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研讨
2024-05-20柳望舒李虎
柳望舒,李虎
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无锡 214400
支原体肺炎在冬春季较为多发,小儿肺功能未得到完全发育,为该类肺炎的高发群体,当肺炎出现后有发烧、咽痛、咳嗽等表现,若未能及时将肺部炎症清除,可能会加重肺损伤,对患儿而言会形成肺不张、肺纤维化等问题,成为小儿死亡的高危因素[1]。支原体肺炎顾名思义病因为支原体入侵,此类微生物较特殊,常规抗生素对其作用欠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则能达到较为明显的效果,在高敏感度下能快速消除支原体,改善肺部功能[2]。既往多行红霉素治疗,但其血液浓度高,容易对患儿血液循环系统产生影响,安全性低,且用药途径有限,影响了肺炎的康复。阿奇霉素则能产生较高药物吸收率,仅需较小用量即可抵抗支原体,有效改善肺部环境,快速修复肺功能,而且通过序贯的方式完成给药,能使患儿更适应药物,规避持续静滴造成的负面影响[3]。因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考组和探究组,各40例。参考组中女19例,男21例;病程1~8 d,平均(4.93±1.68)d;年龄1~11岁,平均(6.27±1.45)岁。探究组中女18例,男22例;病程1~9 d,平均(5.38±1.44)d;年龄1~12岁,平均(6.96±1.7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诊断为支原体肺炎;②支原体抗体结果均为阳性;③知情同意书上有监护人的签字;④对研究所用抗生素均耐受。
排除标准:①全身感染者;②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者;③血管受损,无法静滴药物者;④接受其他肺炎治疗者。
1.3 方法
参考组:传统治疗,准备注射用红霉素(国药准字H43020028;规格:0.25 g),此药需与葡萄糖溶液混合,两者分别为30 mg/kg、250 mL,混合后为患儿静滴,共3 d,1次/d,第4天口服红霉素片(国药准字H20174103;规格:300 mg),25~30 mg/(kg·d),早中晚各1次,该方法坚持4 d。总体疗程为1周。
探究组: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准备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20173261;规格:0.5 g),此药需与葡萄糖溶液混合,两者分别为10 mg/kg、250 mL,混合后为患儿静滴,共3 d,1次/d,第4天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国药准字H20223641;规格:0.1 g),0.1 g/次,仅需早上口服,该方法共4 d,总体疗程为1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肺炎症状彻底消失,支原体检查后结果为阴性,胸片未观察到阴影,即治愈;仅有轻微肺炎症状,支原体检查后结果为阴性,胸片仅能观察到少量阴影,即显效;伴随肺炎症状,支原体检查后结果为阳性,胸片能观察到阴影缩小,即好转;未达到上述标准,即肺炎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两组患儿炎症指标对比:获取患儿血液标本,对其实施10 min的离心操作,该过程中转速为2 500 r/min,对该参数下的上清液实施检测,其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需要通过免疫比浊法完成检测,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则需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完成检测。
两组患儿肺功能对比:经协助让各患儿实施检查,了解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水平,并计算出FEV1/FVC。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在用药周期内统计皮疹、呕吐、腹泻的发生例数。总发生率=(皮疹例数+呕吐例数+腹泻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炎症指标、肺功能)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探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儿炎症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CRP、IL-6、TNF-α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炎症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炎症指标对比(±s)
注: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组别探究组(n=40)参考组(n=40)t值P值CRP(mg/L)治疗前12.09±2.31 12.45±2.56 0.660 0.511治疗后7.04±1.12 9.09±1.30 7.556<0.001 IL-6(ng/mL)治疗前158.42±12.61 158.94±11.98 0.189 0.850治疗后59.63±3.12 71.84±5.70 11.884<0.001 TNF-α(ng/mL)治疗前3.82±0.46 3.89±0.42 0.711 0.479治疗后1.28±0.11 2.61±0.23 33.993<0.001
2.3 两组患儿肺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究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对比(±s)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对比(±s)
注: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
组别探究组(n=40)参考组(n=40)t值P值FEV1(L)治疗前1.11±0.30 1.14±0.29 0.455 0.651治疗后1.87±0.21 1.49±0.18 8.689<0.001 FVC(L)治疗前1.23±0.21 1.28±0.22 1.040 0.302治疗后2.04±0.19 1.81±0.15 6.009<0.001 FEV1/FVC(%)治疗前50.39±4.02 50.81±4.73 0.428 0.670治疗后65.28±3.62 61.04±3.54 5.296<0.001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探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支原体传播途径一般为飞沫传播,该病造成的呼吸道损伤较为明显。当支原体向患儿肺部入侵后会亚急性起病,初期阶段症状为干咳,缺乏明显肺部体征,经X线检查后能观察到肺浸润影缺乏整齐性,抗体检查后结果为阳性。由于小儿肺功能欠佳,当支原体肺炎出现后会迅速发展,有部分患儿会出现肺纤维化等问题,甚至会威胁生命,需强化肺炎治疗[4]。支原体较特殊,常规抗生素的作用途径为阻碍细胞壁合成,而支原体被证实为原核细胞性微生物,其结构特殊,即使实施大量抗生素治疗也无法有效对抗支原体。研究指出,大环内酯类药物被证实有较好支原体对抗效果,此药在病原体细菌蛋白质合成中能产生阻碍作用,可阻止病原体位移,减轻肺炎症状[5]。红霉素适应证广,既往多被用在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其见效速度快,能提高病灶位置的血药浓度,迅速减轻肺炎症状,但该药很难深入到肺泡上皮细胞或者炎性细胞位置,局部浓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无法根治支原体病菌,还容易产生耐药株,损伤消化道功能,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安全性差[6]。近年阿奇霉素得到普及,此药可在短时间内吸收,能够产生持续性的抗炎作用,较强组织渗透性下能消灭支原体,改善肺部环境,加快肺炎的康复。序贯治疗理念的提出,可提高阿奇霉素治疗合理性,在保证支原体清除效果的基础上能减轻机体创伤,保证患儿就诊安全[7]。
本研究中,探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刘军霞[8]的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即阿奇霉素序贯的方案安全性高。此前红霉素虽然能够在支原体复刻中产生干扰机制,可杀伤消除支原体,但其刺激性强,常损伤到消化道和血管,有较多不良反应,增加患儿不适感。阿奇霉素则能避免该问题,该药本身有渗透性好、半衰期长的特点,到达靶器官后能提升巨噬细胞功能,增强抑菌强度,有效抑制支原体的生成,还能调节中性粒细胞活性,提升免疫功能,使小儿能够抵抗支原体,改善肺功能[9]。既往单一静滴的方案能迅速减轻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各种症状,但较长静滴周期常加重血管损伤,有皮疹、血管刺痛等问题,有一定静脉炎风险,而且多次穿刺会引发患儿的不满。此时提出序贯治疗,即在第3天静滴后调整为口服,仍能保持较高生物利用度,在两种给药方法下能够使血药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能强化药物抗菌机制,有效清除支原体,避免反复穿刺对患儿静脉造成的损伤[10-12]。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安全性高,能降低炎症水平,恢复患儿肺功能,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而言治疗有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