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解读的现实视角

2024-05-21卢凌祥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高中语文

卢凌祥

摘 要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选入教材的逻辑在于要让当下的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只有先以工匠精神来雕琢自己的人生品质,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以工匠精神雕琢那个时代的品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本解读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有一些问题必须思考,比如一篇课文选入教材的逻辑是什么?有人给出回答:因为这些文本比较经典或比较重要。这样的回答实际上等于没有回答,因为作为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正是这些文本的经典之处或重要之处体现在哪里。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收录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理性(甚至是冷峻),无论是其中的“工匠精神”还是“时代品质”,都能够让阅读者尤其是高中学生感觉到既远且近的距离。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但正是这种悖论奠定了课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对这篇文本的解读就应当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在遵循这一逻辑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关键视角应当是面向现实的视角。

一、 工匠精神的内在本质

在百度键入“工匠精神”进行搜索,获得的相关信息竟然高达1亿条!可见,“工匠精神”一词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热词。其之所以成为热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互联网,可以说如果没有互联网这一载体,那工匠精神的普及与接受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不否认现实的话,那应当承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曾经是一种主流认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影响过国人很多年。在这样的认识之下,试图从“工匠”身上提取出“工匠精神”,并且以之来“雕琢时代品质”,既是一种观念上的颠覆,同时也是一种行为上的引领,其面向现实的时代意义不可忽视。

工匠精神究竟凭着怎样的内在本质成为一个时代的引领符号,走入高中语文教材?笔者做出的回答是:面向时代的要求,面向中国发展的实际,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发展、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同时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这样一个努力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之下,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所有中国人踏踏实实的努力,这一努力正是以工匠精神作为精神内核的。换句话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正如课文中所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这种表现不应当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应当是用精神来衡量的,对这种精神最好的描述应当是工匠精神。

发展中的中国以制造业立根,当世界评价中国是世界工厂的时候,作为中国人应当期待世界工厂不只是为人打工的工厂,而应当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厂。这对于当下的中国人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精神上的塑造,也正如课文当中所说“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二、 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面向当下的高中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今天的高中学生,若干年之后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身上携带着怎样的精神,影响着未来中国面貌的塑造。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有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只属于高端产业,距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有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是“慢工出细活”,早已不适应当前快节奏的时代需求;有的学生认为工匠精神起源于日本、德国等地,当前国内并不具备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基于这样的认识,漠视、轻视劳动者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实际情形表明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恰恰是需要彰顯的。

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时代就是一个注重品质的时代,一个注重体验的时代。当人们追求良好体验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追求身体感官上的舒适感,也是在追求精神上的舒适感,而这些舒适感的获得就必须依赖于这个时代所给予的各种产品的品质。所有的产品都是经由人的双手制造出来的,强调今天的中国必须让每一个人拥有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在强调每一个中国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雕琢时代,且要让自己雕琢出来的时代具有很高的品质,那就必须具有工匠精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关系,课文所阐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逻辑关系,如果学生在解读的时候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自然就能够认同工匠精神的价值。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解读这篇课文还必须让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那就是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意义与拥有工匠精神不是一回事。如果说通过解读课文能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意义,那么如何让自己拥有工匠精神同样值得思考。或许这里会面对一个问题:一个学生如何拥有工匠精神呢?

确实,学生不是工匠,要让学生拥有工匠精神似乎是一个伪命题。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笔者以为并不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学”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而“习”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同时“习”还具有典型的技能特征。从这些分析来看,让高中学生拥有工匠精神,似乎逻辑是自洽的。在笔者看来,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应当帮助学生建立一点认识,即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题目的解答,都是培养自身工匠精神的机会。写好每一个字,写好每一个解题步骤,让人看得舒服,有严密的逻辑……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三、 工匠精神的可持续性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一篇新闻评论,选自中国最权威的媒体之一《人民日报》,这样一篇评论有着强烈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面向高中学生解读这篇课文,一定要有高度的现实视角——这个现实既是指向当下社会的现实,同时也应当指向学生的生活现实。要让学生认识到当下的中国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而这依赖于每一个人身上工匠精神的可持续性;作为高中学生要想表现出工匠精神,就必须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严谨与追求品质的一面。

如果能够将高中学生的当下与未来结合起来,那么工匠精神就可以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这相对于只接受现成的结论甚至是呼喊空洞的口号而言,毫无疑问是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的。笔者以为像这样的新闻评论,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中的核心思想植入到学生的思想世界当中去。就像本文所强调的工匠精神,只有从意义建构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建构,并且从指导实际的角度让学生将工匠精神作为衡量自身的标准,如此工匠精神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才是能够影响学生的日常言行的。

回到本文开头所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选入教材的逻辑是什么?通过上面的分析就可以发现,逻辑就在于要让当下的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认识到只有先以工匠精神来雕琢自己的人生品质,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以工匠精神雕琢那个时代的品质。认识到这一逻辑的存在,在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有了更大的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也都会有更多的收获。

[作者通联:福建连江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