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肠道疾病的诊断方法

2024-05-18颜琦山东省郯城县杨集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荚膜产气梭菌

文│颜琦 (山东省郯城县杨集畜牧兽医站)

樊鸾(山东省郯城县港上畜牧兽医站)

肠道疾病是养猪生产中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之一,其中新生仔猪腹泻和断奶仔猪腹泻是最常见的猪肠道疾病,与死亡率高、生长速度缓慢和治疗费用增加有关。在新生仔猪期到断奶后阶段,多种肠道病原体感染可同时发生,导致复杂的临床症状,正确的诊断方法可以区分腹泻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原因。但大多数引起猪肠道疾病的病原体是猪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一部分,因此对潜在病原体的检测并不等同于对疾病的诊断,只是揭示一种可能的病因。

猪肠道中含有约800种细菌,其中潜在病原体,如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致病。研究表明,对来自新生仔猪腹泻、断奶仔猪腹泻和临床健康仔猪的粪便样本进行了一组肠道病原体检测,采用分子方法和细菌学方法检测致病性大肠杆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轮状病毒(A型、B型和C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存在情况,其中A型轮状病毒是惟一与腹泻存在统计学相关联的病原体,其他病原体在病猪和健康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猪肠道疾病的诊断需要几种诊断技术的结合,其中一些方法(如定量细菌学和定量实时PCR等)可以证明一种病原体的显著存在。但在许多情况下仅分离病原体不能作出结论性诊断,需要通过证明毒力因子(如编码毒素的基因)来确认致病性。组织学诊断将典型病症与某种病原体分离联系起来,以及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验证与病变相关的特定抗原。血清学诊断一般不可靠,在大多数猪肠道疾病诊断中几乎没有什么用处。因此,诊断方法必须考虑病原体的生物学、病原体被检测到的解剖位置,以及可用的和适当的诊断工具来证明病原体和疾病状态之间的相关性。

一、猪肠道疾病的临床表现

猪肠道疾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腹泻,粪便颜色(黄色、灰色、带血等)和稠度(水样、奶油状等)的变化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呕吐是肠道疾病的另一种重要的临床症状,通常与病毒感染有关。每窝受影响的仔猪数以及受影响母猪的胎次也对肠道疾病的诊断有帮助,一般来说,由地方性病原体引起的肠道疾病往往主要影响母猪第一胎所产的仔猪,而新病原体的引入会导致广泛的暴发。

二、剖检

根据临床评估最有效的方法是选择3~5头未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但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猪,最好是急性感染且具有代表性临床症状。通过剖检对病变进行大体形态学诊断,并收集样本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样本包括小肠、结肠、回盲瓣和肠系膜淋巴结。仅根据观察到的宏观表现无法作出明确诊断,但剖检可以为诊断方向提供有用的信息,如肠炎类型(卡他性、纤维性、坏死性等)、病变部位(小肠和大肠)及其分布(局灶性、弥漫性、节段性等)可以帮助诊断。

正确采样是剖检诊断过程中的关键,并保证后续实验室诊断的结果是可靠的。选择要取样的动物、数量和类型,与观察到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的关系是正确取样的关键。样本收集后必须被正确保存。由于死亡后肠道会迅速发生自溶,因此从死亡动物身上获得的组织通常不适合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小肠(特别是回肠和空肠)和大肠样本应保存在不同的容器或袋子中,远离其他组织,以免造成污染,新鲜样品保存温度应在4℃,并应在24小时内送达实验室。

三、猪主要肠道疾病的诊断方法

1.肠道大肠杆菌病。新生仔猪肠道大肠杆菌病是由产肠毒素的大肠杆菌(E. coli)引起的,该大肠杆菌具有被称为菌毛的表面蛋白,菌毛使微生物能黏附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边界上的特定受体上。猪肠道对大肠杆菌菌毛的易感性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降低,这是由于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位于小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大多数引起新生仔猪肠道大肠杆菌病的大肠杆菌菌株能产生热稳定的肠毒素STa,导致电解质和液体分泌性腹泻。新生仔猪肠道大肠杆菌病最常见于0~4天的仔猪,由于缺乏被动免疫的保护,母猪第一胎的仔猪更容易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0%~40%,但在一些猪群中可能高达80%,致死率最高达70%。腹泻可能非常轻微,没有脱水迹象,也可能大量腹泻,其特征包括粪便呈碱性、水状至奶油状稠度、独特的气味、白色至黄色,可能是各种深浅的棕色。感染的新生仔猪通常情绪低落,食欲下降,可能会呕吐或被毛粗糙、脏乱和潮湿,死亡通常发生在腹泻发作后12~24小时,也存在死亡发生在出现腹泻之前的病例。在严重的情况下,脱水可导致体重损失30%~40%,仔猪可出现眼窝凹陷和骨质突出,肛门和会阴可能因接触碱性粪便物质而发红。脱水不太严重的仔猪继续饲喂干净的饮水,如果治疗得当只需经受很小的影响就能恢复。

