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连续心理干预的作用

2024-05-17陶丰彦

康复 2024年5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缺血性血脂

陶丰彦, 杨 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大脑的血液供应有关,若大脑因血管堵塞、血栓等因素,出现了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常会导致脑组织坏死,引发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是指血液长期以超出正常范围的压力压迫血管,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和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的人群。临床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尽早恢复患者的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然而,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康复护理的效果,甚至对其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持续性心理干预,是指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持续、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干预模式。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性心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分布在45 ~ 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9.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定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且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接受治疗。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和B组(连续心理干预组),每组各3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经临床诊断,确诊患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② 发病时间在24 h内,知情且愿意参与研究,能配合进行相关检查和康复训练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 心、肝、肾等器官存在严重功能不全的患者;② 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③ 因各种原因,无法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

1.2 方法

1.2.1 A组

对A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主要涵盖了基础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内容。其中,健康宣教主要是指在患者入院初期,向患者介绍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饮食指导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帮助其调整饮食习惯,控制血压和血脂;康复训练主要是指在医生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肢体活动、自理能力恢复等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1.2.2 B组

针对B组患者,在开展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使用连续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辅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促进康复。具体工作如下:

(1)入院评估与心理疏导:在患者入院后,首先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1],包括病情、生活习惯、情绪特征、家庭背景等,理解患者的需求,为后续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期间,医护人员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努力让其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患者情绪逐渐稳定后,医护人员要开始进行健康宣教,期间,除了要介绍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向患者展示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2]。

(2)个性化心理支持:每一名患者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因此医护人员须根据每一名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患者,要采取倾听法、安慰法、精神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其缓解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对于存在自责、自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则要采取鼓励法、支持法等方式,帮助其树立信心,激发对于生活的热情。在整个康复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定期组织患者与病友交流,营造和谐、宽松的病房氛围,通过分享对抗疾病的经验,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积极性,并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康复过程,使患者时刻感受到来自于家人的关爱和支持。

(3)出院指导与持续性心理干预:在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会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服药、定期检查等。这些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再次发病至关重要。为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执行这些指导,医护人员还会定期进行家访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在出院后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3]。对于存在严重不良情绪的患者,医护人员会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其调整心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巩固治疗效果,预防再次发病。

1.3 判断标准

观察对比2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和心理状态评分的差异。其中,血压、血脂检测的具体指标包括TC、TG、LDL-C、HDL-C、LP、舒张压与收缩压;患者心理状态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比较

干预前,A、B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比较(±s,分)

表1 2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比较(±s,分)

组别nA组(n=32) B组(n=32) t值P值TC/(mmol·L-1)干预前5.43±1.125.44±1.31 0.214 0.832干预后4.93±0.144.21±0.16 4.512 0.000 TG/(mmol·L-1)干预前2.35±0.612.35±0.52 0.157 0.876干预后2.43±0.511.63±0.31 7.305 0.000 LDL-C/(mmol·L-1)干预前3.12±0.513.13±0.61 0.261 0.793干预后2.83±0.142.13±0.18 8.345 0.000 HDL-C/(mmol·L-1)干预前1.28±0.231.31±0.26 0.800 0.421干预后2.13±0.183.17±1.18 3.612 0.000

续表1

表1 2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比较(±s,分)

组别nA组(n=32) B组(n=32) t值P值LP/(mg·L-1)干预前 234.83±30.12 234.62±29.15 0.061 0.951干预后 204.35±21.18 184.93±20.19 4.145 0.000舒张压/mmHg干预前94.23±6.81 94.83±3.71 0.434 0.661干预后91.36±6.18 84.23±5.32 6.596 0.000收缩压/mmHg干预前 148.31±6.13 147.32±6.15 0.610 0.542干预后 139.23±4.52 127.38±4.61 9.548 0.000

2.2 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A、B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患者的评分低于A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nA组(n=32) B组(n=32) t值P值抑郁干预前 5.13±1.515.42±2.300.138 0.890干预后 1.98±0.641.13±0.465.587 0.000精神焦虑干预前 5.28±1.625.23±1.560.135 0.895干预后 1.93±0.561.14±0.364.760 0.000睡眠障碍干预前 5.19±1.535.13±1.650.156 0.876干预后 1.85±0.641.13±0.595.169 0.000激越干预前 5.12±2.635.17±2.260.075 0.945干预后 1.85±0.691.12±0.484.835 0.000迟缓干预前 5.23±1.625.22±1.450.131 0.896干预后 1.85±0.681.16±0.594.735 0.000躯体焦虑干预前 5.13±1.285.13±1.760.109 0.915干预后 1.96±0.681.23±0.325.261 0.000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压,是全社会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疾病,严重影响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阶段看来,这两种疾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危害性大,一旦患上,会为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便。特别是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见在医疗领域,须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的研究,提升防治效果。

持续性心理干预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4]。本次研究中,医护人员采用了多种心理干预手段,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支持、团体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这些干预手段,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通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知识宣教等工作,患者对疾病有了更正确的认知,增强了治疗信心;通过与护理人员、病友交流,患者能够调整心态,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并通过家庭支持、团体心理辅导等途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康复。

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持续性心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干预后,B 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包括TC、TG、LDL-C、HDL-C、LP、舒张压与收缩压等指标均显著优于A 组(P<0.05),同时,B 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A 组(P<0.05)。这两项结果表明,B 组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显著缓解,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效果更佳。可见,持续性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血压水平与心理状态,对此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研究样本量较小,易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其次,研究时间较短,未能充分考虑长期干预的效果;最后,缺乏对不同干预手段效果的对比分析,未能明确各种干预手段的具体效果和适用范围。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出以下后续研究建议:首先,扩大样本量,增加研究的代表性和可信度;其次,延长研究时间,以更全面地观察持续性心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长期效果;最后,进一步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手段的效果和适用范围,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鉴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极大的社会紧迫性,在后续的实践中,政府和社会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和治疗工作,提高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医疗领域中,要加强社区医疗服务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定期开展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综上所述,持续性心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实施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有望为缺血性脑卒中和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全面、有效地解决方案,为大众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缺血性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你了解“血脂”吗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