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的课程思政教学
2024-05-20陈克明
陈克明
在很多教师心目中,课程思政就是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课程思政的范畴很广,除了家国情怀,还包括人生追求、个人修养、身心健康、人际交往、良好习惯等。笔者认为,只要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元素都是课程思政的内容。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思政内容。
一、精研文本,提炼基于学情的思政教育内容
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研读文本。在精研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立足语文学习,梳理、概括文本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又要提炼文本所承载的人文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学情特点,有针对性地提炼出文本中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政要点。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讲述作者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教学这篇文章前,笔者反复阅读文本,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文本内容,明确了学生应掌握的语文要素“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和宾语前置句式”“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掌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等,确定了本文的人文主题“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本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是文本教学的重点内容,思政教育应该有机融入文本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教学中,这正是课程思政理念中“融思政于课程教学”的体现。在确定文本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基础上,笔者从文本内容出发,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和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文本承载的思政要点:①学习作者诚实守信的品质,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当代公民;②学习作者热爱学习、执着问道的品质,做一个能用知识报国的当代学子;③学习作者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做一个平和谦冲的时代青年。其实,本文中蕴含的思政要点很多,笔者之所以从文本中仅提炼出三个思政要点,是因为这些思政要点均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当代中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思政要点①主要针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讲诚信的现实;思政要点②主要针对一些学生在学习、做事中浅尝辄止的表现;思政要点③主要针对当代中学生过于追求个性张扬、为人处世时意气太盛等学情。至于其他的思政要点,如由“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引申出来的“只要自己做得正确,不一定让所有人都理解”等,因为与当代中学生的关系还不是很密切,并且一篇具体文本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没有选用。
二、教有据、言有理,化思政教育于无形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文本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思政要点,引导学生在研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提炼出相应的思政要点。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简单地将相应的文本内容一一转换成思政要点,否则,语文教学就异化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了。
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笔者在引导学生落实本文承载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的同时,适时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相关内容中挖掘、提炼出相应的思政要点。如在指导学生理解作者因家境贫寒而借书学习时,笔者要求学生重点理解“计日以还”“走送之,不敢稍愈约”。学生在理解重要实词“走”、虚词“以”“稍”的基础上,准确翻译了这两个句子。笔者趁机提问:“作者如果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归还所借的书,后果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作者如果不按时还书,‘藏书之家以后再也不会借给他了”。笔者追问:“作者这么写,仅仅是说自己家境贫寒吗?”学生稍加思考,即作出如下回答:“作者这么写既说明作者家境贫寒,又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作者这么写是要告诉读者,一个人必须诚实守信,才能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作者这么写其实也在阐明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这些回答都强调了诚实守信,可见,学生在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自然理解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为人处世必须以诚信为本的道理。
在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加冠”后如何学习时,笔者先让学生合作学习“既加冠……卒获有所闻”这个语段,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疏通了文意,掌握了語段中的重要实词、文言句式。为检验学习效果,笔者提问:“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中的“趋”“从”各是什么意思?学生正确作答后,笔者追问:“作者为弄清一个或多个问题,跑到一百里外,值得吗?”在笔者引导下,学生得出“作者对学问的追求非常执着,体现了作者热爱学习、执着问道的精神”的结论。然后,笔者借“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等句子提问:“作者的这些动作、神态说明了作者的什么态度?”很多学生认为是作者尊敬“乡之先达”的表现。笔者进一步提问:“这些描写的确表现了作者对‘乡之先达的尊重,请再思考一下,作者尊敬‘乡之先达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很容易得出“作者对学问的尊重,对学问的渴求,对有学问者的尊敬”等结论。
在引导学生突破作者与“同舍生”当年求学对比这个教学重点后,笔者让学生概括出作者发愤苦读所取得的成就。经过讨论,学生很容易概括出作者“位列公卿、闻名天下、备受皇帝信任”,笔者顺势提问:作者经过苦读,终于功成名就。在封建社会,作为封建士大夫,作者已经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应该充满自豪感,但作者为什么说“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学生对这样的反差很感兴趣,有的学生说“作者并不满足于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有的学生说“作者非常谦虚,表现了作者谦虚谨慎的精神”,有的学生说“作者非常低调,不想恃才自傲”,还有的学生说“作者的意图很明显,是想告诫马君则等后辈要谦虚谨慎,不断进步”。这些观点都能中肯地解读文字背后的深意。在此基础上,笔者追问:“宋濂谦虚、低调的为人处世之道,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如果我们取得了一些小成绩,应该怎么做?”学生立即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最后,笔者将学生的回答与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结合起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只有谦虚抑己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三、作业设计应体现思政教育内容
课程思政理念不仅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体现在与学科相关的课外阅读和学科实践活动中,体现在课堂作业和课外练习的巩固中。限于篇幅,笔者仅以《送东阳马生序》的作业设计为例简要说明。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笔者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实际,在设计课外作业时,不但主要设计了有关落实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的基础练习题、拓展延伸题,而且刻意设计了课堂教学涉及的有关思政要点的社会实践探究题:①搜集现实生活中和今年“3.15”晚会中曝光的假冒伪劣产品,结合宋濂“加冠”前的学习表现,分析其原因;②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中的思政要点思考“在这个知识经济社会,当代青年要凭借什么报效祖国”;③结合宋溓的为人处世之道,说一说在学习、生活、交往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荆州市公安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