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化学中考命题趋势探析

2024-05-19杨玉琴陆海燕

化学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引导教学真实情境新课标

杨玉琴 陆海燕

摘要: 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化学中考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坚持核心素养立意。新课标下的中考命题趋势体现为:考试功能从重“甄别选拔”到“四位一体”,命题立意从知识、能力到核心素养,考查载体为真实应用情境,试题呈现从“散点式”到“结构化”,考查要求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需做出积极的变革。

关键词: 新课标; 中考命题; 素养立意; 真实情境; 引导教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4)02-0003-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1]。同年1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亦明确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2]。2022年3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再次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坚决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要求“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的有机衔接[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化学中考)【新课标下的义务教育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由纸笔测试、实验操作性考试和跨学科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本文所讨论的为纸笔测试。】依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命题。由此,教师教、学生学及考试评价都统一在同一依据“课程标准”之下,三者方向明确、目标一致。

新课标整体规划了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构建了大概念统领的课程内容,倡导基于大概念建构的整体设计和合理实施单元教学、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以及实施促进发展的素养评价等等。如此种种,必然要求化学中考从考试功能、命题立意、考查载体、试题呈现及考查要求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才能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发挥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

1 考试功能:从重“甄别选拔”到“四位一体”

中考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兼顾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5]。即,中考作为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方式,承担着“两考合一”的功能,既是初中生毕业考试,又是高一级学校招生选拔考试。但通常被关注的是后者,即甄别选拔录取优质高中的功能,导致了教学中片面追求分数、过度依赖“题海战术”。化学在初三开设,大多学校只用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新授课,且普遍在新授课教学就渗透中考要求,重视基于考点的解题训练,而忽略基于真实应用情境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囫囵吞枣,对化学的学习异化成对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的死记硬背,化学启蒙教育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了空谈。作为教学和考试评价依据的课程标准本应是教师日常研读和使用的文本,但为数不少的初中化学教师除了开设公开课、参加教学比赛和写论文等会翻阅课标外,平时几乎不看。课标所提供的优质情境素材、活动与探究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等很少被有效利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评价学业质量的达成程度,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发挥对化学教学改革的正向引导作用”[6]。即化学中考除通过“选拔”达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分流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衡量学生初中化学学业质量水平,以此评估学校或地区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质量,即“质量评估”功能。通过“素养立意”的考试,引导素养导向的教学,并由“质量评估”所获得的数据,为学校或地区的化学教学质量进行把脉,找到改进、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向和方法,此即中考的“引导教学”功能。通过中考命题,将课标理念、目标、内容等体现在考查目标、内容、要求和载体中,以“依标命题”引导“依标教学”,使得中考与教学有机衔接、同向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立德树人、质量评估、分流选拔、引导教学”四位一体的功能机制(见图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统领作用,决定着中考的前行方向与价值取向。化学中考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强化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可持续发展等价值引领方面的考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奋斗的崇高追求,从而全面彰显考试的育人功能。“质量评估”和“分流选拔”体现了中考的两考合一功能,与“引导教学”共同构成了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路径,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通过依据新课标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命题,利用好考试这一“指挥棒”,为教学正向赋能,提升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质量。考试与教学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共同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如案例1以我国古代硝酸制法的记载为真实情境,将爱国主义、民族自信等蕴含其中,主要评估学生在“认识物质组成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与规律”两个维度的学业表现,体现了对“物质的多样性”学科观念、“宏-微-符三重表征”科学思维素养发展的评价。这样的命题无疑能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化学史实作为教学情境,重视大概念的建构,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例1 (常州2022卷-23)明代《徐光启手迹》中记载了硝酸的制法。

(1) 原料 绿矾五斤,硝五斤。

绿矾(FeSO4·7H2O)和硝(KNO3)均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2) 预处理 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二味同研细,听用。

① 加热绿矾,质量约减小1/5。该过程中绿矾失去部分水,生成FeSO4·4H2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 研碎FeSO4·4H2O和KNO3。研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 制备 用铁作锅,铁锅置炭炉上,锅下起火……取起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

强水即硝酸,制备时发生如下反应:2(FeSO4·4H2O)△Fe2O3+SO2↑+SO3↑+8H2O; SO3+H2OH2SO4; H2SO4+2KNO3△K2SO4+2HNO3↑。

① 以上三个反应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② H2SO4和HNO3的水溶液中均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填符号)。

2 命题立意:从“知识、能力”到“核心素养”

我国的考试评价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转型升级。“知识立意”的考试偏重考查知识的掌握情况,重在对知识的记忆和再现,易导致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依赖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倾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下,教育部在1999年出台了《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内容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考试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7]。同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坚持核心素养立意”作为命题原则之一,要求“积极探索与核心素养立意相匹配的试题设计”“实现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业质量的全面考查”[9]。

