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冷冻对跖疣的治疗作用及免疫功能影响
2024-05-20林朝悦
林朝悦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福建莆田 351100
跖疣是指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足趾部皮肤增生物,可见患者足趾受压部位出现淡黄色或褐黄色斑块,大多数患者可自行消退,部分患者可呈反复发作状态,因此还需采取治疗干预措施[1]。激光疗法与液氮冷冻治疗是跖疣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有研究发现,对跖疣患者采取液氮冷冻治疗能够明显减轻对皮肤的损伤,且色素沉着较浅不会对患处留下瘢痕,液氮冷冻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患处疼痛及对跖疣周围正常皮肤的损伤,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2]。因此,本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 年12 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0 例跖疣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跖疣患者采取液氮冷冻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跖疣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50 例跖疣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25 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 例;年龄23~74 岁,平均(49.27±3.77)岁;皮损面积13~29 mm2,平均(21.27±1.27)mm2;疣体数量4~13 个,平均(8.18±0.22)个。对照组男12 例,女13 例;年龄24~77 岁,平均(49.31±3.79)岁;皮损面积12~28 mm2,平均(21.31±1.29)mm2;疣体数量4~15 个,平均(8.21±0.21)个。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跖疣,并反复发作后需要采取治疗者;②知情研究自愿加入;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无治疗相关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疾病者;②合并疤痕体质、寒冷性荨麻疹、对冷刺激过度敏感者;③合并严重造血系统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免疫功能障碍或近期内采取过相关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干预措施,使用水杨酸进行治疗,患者需将疣体浸泡在温水中后使用浮石或金刚砂板轻轻除去软化皮肤的表层,待皮肤干燥后使用水杨酸溶液或贴剂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液氮冷冻治疗:根据皮损面积选择棉签蘸取液氮以点灼法完成治疗,1~2 s/次,从患者病灶中心周围进行,以疣体周围1~2 mm 内的组织呈白色作为冷冻标准,冷冻充分后自然复温,总共需要治疗3 个冻融周期。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白介素-2(Interleukin-2, IL-2)、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干扰素(Interferon, INF-γ)水平变化。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总分为10 分,分数越低疼痛越低。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出血、水泡、感染)。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CD3+、CD4+、CD4+/CD8+、IL-2、IL-4、INF-γ、VAS 评分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水平对比(±s)
组别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CD3+(μl)治疗前452.91±25.34 454.24±22.75 0.195 0.846治疗后1 143.18±26.29 1 021.17±55.29 9.965 0.001 CD4+(个/mm3)治疗前342.29±24.43 343.10±23.99 0.118 0.906治疗后792.18±42.32 532.82±34.94 23.630 0.001 CD4+/CD8+治疗前1.01±0.23 1.03±0.21 0.321 0.750治疗后1.83±0.11 1.42±0.14 11.514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L-4、INF-γ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2、IL-4、INF-γ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L-4、INF-γ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L-4、INF-γ 水平对比[(±s),p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2、IL-4、INF-γ 水平对比[(±s),pg/mL]
注:IL-2:白介素-2,IL-4:白介素-4,INF-γ:干扰素。
组别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IL-2 IL-4 INF-γ治疗后108.28±8.38 89.28±4.25 10.111<0.001治疗前36.17±5.28 36.23±5.32 0.040 0.968治疗后20.38±3.33 26.18±4.42 5.240<0.001治疗前27.18±4.13 27.24±4.16 0.051 0.959治疗后45.83±3.44 37.28±3.76 8.389<0.001治疗前74.18±5.12 74.23±5.15 0.034 0.973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VAS 评分(5.17±0.23)分与对照组(5.23±0.21)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1.29±0.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8±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05,P<0.05)。
3 讨论
跖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足后跟位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疼痛感觉,部分患者可见毛细血管出血所致的散在小黑点,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均可造成不良影响,需及时采取治疗干预措施[3-5]。研究认为,大多数患者在感染病毒后可见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这是由于:病毒在入侵人体后可对其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免疫细胞不能完全控制病毒感染,无法清除病毒,因此导致病毒进一步繁殖,引发疾病[6]。因此,临床研究认为,对该病治疗可从患者免疫状态入手,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来明显提高跖疣治疗的效果,且能降低疾病复发率[7-9]。
液氮冷冻治疗是指近代治疗学领域中的一门新技术,可以通过极速的冷冻杀死病毒,但对严重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并不适用[10]。液氮冷冻技术是通过冷冻生物学的效应进行的一种治疗技术,正常情况下,细胞可在极度冰冻的状态下出现不可逆损伤[11]。而液氮冷冻治疗能将病灶周围的细胞杀死,从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改善病情[12]。液氮冷冻疗法还能利用低温的方式改善病变组织状态,利用冷冻使病灶坏死,并诱发生物效应,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13-14]。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液氮冷冻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得到改善,改良后的液氮冷冻技术能够在液氮低温的迅速冷冻下,使细胞内外的水分凝固成冰,形成的冰晶致使细胞受损,冷冻后冰晶的缓慢液化过程中,细胞间冰晶先熔化而大量吸收周围的热能,致使细胞内的冰晶再凝固,形成更大的冰晶,引起细胞更大损伤[15]。另外,在极低的温度状态下,细胞内外水分可凝固结冰,致使组织液中的电解质浓度明显增高,导致细胞中毒死亡[16]。低温状态下也可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流减慢,对减少患处血液供应有一定作用。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跖疣患者采取液氮冷冻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VAS 评分、IL-2、IL-4、INFγ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因此,液氮冷冻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与常规治疗比较可见,该种治疗模式有助于减轻患处疼痛程度,降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得疾病治疗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吴苗等[3]研究中表明,给予患者液氮冷冻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CD3+(73.36±5.74)、CD4+(41.02±3.45)、CD4+/CD8+(1.81±0.49),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跖疣疾病治疗中对患者采取液氮冷冻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较常规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处疼痛程度,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