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初探
2024-05-19魏敏
魏敏
低年级是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的重要阶段,掌握程度如何会影响学生未来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但“双减”政策出台以后要求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这就意味着低年级教学可能存在“只能教、无法练”的教学问题。那么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依然能带领学生扎实掌握识字方法,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们课题组通过认真研读2022年版课标,结合语文教材编排特点及汉字本身特点,尝试了字理识字“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探究。
一、多元教学,实现“广教”
我们利用多元信息扩充课堂知识容量,采用多元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去课堂化”,树立“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的大语文观。
新入学的小学生刚刚离开幼儿园,自控能力弱,有意注意时间短,新鲜有趣的动态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因此在初入学时,我们将中央电视台精品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推荐给学生。一个个灵动的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都是以“一个汉字”为主角,用科技的手段赋予汉字生命,配合着精美的视频、活灵活现的动作,由汉字将自己的历史、故事灵动地向观众们娓娓道来,着实有趣,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这部纪录片生动有趣地为学生打开了认识汉字的科学的、厚重的大门,给我们的识字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与此同时,为了能在课堂上科学、准确地还原汉字字理,生动有趣、轻松自如地为学生讲解字理知识,让学生轻松识记汉字,教师也应该阅读大量的字理书籍、文献,并上网浏览相关资料、课例资源,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支撑丰满自己的课堂教学。黄亢美教授和史春妍老师的字理识字教学课例都十分具有学习的价值。
爱读书的人,灵魂里都散发着书香气。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也没有忽视阅读的引领。如今打开各种购买书籍的网站,搜索“字理”词条,会出现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字理绘本、互动书籍,每一本书都设计精巧、文质兼美、引人入胜。我们在网上遴选、购买,并提前阅读这些书籍,然后选择有趣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定期推荐给他们,用书籍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爱。
纪录片、绘本、课堂互相交融的多元教学模式,打开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广度,拓展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让学生的生活变成了课堂,让知识自然而然地浸润于学生的生活之中。
二、探索实践,实现“真学”
1.识字日记练能力
日记是打开学生写作大门的金钥匙。其实识字也可以有“日记”。从学生入学开始,我们就布置他们每天“做识字日记”,为什么叫“做识字日记”,而不是“写识字日记”呢?因为我们的“识字日记”是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动脑思考,动手撕剪、粘贴、描画创作出来的。
(1)生活识字,培养字感。
开学初,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A4素描本,每天放学回家,瞪大眼睛找一找家中的汉字,把自己见到并认识的字剪下来粘贴在这个本子上,每天粘一页,在第二天课前互相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汉字。起初这个“识字日记”贴的基本是“巧克力”“牙膏”“面包”等生活中学生见到的包装纸上的字,五颜六色的包装被学生剪成可爱的样子,贴贴画画,很有意思。这个作业看似是手工作业,其实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认字的良好识字习惯。
(2)主题识字,文学启蒙。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一成不变地粘贴包装对他们来说太枯燥乏味了,会产生“识字日记”倦怠期。这时候语文教学正好进入第四单元课文的学习,借第一课《秋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开始进行“主题识字日记”的创作。第一步当然是找跟秋天有关的字,这下难度上来了,学生为了能找到相关主题的汉字,开始加大对生活中汉字的收集、积累,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识字百宝箱”“识字百宝袋”。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现汉字、积累汉字,把看见的汉字都存放在自己的识字袋里,以便做“识字日记”时快速拼出与“主题”相关的词语、事物。接下来,学生做“识字日记”就变成了“在字海里遨游”。每天放学,他们都会把自己的“识字百宝袋”里的全部汉字倒在地上,堆成一座小山,自己则在“字山”中翻翻、找找、剪剪、贴贴……除了主题识字,我有时还会布置“贴字造句”的任务,学生把从各个包装纸上剪下来的字连成完整的、富有兒童情趣的语句贴在“识字日记”上。一句句灵动的话语,一段段天真无邪的表达,给包装纸上简单的汉字赋予了生命的活力。有了主题识字任务的学生更关注所收集汉字的文学价值,而在生活中识字也给了学生文学上的启蒙。
(3)分类识字,单元组群。
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单元汉字也是可以整合学习的,但这不是盲目地跟风,而是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锻炼学习能力,然后方能放手让学生进行单元识字的任务群学习。我们经过对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研究,发现一年级教材中涵盖了很多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到了二年级,8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我们通过“识字日记”让学生分类预习生字。“识字日记”中学生可以把形声字找出来,动手画出形声字的思维导图,并分出声旁与形旁。学生还能通过网络查找出象形字的造字字理,在“识字日记”中粘贴、描画,这样通过自学就轻松实现了单元整合识字。
2.汉字推广练表达
一次,我无意中看到史春妍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做“小小汉字推广人”活动,这使我受到了启发。于是我把每天课前5分钟变成了“小小汉字推广人”——“每日一字”课前表达活动。学生的分享形式多样,可以现场在黑板上写、画,可以在家用纸画好后在班级实物投影上演示讲解,能力更强的学生还可以做PPT对自己感兴趣的汉字进行介绍。慢慢地,学生介绍的字越来越有趣,越来越有深度,越来越丰富,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当众表达的能力,一举两得。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识字教学日常的过程性评价,虽然没有书面作业,但通过制作“识字日记”拓展了学生识字学习的广度,通过“小小汉字推广人”扎实了学生识字学习的深度。以上两种过程性评价在我一年的识字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丰富活动,实现“趣评”
1.字理画展,情境交流
在学习完教材的象形字部分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字理画展”,学生纷纷用彩笔绘画出自己认识的象形文字,有的学生还把很多象形文字组成了一幅有趣的、有故事的画面。大家一起展示,互相参观交流,在“字理画展”上实现了生生互动的交流学习。
2.项目式学习,丰富识字
项目式学习作为综合性、实践性、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受到教师的青睐。我们的字理识字在阶段的终结性评价时也采用了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我们以“创建秋天博物馆”为研究项目进行了主题项目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音乐课上唱秋天的歌,在科学课上观察秋天的植物,在劳动课上制作秋天的树叶画,在语文课上找与秋天相关的甲骨文,在书法课上写秋天的甲骨文,在美术课上将大家书写的秋天的甲骨文拼成一幅艺术画……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快乐地沉浸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
3.汉字文化节,汇报收获
学期末,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开展“汉字文化节”筹备活动。在这一个月里,书法老师带着学生学习“手工汉字拓印”;劳动老师带着学生制作识字玩具;美术老师带着学生用橡皮泥动手捏汉字,用彩笔学着古人动手画汉字;语文老师带着学生进行“讲汉字故事,知千秋历史”演讲大赛;道德与法治老师带着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关于邀请的礼节,并带着他们一起制作邀请函,邀请家长参加文化节展演活动……活动当天,我们将学生的书法拓印作品、识字玩具、橡皮泥甲骨文作品以画展方式布展在教培中心大厅,并邀请家长在教培中心观看学生表演的“讲汉字故事,知千秋历史”演讲、诵读节目,这些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
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希望老师们都能用心对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汉字文化”科学、有趣地传承下去。
【注: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用传统字理文化解决小学生识字写字困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JY20021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