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社区新闻的价值指向与实践启示

2024-05-21田浩

传媒评论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闻业建设性民众

文_田浩

一、数字化与新闻实践创新

数字化转型是全球新闻业近些年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不仅意味着新闻的生产、流通与接受环节需要依赖数字媒体平台的勃兴转向线上,更要求新闻从业者的观念体系和实践体系要进行整体性拓展。其中,以各类新闻内容创新来提升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赖感与亲密感是一个基础性问题。

在具体的实践中,民众的信赖感与亲密感并不完全等同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诚然,权威的主流媒体可以在民众的信息生活中发挥着“定调”的作用;但是,普通民众的信息需求也需要更多维度的、更丰富的内容供给。这些内容或满足着个体的生活需求,或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或展示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都为普通个体的积极心态和美好生活奠定了信息基础。因此,如何深入个体的日常信息需求开展新闻报道是当前新闻实践的一个重要维度,这也为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复杂的能力要求。一方面,数字时代的新闻记者需要更新自身基于平台的技能箱(skill kit)。在平台媒体上获取热点信息,接触新闻当事人,熟练使用视频剪辑、短视频制作等基本手段都涵盖在其中。另一方面,新闻记者需要熟悉新闻事件的传播规律与规制规则,以符合各类群体需求为目标推动文本的影像化、叙事的情感化、传播的交互化、人设的真实化等。

在数字媒体环境中,各类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的发布权被大量机构媒体、企业、自媒体所掌握,这使得民众对于广义的信息行业虽然仍然需要,但新闻业在个体生活之中的需求比重却有所下降。同时,新闻业长期以来都以“硬新闻”为存在根基,这些以社会矛盾与风险事件为主题的内容生产不免会增加个体在阅读与观看过程中遭遇心理创伤的可能性,为个体带来信息倦怠的消极后果。综合这两个方面,在数字新闻业日益平台化的过程中,新闻在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被重新定位,新闻业与民众的关系也需要被重新理解。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数字新闻业的建设性追求与社区新闻的代表性实践,说明社区新闻在线上线下吸引受众、团结民众的可能性及其启示。

二、数字新闻业的建设性追求

对于前述数字时代新闻业与受众关系之间存在的问题,全球和我国的新闻业实践在近些年均兴起了一种趋势,那就是以更具介入性的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来帮助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时提升个体阅读新闻的积极体验。

具体来说,建设性新闻的核心主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新闻业不仅在报道中需要关注具体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也要提出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即使新闻记者不是直接的问题解决者,也应当积极联系相关方推动问题的解决,为受众提供对于解决问题的希望。第二,新闻报道应该纳入积极的情感要素,以富有吸引力的叙事方式吸引受众,推动受众在阅读过程中的良好体验。因而,受众在阅读建设性新闻之后,会明显获得精神层面的提振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上述两个核心主张在我国新闻业之中均有直接的载体。就前者而言,民生新闻与电视问政很早就秉持着为民解困、推动问题解决的原则开展报道,也在长期的内容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后者而言,在数字媒体平台上涌现的各类暖新闻、善新闻则是这一主张的集中表现。

近些年,包括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小莉帮忙》、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1818 黄金眼》等民生节目在互联网上的流行则更凸显一个现象,那就是民众对源于身边的、鲜活的、日常的生活经验抱有高度期待。这些期待或表现为社交媒体上的热搜,或表现为用户对某些新闻的点赞与评论,或表现为用户对某些新闻的批评。但总体而言,大部分都代表着民众对包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内容的困惑与疑虑,这种期待有待新闻业的充分发掘与回应。对于如何回应这一问题,全球新闻业一条可供借鉴的经验是:以鲜活的本地信息激发新闻受众的参与感,以协同方式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基于此,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新闻从业者主张应当顺应数字化的信息生态,将受众需求与具有能动作用的民众纳入新闻生产的环节之中,提升新闻业对民众的吸引力与鼓励作用。这一理念在实践上的表现包括:新闻记者针对具体的社会议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通过扎实的前期采访锚定与民众日常生活相关的关键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并对其加以报道;通过一系列报道展现这一问题的发生缘由与发展历程,并基于多方视角提出潜在的解决方案;新闻记者应当聚合新闻事件的多方当事人,还原新闻事件的原貌,并发挥其示范效应,等等。

