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画中的复古思想与复古现象
2024-05-19胡昕宇
胡昕宇
摘要:在中國美术史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美术的进步与发展始终无法离开一个词—“复古”,美术史中复古思想以及复古现象是对中国绘画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在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创新总是相互伴随,创新往往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生。本文结合具体的中国画作品对中国画中的复古思想以及复古现象进行探析。
关键词:中国画;尚古;继承;创新
“复古”的绘画精神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复古”并不是一味地摹古或者是恢复,而是“尚古”,是对时代精神现象的认可,是对当时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思想的继承。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尚古理论的诠释是不同的。北宋时期的苏轼提出文人画的概念,强调绘画艺术要注重其笔墨意味与形式,提出了“笔法奇古”理论;元代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尚古说;明清时期的董其昌则提出了“南北宗论”。中国绘画艺术始终讲求一种精神传达。重视和发展写意是绘画复古道路的进程之一。除了精神上的复古,绘画现象上也出现过许多具象化的复古表现。
一、思想上的复古
在中国美术数千年的发展长河之中,“复古”的思想在美学思潮中多次出现。艺术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创作繁荣发展,人物画开始有劝诫教化以及记述历史的功能,绘画理论也层出不穷。师古法的思想理论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论》中就有所表述,谢赫在“六法论”中的第六点“传移模写”表明在绘画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于古人的作品进行临习,但并非一味地模仿,而是借鉴优秀的画作,并创新性地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一)宋代“尚古”
宋代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发展高峰之一,这一时期的艺术受到皇家的支持,统治者主张“重文抑武”,大力发展艺术文化,使得宋代绘画进入我国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各个阶层范围的绘画风格相互影响,并广泛学习临摹前代的绘画经典作品,例如现如今流传下来的魏晋经典作品很多都是宋代摹本(图1),绘画上的全面学习使得宋代艺术有前代所没有的突破与创新。在艺术空前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人苏轼提出了“文人画”的绘画概念,复古的审美思想贯穿整个文人画的发展进程之中,强调作画需要做到“笔法奇古”,提倡对于经典古作的研习,从经典作品中学习其中蕴含的清新自然的诗意,继承前人绘画中的气韵精神,并能够做到画面中意趣天成、古朴自然,这也是文人画所追求的境界。
(二)元代“古意”
元代艺术代表人物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工写古文诗词,其诗词情悲感人,风格流丽,为元初诗坛大家。其艺术成就非凡,精通音律,善于鉴赏书画,其中绘画方面造诣尤深。赵孟頫以“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强调学习北宋的作画风格,为文人画铺平道路。同时文人画强调古意,追求一种高古风韵 的向往。他以文人画的审美意趣为落脚点,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强调神韵并追求清雅画风,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的画风。赵孟頫打出复古的旗帜并不是真的要恢复古代(晋唐)的画风,他提出的“古意”思想,其中的“古”代表的是一种审美思想意趣,摹古只是一种探求古意的手段,追求典雅秀美的自然意境才是最终的目的。古意思想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三)明代“复古”
明代董其昌以禅宗思想为基将绘画划分为南北两派。提出南北宗论,是将之前的绘画形式加以总结,提倡后人学习南派绘画,贬低北派绘画,是复古绘画形式和精神的总结。同时他还提出“师古为上乘”,是典型的尚古思想。董其昌并不主张对于古人的笔墨技法进行复现,而是强调要“师法古人”,从前人的绘画作品中学习精湛的技艺,结合古人的笔墨,再“师于自然、师于天地”,从自然天地之间寻求意境,进而寻求变化产生创新,融会贯通并推陈出新。审阅董其昌的摹古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书画界狂放不羁的乱象,总结了“南宗”山水画的笔墨绘画语言,使其在中国画笔墨语言中更加明显,基于此笔墨成为画面的中心。也正是因为将笔墨形式确定为画面的中心,明末之后的部分画家一味追求画面的意味,盲目追求摹古和追求笔墨形式而脱离生活意境,使得中国绘画艺术失去了最本质的特点——“气韵生动”,也限制了中国绘画多样性的发展和创造。
二、绘画上的复古
(一)高古风貌——元四家
源源不断的理论思想为绘画提供了理论基础,元代赵孟頫掀起著名的复古绘画的风潮,明确提出复古主张,熟练运用多种绘画形式倡导“古意”,追求命意高古、不求形似的艺术风貌,同时倾向于文人意趣的写意感。其艺术理论和画作影响了元四家的绘画取向,其艺术观念也十分注重“高古”的艺术风貌,并结合自身的绘画艺术语言以及自身经历思想,形成了元代绘画的新风气并将文人画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元四家中以黄公望为首,其山水师董源、巨然以及荆浩、关仝、李成,晚年变其法,自成一家。他是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将中国画的写意性精神与江南秀美山川的实景风貌结合,完美地呈现了元代绘画的新风貌。其山水画风格有水墨和浅绛两种。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是浅绛风格的代表之作,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长卷散点式构图,画面用墨淡雅,干湿并用。以浅绛法作画,笔墨技法包容董源、巨然之长,常用披麻皴法兼解索皴法,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勾皴及点染交替。整幅画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二)崇古风潮——清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