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风眠对诗意美形式与技法的探究

2024-05-19陈雅清张贺贻

东方收藏 2024年3期
关键词:仕女画林风眠

陈雅清 张贺贻

摘要:在当下,东西方绘画交流日益频繁,相互借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然而回溯到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并不是太密切。林风眠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的领军人物,一生都致力于打破东西方艺术界限,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精神出发,将西方现代绘画语言形式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当中。他在内容和形式上,把当时社会生活以及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新元素融入其中,力求摆脱陈旧气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独树一帜的文化特征,同时体现自由和谐的意境,呈现生命的诗意之美。文章以林风眠的仕女画为主线,深入探究他对诗意美形式及技法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林风眠;诗意美;仕女画;形式与技法

在近现代,中国处于中西方文化、新旧思想冲突碰撞的时期,当时长期僵化的艺术思想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变化的精神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林风眠踏上了出国学习艺术的道路,并成为中国艺术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透过对林风眠传记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感知当时中国艺术发展的进程,尽管他掌握了西方写实艺术技法,接触到相关的艺术创作理念,但其没有盲目地追求和学习。相反,他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力求改变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羸弱的状态。

从学习之初,林风眠就积极开展对民族绘画与西方油画的相关探索。在其仕女画作品中保留了部分中国传统诗意表达形式,同时又将西方的绘画形式融入其中,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诗意形式之美。在林风眠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发现诗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这源于他对的不断尝试,以及对于中西绘画深度融合的不懈努力。这种探索与努力,使得其绘画的诗意美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诗意美及其形式

诗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被誉为诗歌的故乡,其独特的诗意审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审美并非仅仅是对外在事物的感知,更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观察,以及对这些感知的理解和表达来实现的。宗白华曾指出,诗意产生于我们与自然亲近的过程当中,因此只有在生活中融入自然环境,才能切身体会和感受生命的气息和自然的旋律,对此他强调:“诗的意境,就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的神秘互相接触映射时造成的直觉灵感。”[1]因此,诗意审美要求环境的和谐与自由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情绪和共鸣,并且需要建立在拥有扎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上。在艺术创作中,诗意需要转化为意境,意境即通过形式语言表达出来的诗意特质和情感内涵。

在绘画艺术当中,诗意的形式体现在点、线、面、色、形等元素中,这些元素在传统艺术表现中形成了固定的笔墨表现。然而,林风眠努力地将社会的脉动与艺术的新潮融入绘画创作中,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革新与传承,从而开辟崭新的发展路径。林风眠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传统做出改变,在他的作品中,诗意的形式得到重新的诠释和赋予,呈现出了与传统不同的审美特质和情感内涵。这一变革不仅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形式语言,也使其艺术创作更加贴近时代和生活,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林风眠仕女画中对诗意美的传承

林风眠为东西方艺术融合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尝试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尽管在出国求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的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但他始终没有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反,他在创作中不断尝试表达诗意的品格和境界。在林风眠后来绘制的仕女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笔墨形式,以此体现其对传统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现代艺术语言独特的诠释和融合。

(一)举止娴雅的仕女形象

仕女画形象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就展现了女性的典雅气质。而仕女画在盛唐时期达到历史的巅峰,众多画家乐于描绘仕女形象。到20世纪,林风眠对传统仕女形象进行提炼和重组,并在仕女画的表现方式上进行创新。尽管林风眠的仕女画在表现方式上与传统的仕女画有所出入,但其笔下的仕女形象仍然继承了盛唐仕女画“圆润丰肥,曲眉丰颊”的神韵。他在《关于美术之研究》中说道:“美术是美术家把美的材料组织成美的形象,然后借这种美的形象把美术家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2]林风眠笔下的仕女形象,在用线、设色和造型等元素融合下,拥有了“举止娴雅”的气质。如在《弹琴仕女》(图1)中,画中人物黑发高绾、修眉秀眼,着深蓝色衣衫。背景中花叶滃然,令人想到烂漫的春光。总体来看,林风眠仕女画中的色彩蕴含着东方女性温柔娴雅的诗意美。

(二)孤寂的意象表达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十分讲究“意在笔先,立意为纲”[3]。随着时代的更迭,传统工笔仕女画更加注重画面“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写意性,突出诗意美。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仕女画,画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柔美、清秀等特点,力求表现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境之美,这种绘画风格对林风眠仕女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林风眠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透射出一种宁静美,人物似乎沉浸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中,既传递单纯的情思,又蕴含无限的孤寂和感伤。在林风眠的作品中,仕女形象的具体刻画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传达出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和个人情感。简化的造型挥洒自如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给观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林风眠仕女画中独特的意象表达,是其内心深处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心师造化的结果。如《遐思》(图2),只见一仕女手握一把扇子坐在画面中间,眼睛微闭,似在遐想。其面容姣好,脸庞微低,仿佛沉浸于某种情绪之中。画面中女子温柔娴静,有一种远离凡尘的幽静,孤寂中又伴着一丝忧愁。这孤寂的画面氛围,或许和林风眠坎坷的生平有关。

