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在治疗阑尾炎中的临床效果
2024-05-20张雪伟张亮吴积民尹龙厂
张雪伟,张亮,吴积民,尹龙厂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中医医院普外科,甘肃山丹 734100
阑尾炎病症在临床中属于一种急腹症,其有较高的临床患病率,目前临床医师会在患者发病后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传统手术下切口长,不易术后恢复[1]。随着近年来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在此病的治疗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此手术可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同的效果,且具有切口及创伤性小的优势,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患者对此手术惧怕心理较轻,治疗配合度及满意度较高[2]。本研究选择2021年8月—2023年8月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传统阑尾炎切除术与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传统组和小切口组,各40例。传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7~46岁,平均(36.8±9.1)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例。小切口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7~47岁,平均(37.9±9.2)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2108060128)。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阑尾炎诊断标准[3];满足开腹手术和小切口切除手术的指征,无麻醉禁忌证,无手术禁忌证;身体状况可耐受手术;发病24 h内接受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血小板类相关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4];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者;合并有肠梗阻等干扰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依从性不佳者;孕产妇及哺乳期女性;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者;合并泌尿系统结石及急性肠系膜淋巴结节病变者[5]。
1.3 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对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于麦氏点接近压痛部位处作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与皮下各层组织,待腹腔开放后继续切开腹横肌、腹内斜肌、腹膜、区分结肠和盲肠并沿着结肠袋探查,若视野不够清晰,可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纱布垫隔离小肠,对系膜近端进行贯穿缝合,对阑尾根部互补性结扎,围绕盲肠对阑尾根部进行荷包缝合,在与结扎处距离5 mm的位置将阑尾切除,消毒残端,在盲肠中荷包包埋阑尾残端,最终缝合切口。
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予以硬膜外麻醉,消毒铺巾,定位麦氏点并在与压痛处较近的位置取横向切口,逐层切开皮肤与皮下各层组织,分离肌层至腹膜,借助于甲状腺拉钩牵引腹膜组织,于直视状态下推开大网膜与小肠,拿起盲肠,明确阑尾所在处,切除阑尾,对阑尾系膜血管进行结扎,为阑尾残端进行消毒,在盲肠中荷包包埋阑尾残端,最终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切口愈合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①术中指标包括切口大小、耗时及失血量。
②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3 d疼痛评分指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其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可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10分,分值低则疼痛程度低[6]。
③切口愈合状态包括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乙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但存在疼痛及红肿症状)以及丙级愈合(切口未愈合,且出现感染及流脓等症状)[7]。
④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肠梗阻、肠黏连、肠瘘。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指标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切口愈合状况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小切口组术中切口大小、耗时及失血量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s)
组别传统组(n=40)小切口组(n=40)t值P值切口大小(cm)6.67±0.42 2.83±0.44 39.926<0.001手术耗时(min)53.29±8.18 34.57±7.63 10.584<0.001术中失血量(mL)42.36±6.17 21.76±4.43 17.153<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术后3 d,小切口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组别传统组(n=40)小切口组(n=40)t值P值术后3 d疼痛评分(分)3.67±0.82 1.91±0.34 12.539<0.001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h)57.70±4.75 42.26±5.96 12.813<0.001下床时间(d)2.72±0.66 1.14±0.42 12.774<0.001住院天数(d)6.47±1.95 4.46±1.42 5.270<0.001
2.3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状况比较
小切口组甲级切口愈合率高于传统组,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则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状况比较[n(%)]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阑尾炎病症主要症状表现有腹痛、食欲不振、发热以及恶心呕吐等,主要由感染及梗阻等因素引起,有慢性阑尾炎以及急性阑尾炎之分,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基本可实现病情的痊愈,既往临床中传统阑尾炎切除术虽然适用范围广,但是却存在切口长,创伤性大的缺陷[8]。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术中切口大小、耗时及失血量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均<0.05),可见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手术切口较短,且术中耗时及失血量较少,这将利于减轻手术创伤性,提高治疗安全性。小切口组术后3 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均<0.05)。小切口组甲级切口愈合率高于传统组,乙级愈合率、丙级愈合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均<0.05)。上述对比结果指出,小切口切除术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其具有的创伤性较小的优势可明显地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胃肠道功能及身体活动机能的恢复,提高切口愈合效率,提升术后整体化康复水平。
分析本研究结果取得成效的原因主要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与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均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实现患者病情的痊愈,区别在于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有较短的切口,可减少手术对患者所造成的瘢痕,这不仅可保障手术治疗外观美观,且可促进术后恢复。尤其对于年轻或年幼的女性患者而言,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更容易被其接受,同时此手术还较为适用于老年腹部肌肉薄以及腹壁松弛的患者[9]。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患者皮肤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因此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同时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其术后舒适度。此外,在创伤性较小优势影响下,对患者腹腔器官造成的损害度较小,将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而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比,传统手术在患者腹部所取的切口较长、较大,一方面会破坏腹膜的原本的生理解剖结构,使其失去完整性,并给患者带来明显创伤,使患者术中大量失血,进而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增加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存在于腹膜中的间质细胞还会参与机体的免疫机制,一旦腹膜受到损害,将会给患者免疫功能带来不良影响,再加上切口较大,使得腹部脏器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空气中,病原体更容易侵入患者体内进而诱发感染等并发症。此外,传统手术给患者胃肠功能带来的负担也较大,因此患者术后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也会受到影响。在疗效同样显著的情况下,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的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需注意的是,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手术医师的技术操作要求较高,且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以便于从其实际角度出发,选择尽可能小的切口,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完成[10-11]。对比石健[12]研究中的“观察组干预后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94% vs 11.76%)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本文相关指标有一致的趋势,可见本研究结果结论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病症的手术创伤性小,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切口愈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