剖检能观察到小肠通常肿胀,轻度水肿和充血,腹泻内容物有特征性气味。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这些病变即使不是典型的,也可以说明患肠道大肠杆菌病。显微镜病变包括小肠上皮细胞刷状边缘的多灶性、棒状嗜碱性细菌聚集,在浅表固有层可观察到轻度绒毛萎缩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

肠道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是基于对肠道管腔内容物(首选)、粪便或直肠拭子样本的细菌学检查。通过细菌学分离与腹泻病情暴发有关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对其进行定量(无论是否纯培养),鉴定毒力因子(通常通过PCR),以及作为补充分析的组织病理学。对从小肠(回肠和空肠)高浓度或近乎纯培养物中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可知猪只患肠道大肠杆菌病。而通过PCR鉴定编码分离菌株菌毛和毒素的毒力基因对确定其在观察到的临床疾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2.梭菌病。

(1)C型产气荚膜梭菌。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在世界各地的猪场普遍发生,导致致命坏死性、出血性肠炎,主要发生在新生仔猪身上。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可能是急性的、亚急性的或慢性的,疾病进展受以下因素影响,仔猪的免疫状态,受影响仔猪的年龄(过急性和急性疾病主要在出生后的前3天内影响仔猪),菌株毒力。急性感染的仔猪虚弱,不愿移动,体温过低,腹部皮肤可能在死前变暗。急性感染的仔猪可在感染后8~22小时出现出血性腹泻,表现出抑郁,甚至快速死亡。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的仔猪表现出非出血性腹泻(粪便颜色为黄色至灰色、呈黏液状)、生长减慢并消瘦,这些仔猪通常在几周后死亡。

在急性病例中,剖检能观察到小肠的病变包括节段性黏膜坏死、出血、肺气肿和黏膜纤维蛋白坏死渗出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病变仅限于空肠,一般可延伸到回肠。此外,尿酸盐晶体在肾中的沉积很常见。初始黏膜坏死后具有显著肠道炎症反应的黏膜纤维蛋白脱落和黏膜的显著坏死,可发展至肠坏死和纤维蛋白性腹膜炎,是亚急性或慢性病的主要病变。

新生仔猪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断可以基于存在出血性腹泻,快速死亡,节段性、出血性或纤维蛋白坏死性肠炎。对肠道内容物或粪便进行定量细菌学检查,以确认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的最终诊断。在血液琼脂上,37℃厌氧环境培养24小时,C型产气荚膜梭菌和所有其他类型的产气荚膜梭菌一样,通常形成特征性双溶血区,再使用多重PCR检测主要毒素基因,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

(2)A型产气荚膜梭菌。A型产气荚膜梭菌是猪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一员,被认为是新生仔猪肠道疾病的原因,偶尔会引起断奶猪的肠道疾病。导致临床疾病的条件是肠道内存在大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肠道内容物和毒素产生量达到108~109 CFU/克。A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CPA毒素,一些菌株也会产生CPB2毒素。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道疾病与仔猪非出血性、黏液样腹泻有关。

目前,还没有标准可以确切诊断患A型产气荚膜梭菌肠道疾病,但可以从以下标准进行,原因不明的非出血性腹泻,使用定量细菌学从小肠中分离大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基因检测。

3.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已经发现了从A~J的10个轮状病毒群,其中5个(A、B、C、E和H)已在猪群中报道。发病率被估计为20%,死亡率高达15%。临床症状包括大量黄白色水样腹泻,伴有未消化的奶,嗜睡、呕吐和厌食,并伴有较差的平均日增重和快速消瘦。仔猪腹泻(7日龄及以下)可持续1~10天,而日龄大的仔猪腹泻通常不那么严重,持续时间短。

轮状病毒A型、B型和C型引起的病症相似,胃可能会肿胀,含有未消化的奶,而小肠和大肠由于绒毛萎缩和过度扩张而表现出肠壁变薄,管腔中积聚有水样、黄色或灰色粪便。显微镜下,在感染猪只的空肠和回肠中观察到微观损伤,如绒毛与隐窝长度比降低、绒毛萎缩、上皮空泡化和上皮脱落。

轮状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无法与其他肠道病原体引起的症状区分开,因此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测。RT-PCR和RT-qPCR通常用于从粪便或胃内容物中检测和鉴定轮状病毒A型、B型和C型。

猜你喜欢

荚膜产气梭菌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Meso-mechanical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a penetration load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适度携煤粉理论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产气剖面测试在苏里格气田东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