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效果

2024-05-20黄镇丰张英丽黄义欢

中外医疗 2024年7期
关键词:吡嗪酰胺氧氟沙星

黄镇丰,张英丽,黄义欢

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广东汕头 515073

肺结核为常见的肺部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1]。肺结核为结核分歧杆菌导致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研究发现,结核病是致死率较高的单一传染病,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2]。肺结核临床表现以低热、乏力、咳嗽、少量咳血为主[3]。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较为隐匿的早期若不及时干预,会导致疾病加重,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治疗过程中,结核杆菌耐药性会逐步增强,会导致患者初治失败[4]。吡嗪酰胺为临床治疗肺结核的有传统治疗药物之一,可有效的对结核杆菌进行杀灭,机体吸收吡嗪酰胺后,可对细胞膜进行穿透,直接杀灭结核杆菌。但耐药肺结核患者阶梯耐药水平的逐步增高,且单纯采用吡嗪酰胺进行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需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加大剂量的治疗措施,随之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高,导致临床疗效降低,安全性降低。因此针对吡嗪酰胺需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其抗菌谱较为广泛,抗菌能力较强,特别是针对革兰阴性菌的杀伤作用得到了临床广泛认可,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研究在国内外较为广泛。基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1 月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 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吡嗪酰胺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35~66 岁,平均(49.71±5.67)岁;病程1~7 年,平均(2.42±0.69)年;Ⅲ级18 例,Ⅳ级12 例。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0~67 岁,平均(50.04±6.02)岁;病程1~8 年,平均(3.05±0.79)年;Ⅲ级20 例,Ⅳ级10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诊断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WS 288-2017)中结核诊断标准[5];研究前经过>6 个月的常规肺结核治疗;痰涂片镜检结果(+);患者近3 个月胸部CT 资料齐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具有严重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对研究药物具有禁忌证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乙胺丁醇胶囊+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吡嗪酰胺治疗,乙胺丁醇胶囊(国药准字H13020619;规格:250 mg×100 粒),15 mg/kg,1 次/d;利福平胶囊(国药准字H21020299;规格:0.15 g/粒)3 粒/次,1 次/d;异烟肼片(国药准字H34023098;规格:0.1 g),3 片/次,1 次/d;吡嗪酰胺(国药准字H31020635;规格:0.25 g),15~30 mg/(kg·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8328;规格0.1 g)治疗,0.2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0 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6]。显效:痰涂片结核杆菌检测转阴,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X 线检查发现病灶改善程度较治疗前≥50%;有效:结核杆菌数量降低或检测转阴,症状及体征好转,放射检查病灶改善程度<50%;无效:痰涂片结核杆菌、症状和体征、X 线检查均未改变;恶化:上述检查较治疗前严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病情改善情况。于治疗3 个月及治疗6 个月后进行胸部X 线检查,统计两组患者病灶吸收和缩小、空洞闭合和痰培养转阴情况。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肝毒性、白细胞减少、神经系统症状。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临床疗效、病情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缩小、空洞闭合、痰培养检测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 个月后,观察组病灶吸收缩小率、空洞闭合率、痰培养检测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发生白细胞减少1 例,神经系统症状1 例。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结核病是我国传播范围较广的乙类传染疾病,为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疾病之一[7]。多耐药性肺结核是肺结核患者在使用两种及以上抗结核杆菌药物后,患者出现耐药导致临床疗效下降的疾病[8]。我国肺结核耐药患者的耐药率达到28%左右,耐多药率达到11%以上,影响患者治疗疗效的同时,还给医疗资源带来压力[9]。吡嗪酰胺为前沿抗结核药物,在治疗结核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因耐药结核病患者体内结核杆菌耐药性较强,单纯的吡嗪酰胺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因此需与其他新药联合。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耐药性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多的不便,针对吡嗪酰胺的药敏试验目前临床技术未得到普遍认可,导致检测可行度较低,且该药物在酸性条件下转换为吡嗪酸的能力较强,这也就意味着在此条件下药物杀菌活性较高,因此吡嗪酰胺治疗耐药性肺结核在临床运用中疗效受限,临床认为进行联合治疗耐药肺结核,会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左氧氟沙星为广谱抗菌药,可造成结核杆菌细胞受损,且吸收速度较为迅速,分布广,见效快,与其他抗结核药物协同作用较强,可有效杀灭耐药结核杆菌[10-12]。左氧氟沙星长期使用后,会导致细菌复制作用降低,从而导致临床疗效下降[13-14]。因此临床中针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常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方法,可提高结核杆菌的清除率,且不会提高患机体交叉使用的耐药性,临床运用的安全性较高。在国内研究中,彭彬等[15]采用吡嗪酰胺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表明含有吡嗪酰胺治疗效果较强,结果表明含吡嗪酰胺防范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高,且临床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黄大业等[16]经过吡嗪酰胺和左氧氟沙星系统干预耐药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率(76.47% vs 54.90%)、空洞闭合率(70.59% vs 50.98%)相较于单纯应用吡嗪酰胺、利福平和异烟肼的患者显著提高(P均<0.05),且联合组临床疗效较高(80.39% vs 60.78%),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1.76% vs 21.57%)(P均<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较高(83.33%vs 60.00%),观察组治疗6 个月后病灶吸收缩小率(86.67% vs 63.33%)、空洞闭合率(83.33% vs 60.00%)、痰培养转阴率(93.33% vs 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结果和上述研究结果具有相似之处。这些结果表明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为吡嗪酰胺对吞噬细胞内的结核杆菌具有明显杀灭作用,经吡嗪酰胺酶的作用,穿透细胞膜后,可有效抑制脂肪酶合成酶活性,从而达到杀灭结核杆菌的作用。左氧氟沙星可有效阻断DNA 的合成,该药物和其他抗结核药物可提高结核菌的灭菌作用,因此两者联合抗菌能力较佳。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吡嗪酰胺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佳,提高免疫功能,临床运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经联合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吡嗪酰胺氧氟沙星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浓香型“山庄老酒”中吡嗪类物质的分析研究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
4H,8H-双呋咱并[3,4-b:3',4'-e]吡嗪的合成及热性能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
吡嗪-2,3,5,6-四甲酸及4,4′-联吡啶与ds-金属配合物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