化学核心素养聚焦学生未来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质上是学生综合运用习得的化学结构化知识、化学观念和思想、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态度和责任等支持新的学习以及在关联的新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教育评价实质是一种基于证据的推理过程,即通过学生在某些评价任务上的表现来推断他某些(心理或教育)建构上的特征或水平。“素养立意”的命题即依据素养测评理念创设情境载体、设计问题或任务,通过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或任务中的表现,推断學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10]。

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完成九年级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清晰地规定了在相关情境中,学生在“必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关键能力的水平和发展”“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和表现”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得核心素养可测可评。“素养立意”的命题需立足课程核心素养,结合必备知识,依据学业质量。通过构建多维细目表(见表1),系统规划考试目标、内容与形式等,并通过具体试题来落实,确保“依标命题”,试题科学规范,试卷结构合理。

其中,情境素材的类型如表2所示,来源指情境的出处,如文献、教材、书籍、新闻媒体等,以保证情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必备知识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指新课标一级主题下相关要求,可用课标中的相应序号表示;关键能力指以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为核心的学习能力,以认识、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思维方法为核心的科学思维能力,以通过实验探究与实践方法解决与化学相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业质量指新课标所构建的“认识物质组成和性质”“分析化学变化与规律”“参与实验探究与实践”“探索问题解决与应用”4个方面的质量描述[11];核心素养则指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素养,为“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中的一种或几种。

3 考查载体:真实应用情境

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后逐渐形成的能够整合学科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应对和解决各种现实情境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灵活的、迁移性的品质。因此,各种与化学相关的真实应用情境提供了引发学生核心素养表现的可能性。化学在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决定了化学相关情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用于中考命题的情境如表2所示。命题人员需在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和表现特征的基础上,审视各种相关实际应用情境,发现特定应用情境与初中化学必备知识、思维方式、探究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关系,挖掘该情境用于考查核心素养的可能性,以文字、数据、图表等方式呈现关键信息,并设计问题任务。发挥情境的导向、明理和陶冶等功能,将解

决问题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紧密结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如案例1,以明代《徐光启手迹》中记载的硝酸制法为真实情境载体,挖掘“原料”“预处理”及“制备”等过程中所蕴含的初中化学知识,让学生在真实化学史情境中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

选择命题情境素材时,首先要根据测试的知识及素养目标要求,即关注情境素材与目标考查内容的匹配度;第二,原始素材在改编为试题情境时,需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优化呈现方式,让学生易于阅读和入题,即关注情境素材与学生认知的匹配度;第三,基于情境素材设计相关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表现出试题立意所期望的行为表现,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试题的预设难度调整情境复杂度及问题难度,即关注情境问题与素养表现的匹配度。情境素材的选取和加工流程如图2所示[12]。

通过改变情境的结构化程度、要素数量及其关系,可以创设各种复杂程度的情境化任务。简单的、结构良好的情境可以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较低水平。复杂的、开放性的情境蕴含着较多干扰因素,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思维和观念的创造性整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较高水平。因此,改变情境开放程度、学科内容容量和问题解决过程,就可以系统设计或控制任务解决过程中的心智要求,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难度梯度,实现对化学学业水平的合理评价。如案例2所示,以“二氧化碳的捕集和资源化利用”科学前沿热点为情境载体,侧重考查了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有机渗透了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3)和(4)考查基础知识,属于学习理解水平层次,较易;(1)和(2)需基于事实进行物质及其变化推理,属于应用实践水平层次,中等难度;(5)和(6)需依据化学变化中的原子守恒观念,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属于迁移创新水平层次,较难。

例2 (苏州2022卷-24)二氧化碳的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是碳中和领域研究热点。

碳捕集 捕捉烟气中CO2,将其再释出可实现资源化利用,相关物质转化如下:

(1) “颗粒反应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 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碳的资源化利用 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如下:

CO2阶段Ⅰ甲醇阶段Ⅱ甲醛→…→葡萄糖→…→淀粉

(3) 检验淀粉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填名称)。

(4) 绿色植物实现CO2到葡萄糖的转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

(5) 阶段Ⅰ反应的微观过程如题24图-1所示。写出甲醇的化学式:___________。

(6) 阶段Ⅱ的物质转化如题24图-2所示。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① 推测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醇___________甲醛(填“>”、“<”或“=”)。

② 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b需补充H2O2。理论上需补充的H2O2与反应a中生成的H2O2的分子个数比N(需补充H2O2)N(反应a生成H2O2)≥___________。

4 试题呈现:从“散点式”到“结构化”

