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性持续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05-20郑琴琴郑志珊高梅萍

中外医疗 2024年7期
关键词:阶段性白血病程度

郑琴琴,郑志珊,高梅萍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分泌科,福建莆田 351100

白血病属于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主要是由前体B、T 或成熟B 淋巴细胞发生克隆性异常增殖所致[1]。临床证实,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早期给予其科学、持续性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延缓生命周期。但由于化疗时间较为长久,这不仅对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折磨,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使其产生焦虑、恐惧及抵触等心理,不愿主动配合治疗,进而影响整个治疗过程及恢复进程[2]。因此,需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既往临床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虽提供基础项护理措施,但此种护理模式大部分依靠护理人员主观经验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过程中常会忽视患者心理及自我效能等方面对病情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导致整个护理干预效果不高[3]。而阶段性持续护理干预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进行护理干预,更具全面性及系统性,可有效提升护理干预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分泌科收治的80 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阶段性持续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参照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8~65 岁,平均(46.41±4.37)岁;疾病情况:慢性期26 例,加速期9 例,急变期5 例。研究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7~63 岁,平均(46.28±4.26)岁;疾病情况:慢性期25 例,急变期5 例,加速期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取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白血病疾病诊断相符合,且经临床血象、骨髓象等症状检查确诊为白血病者;②均在本院接受化疗;③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

排除标准:①病情严重恶化或终止化疗者;②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者;③存在全身性免疫性缺陷者;④合并严重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者;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缺陷,无法顺利进行交流沟通者;⑥无法接受后续随访干预工作者。

1.3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①观察护理:密切观察血象指标、生命体征变化及病情变化等,并且密切关注患者化疗后是否出现肝肾功能障碍、骨髓抑制及神经炎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②饮食护理:增强患者营养供给,食物选择尽量以蛋白质丰富食物为主,并指导患者多饮水,避免发生尿酸肾病等。同时,在化疗结束后2 h 内,应避免患者进食,并且在其发生呕吐等肠道反应时应对其进行叩击背部等。③静脉注射护理:在进行静脉注射时,合理选择注射部位,且尽可能使用留置针、固定针头及静脉导管等,避免反复穿刺引发静脉炎及血管损伤等情况发生。④预防感染护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对于具有感染高危患者,需将其统一安排到层流室,并定期进行消毒、通风换气等,防止与其他患者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等情况。在此期间谢绝对患者进行探视,医护工作者需严格穿戴好隔离服,佩戴相应的隔离帽子及口罩,治疗、护理完成后及时更换、消毒。同时,对患者做好肛周护理,嘱咐患者尽量穿着透气性好的内衣裤,隔天进行更换,并且保持二便通常,多食用易消化食物。此外还需做好患者口腔预防护理,指导其在进食时尽可能选择软硬适中、温度适中的食物,避免过硬或过烫损伤口腔,在进食完成后做好相应的口腔卫生处理。⑤预防出血:因患者骨髓抑制血小板数量减少,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随时出现出血情况,并且难以控制,因而为防止这一情况发生,应加强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在进行查房时需密切留意、检查患者皮肤黏膜损伤及是否存在内脏、颅内、眼底等出血情况。同时,定期检查、测量患者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对于异常情况需及时反馈给医师,必要情况时可限制患者自主活动,防止其因活动等发生意外出血状况;若出现血小板计数指标严重低于正常值水平情况,还可遵从医嘱对患者输注血小板。

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持续护理干预。①第1 阶段:化疗结束后积极对患者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存在严重负性情绪的患者,需及时与其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其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再根据不同患者的产生原因进行干预。如因病情治疗效果或是畏惧疾病等而产生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可向其介绍现阶段医疗水平技术,以及本院既往白血病治疗成功案例,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向其讲解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于病情的影响,教会其正确的情绪排解方法,积极避免过度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对病情及治依从性等。此外,还需与家属做好沟通,让其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工作开展,并且给予必要的关心及帮助,使患者能得到家庭的支持,感受到自身被爱护,进而建立起积极的治疗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开展。②第2 阶段:主要强化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情病因、化疗步骤、检查方法及护理过程等内容和知识制作成简单易懂的卡片或视频,再利用卡片或视频中的知识点,对患者再次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帮助其掌握基本的疾病知识。③第3 阶段:在患者出院前告知其居家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护理内容等,嘱咐其定期进行随访及检测。同时,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上门随访等方式对其进行随访,在随访过程中,了解及监督患者自我护理情况,对于自我护理情况差者,可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如患者自我管理、护理能力差,可再次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教会其自我管理、护理方法等。

