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蔬菜答农民问(66-1):荸荠主要栽培模式有哪些?如何栽培荸荠?
2024-05-18刘义满王芸魏玉翔
刘义满 王芸 魏玉翔
荸荠Eleocharis dulcis(E.tuberosa,又名马蹄)在我国广泛栽培,除黄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栽培面积较小、栽培地区零星分布外,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各省普遍栽培。在长期的栽培历史中,由于各地环境因素的多样性和栽培习惯的多样性,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荸荠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本文拟在传统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我国荸荠主要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
1 荸荠主要栽培模式
一般情况下,荸荠大田定植期为6~7 月,不迟于8 月初;采收期为12 月至翌年1 月,可延长至翌年3~4 月,只要大田茬口在时期上不冲突,则以荸荠为中心的配茬模式较多。有人将清明(4 月4 日)至谷雨(4 月19 日)催芽的称“早水马蹄”;夏至(6月21 日)前后催芽的称“伏水马蹄”;小暑(7 月6日)至大暑(7 月22 日)催芽的称“晚水马蹄”[1]。有人将小满(5 月20 日)至芒种(6 月5 日)定植的称为“早水荸荠”,小暑至大暑定植的为“伏水荸荠”,双季早稻收割后、立秋(8 月7 日)前定植的为“晚水荸荠”[2]。研究结果显示,荸荠二氧化碳释放量低,是一种环保型栽培模式茬口配置作物[3]。具体茬口配置模式,应主要考虑到当地荸荠大田定植后的栽培生产,时期上不相互冲突,前茬作物对后茬作物有促进作用或不产生为害,同时考虑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因素(图1),主要有以下几类。
图1 湖北省天门市九真镇荸荠种植区
1.1 大田作物(水稻、小麦、大麦、油菜、马铃薯等)—荸荠轮作模式
这类模式中,以早稻—荸荠轮作模式应用最为普遍,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荸荠产区均有应用。如湖北地区早稻3 月底4 月初播种,7 月下旬采收;荸荠4 月播种育苗,7 月下旬8 月上旬定植,冬季采收[4];江西赣州早稻3 月中下旬播种育秧,4月下旬移栽,7 月上中旬收割;荸荠6 月中旬播种育苗,苗龄30~35 天,7 月中下旬定植,12 月下旬采收[5]。
陕西长安县(先长安区)农民曾在6 月上旬收获的小麦茬地种荸荠,每667 m2产小麦200~350 kg,荸荠750~1 000 kg。与此相当的油菜田、大麦田和水稻育秧地,均可作为荸荠的前茬。当地荸荠5 月20日前后催芽育苗,苗龄20~25 天。当苗高23~27 cm时即可大田定植[6]。
1.2 水生蔬菜(早熟莲藕、双季茭白、蕹菜、子莲等)—荸荠轮作或套作模式
水生蔬菜—荸荠轮作模式中,应用较多的为早熟莲藕—荸荠轮作栽培模式,其中,莲藕于第1 年3月定植,6~7 月采收;荸荠于第1年6~7 月大田定植,12 月至第2年3 月采收[7,8]。其他水生蔬菜轮作模式,如双季茭白(第1 年3月或6 月定植,第2 年5~6 月采收)—荸荠(第2 年6~7 月定植,第2 年12 月至第3 年3 月采收);水蕹菜与荸荠周年轮作栽培模式,其中水蕹菜3~4 月定植,6~7 月结束采收后,荸荠大田定植,12 月至翌年3 月采收。江西信丰有人采用子莲套作荸荠模式,其中,子莲3 月中下旬定植,6 月中下旬开始采收,9 月底前采收结束。在子莲生长中后期,即7 月上旬拔除子莲田间的老叶,只保留花蕾及同节位的叶。荸荠于7 月上旬与子莲套作定植,翌年1~3 月采收。该模式中,子莲产量约为单作的90%(每667 m2产穿心白莲65 kg 以上),荸荠产量约为1 000 kg/667 m2[9]。
1.3 露地蔬菜—荸荠水旱轮作模式
露地蔬菜—荸荠轮作模式中,常见的为西瓜—荸荠轮作模式,在湖北、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有应用,该模式可较好地克服西瓜等连作障碍。通常,西瓜3 月中旬移栽大田,6 月底7 月上旬收获;荸荠3 月下旬4 月上旬开始育苗,7 月中下旬大田定植,12 月至翌年4 月采收[10,11]。从茬口配置和衔接角度看,露地蔬菜—荸荠轮作模式可选择的前茬露地蔬菜种类很多,大田在地时期1~7 月的露地蔬菜均可作为荸荠的前茬作物,茄果类、瓜类、豆类、白菜类、甘蓝类、绿叶菜类及薯芋类中的许多种类或品种适用于该模式[12~15]。
1.4 设施蔬菜—荸荠水旱轮作模式
设施蔬菜—荸荠水旱轮作模式也是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与露地蔬菜一样,只要作为茬口的大田在地时期不相冲突,许多设施栽培的旱生蔬菜种类或品种适合与荸荠轮作配茬。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何圣米等[16,17]介绍,设施瓜类、茄果类等均在1 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内,6 月中下旬采收结束;荸荠7 月中下旬定植,11 月下旬至12 月采收。江苏省东台曾经有大棚豇豆—荸荠模式[18]。
1.5 农作物(蔬菜)—荸荠多茬模式
农作物(蔬菜)—荸荠多茬模式中,通常有3 种作物或蔬菜间作、套作或轮作。如贵州省锦屏县春白菜或春萝卜—无籽西瓜—荸荠轮作模式中,春白菜2 月中旬塑料小拱棚播种育苗,3 月中下旬大田定植,5 月上中旬采收(或春萝卜3 月中旬大田直播,5 月中旬采收);无籽西瓜4 月下旬塑料小拱棚播种育苗,5 月中旬大田定植,7 月中旬采收;荸荠6月下旬播种育苗,苗龄25~30 天,7 月中旬大田定植,7 月23 日前定植完毕,12 月下旬至翌年2 月采收[19]。浙江丽水毛豆—茭白—荸荠轮作模式中,第1年春毛豆2 月下旬3 月上旬播种,5 月下旬6 月上旬采收;茭白5~7 月寄秧,7 月下旬定植,10~11 月采收,第2 年5~6 月采收第2 茬;荸荠第2 年7 月中旬定植,12 月至第3 年2 月采收[20]。湖北洪湖和沙洋的油菜—西瓜—荸荠模式中,油菜第1 年9 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0 月下旬移栽,第2 年5 月上中旬收获;西瓜第2 年3 月下旬播种,4 月中旬套种油菜行间,7 月中旬前采收完毕;荸荠第2 年4 月开始育苗,7 月中旬大田定植,12 月至第3 年4 月采挖[21,22]。湖北当阳等地的大麦—西瓜—荸荠模式中,大麦第1 年11 月上旬播种,第2 年5 月上旬采收;大麦种植厢宽3.3 m,中间1 m 宽播种大麦,大麦行两侧各留1 m 西瓜预留行;西瓜第2 年3 月上旬播种,4月中旬定植于西瓜预留行,7 月中旬采收;荸荠第2年4 月中旬育苗,7 月中旬西瓜采收后定植,第2 年12 月至第3 年1 月开始采收[23]。