(三)“以形写神”的技法

著名的“十八描”中的铁线描、游丝描、柳叶描,是唐代仕女画主要采用的线描法。而铁线描和游丝描相结合的线描法,使得仕女的衣带更加飘逸,从而被广泛應用在唐代仕女画中。林风眠常用高古游丝描来勾勒刻画人物的脸部轮廓,线条节奏跌宕、松动,注重传神表达,使得画中的仕女形象简练但不简单。[4]如在《对镜仕女》(图3)中,一个身着蓝色衣裙的女子对着镜子打理自己的头发,林风眠用几根简约流畅的弧线,就把这样一位曼妙佳人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唐代仕女画中,人物衣服上的花纹虽然简约典雅,却展现出丰富的变化,用色上偏向于浓烈。唐代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被林风眠大量地运用到其仕女画中,人物肤色呈现出焦茶色调,曼妙柔美的身姿、雍容华贵的头饰、轻薄如禅意的衣带,无不彰显出浓厚的异域风情,这充分证明了林风眠对唐代女性形象的传承。他所绘制的敦煌仕女形象,通常具有丰腴的肤色、端庄的仪态、飘逸的衣袂,且线条严谨细致、色彩浓郁沉着。如《敦煌伎乐》(图4)绘制了10位敦煌乐女,赭色是大多数乐女衣裙的主色调,熟褐或紫多用于飘带、领口处,浅色的黄或粉白则用来表现纱的轻盈。画面中心,一位身着冷色调衣物的仕女的背影引人注目。画家既含蓄又大胆,运用平涂的手法,使画面富有微妙的层次感。

三、林风眠仕女画中对诗意美的传承

林风眠仕女画对中西融合的创新,带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色彩,他想要改变当时中国文化孱弱的状态。林风眠创作的仕女画作品,根植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诗意表达并延伸其内容,融入了西方的哲学观念和形式语言,吸收了西方绘画语言体系,但不是否定中国艺术的一切。

(一)融合的写意表现

林风眠的仕女画作品中融合了传统写意表现,形成传统中“美”的现代化,在艺术形式的构建中融入东方诗意,创造出了形式上的趣味,并从中萌发出诗意的氛围。这种融合创新为他的作品赋予了独特的诗意。如在《白衣女》(图5)中,一位细眉凤眼的白衣女端坐在席上,头部微微左倾,手捧鲜花,姿态典雅,神态自若。这一仕女形象保留了传统的写意手法,通过淡雅的线条勾勒出仕女的形态,融合了西方绘画形式。林风眠用西畫之格来表现中国画之魂,追求一种“孤寂、空旷、抒情”的典型中国式意境。

(二)色与墨的交融

“比起拿油绘材料来做中国画的人,我更愿意拿西洋材料来做中国人的油画。”[5]林风眠曾怀着改革决心,努力开辟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不再停留在黑白的水墨领域,而是借助西方绘画色彩法,塑造出一大批独特的水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并非仅是单纯的视觉表现,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和思想的表达。通过对色彩的精心运用,林风眠能够塑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从而丰富仕女画的意境与内涵。

在林风眠的仕女画中,色彩常常是柔和而细腻的,以淡雅的色调渲染出一种静谧、典雅的氛围。他善于运用轻柔的粉黛、淡雅的青绿、温润的灰蓝等色彩,将仕女们的婉约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能触动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林风眠巧妙地利用墨境来衬托色彩的表现。墨境要求画家用墨说话,以此营造意境。墨境的渲染和勾勒,并不仅仅是为了突出色彩的明暗对比,更重要的是为画面增添一种静谧的氛围和空灵的意境。通过墨境的处理,林风眠使其仕女画在色彩与墨境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既保持了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又展现了现代审美的特质。因此,林风眠作品中和谐诗意的形式美感、传统绘画中已有的技法,是其通过新材料的实验来完成一种形式上的“折衷”[6],这不仅令人陶醉于其美学魅力,更体现了他对于艺术表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夸张的人物形象

林风眠在传统的程式化样式上进行创新,略微拉长人物的形体,使其看起来修长纤瘦,并将敦煌壁画中菩萨的体态和莫迪里阿尼人物形象中面具般的面孔融入其仕女画中,从而形成他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人物形象。林风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在仕女画中塑造了独具魅力的造型与姿态。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婉约之美的精髓,同时也融合了西方绘画的现实主义特征,呈现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仕女形象。林风眠对仕女的造型与姿态进行了精心雕琢,通过线条的流畅和姿态的优美,展现出仕女们的风姿绰约和优雅神韵。他巧妙地捕捉了仕女们的微妙表情和身体语言,使得作品更加生动且具有感染力。在他的作品中,仕女们或端庄优雅、或娇羞含情、或自信大方,每一幅画作都透露着她们不同的气质和魅力。夸张的造型表现和空灵的作品意境,既是理性与感性的衔接,也是中西交融的完美体现。林风眠的形式美学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艺术思想,他不仅推动了诗意绘画进入一个繁荣的时代,也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林风眠.关于美术之研究[A]//朱朴.林风眠全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3]史韬.论林风眠仕女画对中国传统仕女图的继承与发扬[J].大舞台,2014(11):39-40.

[4]杨文心.林风眠仕女画的“承古”与“融今”[J].美术教育研究,2022(04):30-31.

[5]王晶.林风眠与傅抱石仕女画之比较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2):83.

[6]柴佳.民国油画家对诗意美的形式与技法探索——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樑为例[J].艺术研究,2020(05):16-19.

作者简介:

陈雅清(2001—),女,汉族,福建泉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21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张贺贻(2004—),女,汉族,浙江温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2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仕女画林风眠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林风眠《静物·瓶花》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林风眠:鹜影中增添一分清寂的幻想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理解彼此的差异
理解彼此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