1.4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6]分别于护理前后进行评估。SAS 总分80 分,>50 分则存在焦虑,焦虑严重程度与分值高低呈正比。SDS 总分80 分,>53 分为存在抑郁情绪,抑郁严重程度与分值高低呈正比。

②疲乏程度:采用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简表[7]进行评估,量表包括身体疲乏、心理疲乏、情绪疲乏、一般疲乏及活力5 个维度,总分108 分,分值越高疲乏程度越严重。

③生活质量: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 SF-36)[8]对进行调查评估,包括心理健康、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等维度,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SAS 评分、SDS 评分、疲乏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

组别参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SAS 评分护理前56.17±5.03 56.01±5.18 0.140 0.889护理后45.37±5.03 42.78±4.64 2.389 0.019护理后46.08±4.89 43.40±4.31 2.600 0.011 SDS 评分护理前55.31±5.62 55.79±5.77 0.377 0.707

2.2 两组患者疲乏程度评分及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疲乏程度评分及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疲乏程度评分降低,SF-36 评分升高,且研究组疲乏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SF-36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疲乏程度评分及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疲乏程度评分及SF-36 评分比较[(±s),分]

注:SF-36:生活质量表。

组别参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疲乏程度评分护理前45.14±3.13 45.10±3.09 0.058 0.954护理后75.23±4.17 78.67±4.51 3.542 0.001护理后27.05±2.59 25.86±2.16 2.232 0.029 SF-36 评分护理前70.84±3.41 71.05±3.52 0.271 0.787

3 讨论

白血病属于血液内科一种常见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因克隆性细胞凋亡受到抑制,出现分化障碍、增殖失控等,进而抑制造血功能,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贫血及出血等[9-10]。目前临床对于治疗白血病患者,主要以消灭白血病细胞菌群或是抑制白细胞增殖为主,其中化疗方式为最有效方案,经干预后患者的生存周期可明显提升[11]。但由于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严重,且化疗周期较为长久,并不能在短时间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加之对于疾病的恐惧,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十分不利于其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12]。因而对于救治白血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相应的实施化疗等治疗外,还需进一步进行护理干预,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等。研究显示,既往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缺乏系统性及针对性,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忽视患者心理、自我效能等方面对于病情的影响,进而导致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无法有效满足患者护理需求[13]。因此,还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积极提升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及系统性。

阶段性持续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细致划分,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进行护理干预,更具全面性及系统性,可有效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14]。在本研究中,对两组经过为期1 个月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焦虑、抑郁及疲乏程度均低于参照组,SF-36 评分高于参照组(P均<0.05)。提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阶段性持续护理干预,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及降低疲乏程度,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主要原因为:对白血病患者实施阶段性持续护理,可划分具体阶段进行护理干预,如第1 阶段护理干预能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不仅能帮助患者改善心状态,减少或避免其发生严重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能帮助其建立起积极的治疗信心,利于其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开展。第2 阶段的护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认知及自我护理开展,能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认知能力,纠正其错误的疾病观念,通过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来提升其自我效能,进而积极改善心理状态及降低疲乏程度。第3 阶段的护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院外自护等方面进行,能为其提供院外持续性护理干预服务,可有效提升其自我效能,使其在院外仍能得到有效的护理,进而积极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在刘琦[15]的研究中,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实施阶段性持续性护理干预患者其焦虑评分为(30.10±3.19)分,低于常规组的(44.20±4.49)分;且抑郁评分为(32.90±6.20)分低于常规组的(41.20±6.30)分(P<0.05),认为对白血病患者积极实施阶段性持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了对白血病患者实施阶段性持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升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阶段性持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进而降低治疗过程中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阶段性白血病程度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