三、社区新闻的代表性实践

目前上述主张的集中表现是社区新闻。社区新闻是在较小范围内流通的,以社区事务为核心议题,以社区成员为报道对象与受众的一种新闻报道形态。社区新闻的优势在于,本地事务能够提升受众对新闻内容的联系感与亲密感,这能够很好地提升受众的接受积极度。对此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由于本地民众很熟悉本地事务,因此,本地事件所蕴含的诸如自豪、羡慕、愤怒、悲伤等情感要素往往能够引起他们更强的共情,社区新闻的报道与传播过程就能够有效推动本地民众与社区新闻之间的关联感;另一方面,当上述新闻内容被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时,本地居民可以就这些内容进行点赞、转发、评论,这能够推动本地事务的“出圈”与流行。因此,新闻机构在进行社区新闻生产的过程中也必须关照新闻受众的能动性,主动进行议题设置,为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预留空间。通过上述实践,新闻机构与民众之间的信赖感与亲密度得以提升,不同的实践主体在新闻的生产、流通与接受过程能够有机地形成一个“本地共同体”。

社区新闻在国内外有不同的实践方式。在我国,社区新闻的核心表现是发掘身边的典型实践、典型人物,并以社区新闻发挥其示范作用,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推动用户的信赖感——这与建设性的新闻主张十分契合。在这里,我们以宁波广电集团的“今天我发布”系列专场活动为核心案例进行阐述。“今天我发布”系列活动自2022年11月推出以来,以宁波本地的典型故事、典型人物、突发时事为核心报道内容,邀请新闻当事人亲临现场讲述亲身故事,系列发布活动的突出亮点是创新议题、典型人物与故事细节,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数字时代的新闻实践创新提供了参考样本。

一方面,本地故事最突出的潜力是以小而美的故事发挥善传播的可能性,这既能够提升本地社区成员之间的互相了解,构建起良性的基层关系,也能够以典型案例为民众的本地生活提供启发,推动时代价值与日常生活的有机接合,发挥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2023年11月29日,宁波广电集团连续三天执行四场“今天我发布”专场活动,其中见义勇为专场邀请了三位故事讲述人:两次入水救下深夜跳湖轻生女孩的热心司机蔡默思、一个人喷光十多个灭火器救下一楼人的“雪人”保安干伟良、开车阻拦拖载辅警冲卡逃逸大货车的果敢女侠郑果。这三位故事讲述人与他们的新闻受众共同生活在宁波本地,因此他们的讲述能够很好地拉近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民众会因为自己身边存在这样的动人故事而更加关注这些不平凡的举动,这为民众提供了良好的善传播力量。在发掘这些最新鲜的本地故事的过程中,社区新闻还表现出强大的灵活性。在上述见义勇为专场中,新闻专班在两天内发掘到宁波本地李平达老师的见义勇为事件,并邀请了李老师在不同学校工作时的老同事到现场聆听,这种灵活性与速度是一般主流媒体的故事讲述活动无法实现的。

另一方面,社区新闻实践综合了参与式新闻与建设性新闻的主张,以平凡人的生活为切入点,借助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受众提供一场令人动容的“故事”,这能够提升民众对本地社区的了解与归属感。我国的社区新闻力求发掘新闻当事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核心关联,尽最大可能尝试迁移“发布人”身上的闪光点,这为良性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2023年5 月6 日的“一线建新功·今天我发布”系列专场发布会城乡美容师专场活动中,海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车队修理车间主任王理顺,市政设施研究所副所长葛燕娜,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村民刘安芬等一线劳动者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这为普通民众展示了如何将“建新功”与自身工作结合起来的方式,具有明显可迁移性。这种关联不仅在于工作上的联系,也见于发布人的工作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例如婚恋关系是年轻群体面临的重要问题,而2023年8月22日举办的“月老来敲门·今天我发布”系列专场发布会红娘故事专场则以这一问题为核心,邀请了三位发布人来进行故事分享,这种生活经历上的故事性能够很好地吸引青年群体对新闻内容的关注,提升了新闻业对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社区新闻实践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具有推广的潜力,但却尚未能实现借助短视频形式让本地故事在线上流行,提升本地故事的触及能力,这或许是社区新闻在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四、结语

从实践的意义上来看,社区新闻实践代表着数字新闻业发展的一个可能性:它不在内容或形式上强调生产的专业性与精致程度,而在理念上要求新闻业与本地事务、鲜活的民众生活之间产生紧密关联,以具体的传播实践来提升时代价值与民众生活之间的亲密性。在这一逻辑的支配下,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业创新被拓展为更多与新闻业有关、与新闻受众有关的线上线下活动,新闻业因而拥有更多发掘感人故事、团结广泛基层民众的行动方向。因此,社区新闻指向的不是一种新闻业内部的创新形态,而是未来新闻实践的理念革新与边界拓展。

我国现有的社区新闻实践在生产维度强调对本地鲜活案例的发掘,在文本维度强调对积极情感与正能量的呈现,在传播维度强调对本地民众的引导与示范效应,具有明显的建设性与用户思维。准确把握这种思维对于我们开展数字时代的新闻业实践创新有着重要意义,这些学理维度的探索同样有待更多实践创新的支撑。

猜你喜欢

新闻业建设性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