新课标构建了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要求基于大概念的建构,整体设计和合理实施单元教学。这是由于碎片化的、互不关联的知识难以迁移应用。当学生能够整合已有的结构化知识和技能,运用学科思维和观念开展探究活动,灵活地迁移到各种复杂现实任务或情境时,就表现出了高水平的素养[13]。与此相对应,新课标下“素养立意”的命题也将从碎片化、“散点”式的设问走向结构化、关联式的命题。

如案例3所示,题干中无情境,4个选项之间无逻辑关联,即为“散点式”命题,这种命题的优势是能够覆盖较多知识点,弊端是学生解题时依赖的是对知识的回忆和再现,对知识点的搜寻也是无序的,易导致教学中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而案例4则以“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作为情境,4个选项围绕这一生活应用展开,从燃料与能源、燃烧中的能量变化、燃料的完全燃烧以及燃烧利用中的安全意识4个角度展开,既体现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还将学科大概念、学科价值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蕴含其中。

例3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NH4NO3固体溶于水中,溶液温度降低

B. 无色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红

C. CO通过灼热的Fe2O3,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D. 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例4 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关于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 燃烧能放出热量

C. 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 发现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系统的、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技能、观念和方法,是学生深刻理解任务情境、明确问题、形成假设和问题解决方案的根本基础。大量研究表明,拥有大量的领域知识和问题图式是领域专长的关键特征之一。专家拥有高度结构化的领域知识,能够将大量信息按照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使得他们能够超越事物表象,准确把握情境内在特征或问题结构。因此,课程核心素养的测评指向的不是孤立的、细碎的学科知识点,而要强调学科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突出在现实情境中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运用。

借助分类、整合、关联、递进等多种命题手段,实现情境呈现的结构化、问题(任务)之间的结构化,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整合复杂信息,融通所学知识,有序解决问题,从而能够有效检测学生素养发展水平。如案例1以硝酸的制备过程为线索设计结构化任务,案例2以“碳捕集和利用”为线索展开,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地设计问题,案例4的4个选项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生活应用为线索展开。一道试题就是一个有逻辑结构的任务单元,这样的结构化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时克服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考点的逐點解析、单项技能的反复训练等弊端,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学科实践活动中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这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单元整体教学形成了有机的教-考衔接。

5 考查要求: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中考一方面要对义务教育段学生的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做出评价,另一方面也要体现高中学校选拔优秀且有发展潜能学生的需求。所以,命题要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要求。基础性要求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等,如案例1对物质分类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研碎”的考查,案例4对“燃料与燃烧”基础知识和方法的考查等。基础性内容的考查强化了必备知识在培养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既是试题情境性的要求,也是基础性要求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化。从应用性的本意来看,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工具,运用合适的思维方法和关键能力,解释或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从而体现学科的应用价值,应用性考查要求实质上是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评价[14];而综合性不仅是知识结构化的必然要求,还因为与化学相关的情境性问题常常是复杂且具有综合性的,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方法[15]。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为学科内知识、方法及素养的综合,还需适度体现学科间的综合。如案例2中既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等主题内容的综合,还体现了与生物学科的综合。

新时代中考命题改革的大思路是服从和服务于“双减”,“双减”的目的是“提质”[16]。这个质是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意义上的质,是学校教育的质,更是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质。中考命题的“质”是“提质”中的重要一环。“立德树人”“素养导向”“真实情境”“内容结构化”“综合应用”是新课标下命题和教学的共同要求。作为命题者,需要深入研究新课标,准确把握素养导向的命题要求,科学规范命制每一道试题,实现对素养导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学业质量的全面考查,发挥中考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赋能的价值追求;作为一线化学教师,则需把握新课标下的中考命题方向,在教学中做出积极的变革,深入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让学生不仅赢得新中考,更为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 (2019-07-08)[2023-10-0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7/t20190708_389403.html.

[2][5]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EB]/[OL]. (2019-11-28)[2023-10-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1.html.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EB]/[OL]. (2022-04-06)[2023-10-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204/t20220406_614237.html.

[4][6][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務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15, 48, 4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 [2023-10-07]. http://www.moe.gov.cn/s78/A06/jcys_left/moe_706/s3321/201001/t20100128_81825.html.

[8]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J]. 教育部政报, 1999,(3): 26~28.

[10][15]吴星, 王祖浩. 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 命题、测量与分析-化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0, 51.

[11]吴星. 对义务教育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认识[J]. 化学教学, 2022,(10): 3~8.

[13]杨向东.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J].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0): 39~51.

[14]单旭峰.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 2019,(12): 45~52.

[16]石鸥, 何孟珂. “双减”背景下中考改革的目标诉求与行动框架[J]. 现代教育管理, 2022,(11): 1~9.

猜你喜欢

引导教学真实情境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善于运用“错误资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放手教学,让孩子自由飞翔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案例介绍及评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现代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浅析现代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