1.6 荸荠—鱼套养模式
1975 年,美国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McCord 等[24]研究了荸荠(E.dulcis)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产及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荸荠对斑点叉尾鮰的生产没有不良影响,而且荸荠能去除池水中的营养成分。在201 天生长季节中,每667 m2平均养分去除量为氮7.204 kg、钙0.46 kg 和镁2.50 kg,球茎平均产量为310.9 kg。数据表明,荸荠通过去除营养物质,能使水质得到改善,并提高喂养率和斑点叉尾鮰产量。荸荠田中,还适合套养黄鳝和泥鳅等。
2 荸荠产地环境质量
目前,涉及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方面现行有效的综合性标准主要为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GB/T 19630《有机产品 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与荸荠栽培有关的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在这些标准中均有体现。其中,NY/T 391 规定了产地空气质量要求、农田灌溉水水质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及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GB/T 19630 要求在适宜的田间进行生产,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并持续改进产地环境。而且,基地土壤要求符合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农田灌溉水水质符合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其中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残留控制方面,土壤环境质量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广西农业科学院谢丽萍等[25]试验(土壤pH 值7.51)研究结果显示,①荸荠对镉的吸收积累能力不强,试验土壤中镉含量为国家标准GB 15618-2018 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水田(pH 值>7.5)镉限量值(0.8 mg/kg)的1.875 倍(即1.5 mg/kg)时,荸荠球茎肉的镉含量低于检出限(0.000 1 mg/kg),球茎皮仅为0.009 0 mg/kg,低于GB 2672-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块茎蔬菜”限量值0.1 mg/kg;②荸荠植株不同部位铅含量为叶状茎>球茎皮>球茎肉,试验土壤铅含量为GB 15618-2018 规定“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水田(pH 值>7.5)铅限量值(240 mg/kg)的1.456 倍(即350 mg/kg)时,荸荠球茎肉中铅含量低于检出限;试验土壤铅含量为GB 15618-2018 规定限量值的2.552 倍(即612.5 mg/kg)时,荸荠球茎肉铅含量仅0.004 mg/kg,低于GB 2672-2022 规定的铅限量值0.1 mg/kg;③荸荠植株不同部位汞含量为球茎皮>球茎肉>叶状茎,试验土壤汞含量为GB 15618-2018 规定“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中水田(pH 值>7.5)汞限量值(1.0 mg/kg)的0.25 倍(即0.25 mg/kg)时,荸荠球茎肉的汞含量0.013 mg/kg,超过GB 2672-2022 规定的 “新鲜蔬菜” 汞限量值0.01 mg/kg,而且,随着试验土壤汞浓度的增加,荸荠球茎肉、球茎皮及叶状茎中的汞含量和富集系数均呈增加趋势。因此,土壤存在汞污染的地区,不宜种植荸荠。不同地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不同,应根据相关检测结果进行选择。
3 荸荠产区选择
要求具备一定天数的无霜期。美国和澳大利亚有人认为,适宜荸荠栽培的地区,无霜期不应短于220 天[26,27]。不过,从我国荸荠产区实际看,无霜期少于220 天的地区亦有荸荠栽培。文献记载[28,29],我国最北的荸荠种植区约为原宛平县水磨村(现属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乡水磨村)一带,无霜期211 天;陕西西安长安区亦为北方的传统荸荠产区,无霜期215 天;地理标志产品“汶上大荸荠”产区山东汶上县,无霜期平均206 天。宁夏银川市无霜期185 天左右,亦曾引种荸荠,不过产量较低,每667 m2产量仅210 kg[30]。在我国荸荠主产区,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无霜期普遍长于北方产区,能充分满足荸荠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求。南北纬度差异较大的栽培地区间,荸荠产量和品质差异亦可能较大。Kleinhenz 等[31]介绍,产于澳大利亚热带地区的荸荠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质量,产量高,但甜度低;冷凉地区较低的温度有利于球茎甜味形成,甜度高,但生长季节较短,球茎大小难以匹敌亚热带地区荸荠产品。荸荠能耐受多种土壤类型,但相较于砂质土壤,较黏重的土壤更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