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教研课程,提高教研实效

2024-05-20刘岩

教育家 2024年16期
关键词:研修幼儿教师教研

刘岩

“十四五”时期,学前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教研组根据供给侧结构需求,融合已有的全覆盖教研形式,通过深度实践与探索,努力构建区域学前“5+M+N”教研课程。

深入理解教研活动课程化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区域学前教研活动基于园所实际教学问题,对提升区域学前教育质量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开展,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活动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活动内容很难关注教师个别化需求,活动投入产出的实际成效不理想等问题日益明显。教研活动课程化是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关键,是从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明确目标、选择适宜内容、计划有序实施、进行恰当评价的教研活动的课程行动,涵盖区域学前教研、片区教研、园本教研等多层次、多类别的教研活动。

深入剖析学前“5+M+N”教研课程结构性、穩定性、活动化的特点。第一,课程目标呈现稳定性。为了实现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我们建立专兼职教研员联研机制,构建深度教研“螺钉模型”,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理”“实”“研”的“5+M+N”教研课程体系。

第二,课程内容突出结构性。“5+M+N”教研课程以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共享教育经验与策略、探讨教学共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通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理论学习,构建互动质疑式的教学研究路径,发挥研究在教研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课程形式体现活动化。“5+M+N”教研课程包括全员必修“5”课程、自选必修“M”课程、自主研修“N”课程三种形式。全员必修“5”课程即基础课程,是以教师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夯实教师专业基础为根本、以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为最终目的的理论知识学习;自选必修“M”课程即实践课程,是以教师实践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专题研修课程;自主研修“N”课程即研究课程,指依托项目或课题,发挥教研基地园的辐射作用,为提升教师研究能力而开展的系列研究的课程。

智能化、诊断式、评估式实现教研课程新突破。第一,通过线上工具,破解供需矛盾的难题。针对幼儿教师因带班难以按时参训的问题,借助线上工具创建学习链接,通过回放功能满足教师灵活学习的需要,建立了园区联动教研机制。

第二,“化验单式”的诊断解决调查研究的难题。为了解全区幼儿教师的现状与需求,每学年对全区各类型幼儿园教师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基本信息和专业发展两大方面,有助于科学分析教师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制定“5+M+N”课程内容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效能评估的开展破解实践应用的难题。“5+M+N”教研课程的效能评估是指在课程实施后对其实用性和需求满足度进行评估,该评估方案使用系统分析法,设计了“一方案”“一调研”“三活动”“两展示”“一实践”“两研究”系列活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

“5”课程重在固本强基,其效能评估依托“一方案”“一调研”两项活动进行,以培训—转换—反馈的路径实施评估,主要关注的是培训内容的质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的学习成果以及培训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M”课程重在实践教研,其效能评估依托“三活动”“两展示”五项活动进行,以教研—内化—活动的路径实施评估,注重通过对幼儿园教师教研后知识和能力的变化来评估教研效能。

“N”课程重在科学研究,其效能评估依托“一实践”“两研究”三项活动进行,以科研—创新—示范的路径实施评估,更加注重通过课题研究、项目驱动给幼儿带来的增值影响进而评估课程效能。

当前,学前“5+M+N”教研课程不断深化,未来将逐步实现学前教研实践范式的迭代升级。

猜你喜欢

研修幼儿教师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