新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对中职教育来说,中职学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而中职院校则是培养工匠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创新、重视职业教育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进行传承,也是当前这一背景下给中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目标。但是因为当前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不认可中职教育,并且對于工匠人才也没有正确的认知,存在偏见,使得中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等,很难得到良好的教学质量。在中职院校中设置的专业也没能够与社会当前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让中职院校学生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基础上,进行工匠人才的养成,对于中职院校来说,也有非常大的难度。
二、英语课堂的现状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工匠精神”这个词汇,也知道新时代的中职学生需要具有“工匠精神”,但很多学生却并不真正知道“工匠精神”这四个字的内涵,也不清楚“工匠精神”与英语职业技能之间和职业发展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 “工匠”即“工人”,主要原因是:
1.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还是重视专业课成绩,重视就业率,忽视了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学生对职业发展的理解也仅仅局限于找到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的现状是工匠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因此也就造成了当前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学习的程度不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2.培养中职学生获取工匠精神的渠道有限。要培养中职学生工匠精神过程需要利用广泛资源,采取多种方法培育学生的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但是目前,不少职业学校更多地专注于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训练,很多英语教师认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在英语课堂上很少有教师对工匠精神进行教育和宣传,淡化了工匠精神在课堂上的培育。因此学生获取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在课堂简略地提一下工匠精神的相关知识,大多是思政课上提及;学校通过宣传橱窗或者是讲座报告和大会上宣传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从学生在学校获得工匠精神的途径来看,职业学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氛围还不够浓厚,没有做到全方位、广渠道,模式和方法比较单一。因此虽然学生们通过这些渠道可能认识到“工匠精神”非常重要,但是却不理解到底重要在哪,意义何在,也就造成了他们工匠精神的欠缺,从而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3.校企合作广度深度不够,不能有效引领工匠精神。目前,很多高校非常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熏陶,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很多职业学校在教材的编写、课程体系的设置等环节注重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有些系部的专业比如高铁,旅游,酒店等专业还开展订单式培养,这类方法和模式可以讓学生尽快了解合作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工作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校企合作大多具有功利性目的,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十分有限,这导致了在有些校企合作中并没有真正引领工匠精神。
4.校园文化在推动工匠精神培育中影响不够校园文化在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它对于丰富师生生活、处理人际关系、塑造师生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职业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创新点比较少,在校园文化体系中缺少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缺乏工匠精神的嵌入,针对不同专业的工匠精神缺少个性化内涵;或者校园文化中有工匠精神的内容,但是没有系统的规划,使校园文化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使工匠精神入脑入心,没有充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除此之外,当前中职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强。因为中职学生和其他正常的高中生对比来说,在认知能力、学习技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区别,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中,在词汇量的掌握和运用、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使得中职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一定困难,就容易出现抵触心理,丧失学习信心。且中职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有一部分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内容的讲解,而是将重点放在背单词、背课文等环节上,因此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英语课堂的设计和创新
英语课堂是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所在。英语课程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工匠人才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工匠精神成为职教热点的当下,英语教师应立足课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深入分析工匠精神之时代内涵,发掘其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将其融入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实现育德育人。
(一)将科技手段融入英语课堂
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优质教育资源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通过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实现有效的情境创设,在固定的精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实现工匠精神的融入。大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习惯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开展教学,但选择的情境创设切入点往往是教材上的,整个情境创设是以知识性教育为基准的,缺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关注,仅能让学生完成一些基础对话,或者让学生学习简单的英语活动。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发挥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VR技术模拟就业场所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其境,实现教学情境的拓展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 。利用VR技术完成情境创设,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有效实现工匠精神培养。
例如在讲授《Dream Big》这门课的时候,教师利用VR技术让学生亲临其境地加入三个人物的工作场所,和学生讨论为何George Winner能够一辈子都从事古董钟表的维修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品质?为什么如此枯燥的工作George Winner却非常喜欢?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工匠精神是专注,热爱,细致,耐心,坚持不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实现了工匠精神的融入[3]。
(二)采取交互融合的方式实现思政教育
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传播工匠精神,要在充分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同时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关注工匠精神与英语学科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匠精神。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为思政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方案。在职业学校英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教育资源,推动英语教育形式和工匠精神的融合,提供一种创新的英语教育模式,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要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文化辨别能力。
(三)将第二课堂融入教学
第二课堂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将重心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的组织上,这样固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也会导致课外教学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盲区。在工匠精神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拓展英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构建第二课堂,推动线上英语教学和线下英语教育的融合,利用第二课堂实现有效的工匠精神教育和课内课外教学一体化发展。
结语
本文从工匠人才培养的视角,结合中职英语课程培养目标,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要教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人文素养、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英语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孜孜不倦,探索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发挥英语学科在新时代工匠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Z1):9-16.
[2]苏丹妹.论墨子的工匠精神及其当代培育[J].学理论,2019(7):162-163.
[3]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单位:南京商业学校)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