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研究
2024-05-17高雅
[摘 要]扬剧是扬州地区的地方戏种,也是扬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底蕴。扬剧传统服饰区别于传统的戏曲服饰,拥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归纳、分析,选取扬剧经典曲目作为研究代表,探究其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以此推动扬剧服饰的创新。
[关键词]扬剧;传统服饰;纹样;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7-001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高雅.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研究[J].天工,2024(7):18-20.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传承与时尚研究”(编号:2023SJYB2126)。
一、扬剧服饰纹样的种类与来源
(一)扬剧服饰纹样的种类及色彩
中国古代戏剧服饰中的纹样以龙纹、花鸟纹、寿字纹等为主。龙纹继承了古代皇帝服装的传统式样,表示权贵和地位;花鸟纹寓意吉祥;寿字纹表示祥瑞。中国戏剧传统服饰纹样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其中,最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是“五福寿”,凸显了“寿”在中国人心中与众不同的地位。在色彩运用方面也很有研究。色彩首先为上五色:黄色、红色、黑色、白色和绿色;其次为下五色:粉红色、湖色、蓝色、紫色、绛色;最后为杂色:秋香色、白月色、古铜色、灰色、金色和银色。戏剧服饰的颜色除了具有衬托人物和装饰美化的功能之外,也是穿着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二) 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来源
扬剧传统服饰纹样一般指的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传统纹样。从构成学的角度看,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来源主要是民间吉祥纹样、历代服饰纹样和中国古代艺术纹样。此外,还有少量的宗教纹样、文字(抽象、具体、象征)纹样。
一般来说,吉祥纹样大多源自具有吉祥含义的神兽,如龙纹、凤纹、鹤纹、狮纹、麒麟纹等。其中,龙纹和凤纹的运用是最常见、最典型的。
历代服饰纹样主要是各朝各代朝廷、官场、民间的生活服饰上的纹样,包括冕服龙纹、戎服鱼鳞纹、官服飞禽走兽纹以及如意纹、花卉纹。
中国古代艺术纹样,典型的是收集自先秦青铜礼器的夔龙纹、云纹和火纹。此外,海水江崖纹和博古纹也属于这一类。
宗教纹样主要有太极八卦纹样、万字纹、八宝吉祥纹样和水田纹等。
汉字纹样有“兵”“卒”“佛”“寿”等,有些剧中的武净人物的服饰上甚至还绣上了草书“虎”字。
还有模仿各种动物外貌的象形纹样,包括猴毛纹、猴旋纹、水族的仿生纹样,都取自生物界,既有艺术性又有趣味性。
二、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特征
作为扬州戏曲艺术的代表,扬剧传统服饰有着其他剧种所不具备的美学特点,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包容与和谐
扬剧是由多种戏曲进行融合所形成的,这其中包括昆曲、京劇等剧种。它结合了粗犷豪放的香火戏、活泼俏皮的花鼓戏、平淡清新的民歌以及高级雅致的清曲。因此,扬剧传统服饰纹样体现出包容性与和谐性。
2.个性与象征
扬剧在人物装扮、舞台设置上都借用比较具体的事物去委婉表达人物特点或实际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象征手法。比如,色彩可以体现人物的特点,红色象征忠心勇敢,通常代表好人;白色代表奸诈狡猾,大多为小人。再如,扬剧传统服饰上有团寿纹(见图1)、如意纹(见图2)、云水纹(见图3)等抽象纹样,这些纹样经常被用来隐喻角色的内心想法与特定的身份。
3.对比与反差
粗糙的花脸、柔和的花旦、强劲的武生、快乐的小丑,是力量与柔软、运动与宁静、美丽与丑陋之间的一种对比。于节奏方面,它可以是一个对比形式,如唱腔抑扬顿挫、或轻或重;于颜色方面,扬剧传统服饰纹样是艳丽夺目还是素净清雅,需要根据人物来决定,这些也可以形成简单对比。其余对比元素还有角色设计和情感表达,如活泼开朗抑或豪迈奔放等,体现了扬剧艺术的价值与魅力。
(二)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象征意义
扬剧传统服饰中的龙纹是扬剧中人物身份、地位的象征。扬剧传统服饰中的龙纹,颜色所选的是上五色。龙代表着贵族的身份,是扬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服饰图案,既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分为团龙和行龙两类:团龙(见图4)象征着沉静的个性和庄严安静的气质,是皇权的独特象征,五爪龙纹的图案只可以用在皇帝的服装上;行龙(见图5)象征着粗犷的性格和威武的气质。
牡丹团花纹样(见图6)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观察到花纹的纹理和结构。自唐代以来,牡丹就成为“富贵”的象征,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就写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说明牡丹在当时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有着幸福美好的寓意,因此也成为戏曲服饰上的流行装饰。
八宝吉祥纹样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的纹样,在古代的很多绘画作品中也会用八宝图案作为纹饰,以此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后来也用到了扬剧服饰中。
(三)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色彩分析
色彩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当人们在观看扬剧表演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就是演员的服装颜色。因此,颜色对于扬剧服饰来说尤为重要。服装色彩丰富也有助于演员更好地诠释角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比如,扬剧《百岁挂帅》中会改变传统的服饰配色方式,使用一些比较新颖的颜色,如古绿、宝石蓝、鸡黄等颜色,这些颜色的出现让人们眼前一亮,而且颜色的过渡十分自然,创造出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扬剧服饰的色彩代表着人物的身份、地位,在古代如果是显赫家族中的长者,或者是皇亲国戚就可以使用亮黄色来作为纹样的底色,也象征着权力。如果是平民百姓,则使用白色或者灰白色这些不起眼的底色,更显得朴素简单。同一个角色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会更换服装配饰,但是主要的纹样颜色不会改变,只会因为他们身份的改变而改变款式。
扬剧服饰色彩的对比十分鲜明,色彩对比主要是明暗对比、亮色对比等方式,这样的明暗变化给人视觉上带来的冲击力更强。比如,人物赛排风服饰的日常搭配是湖蓝女帔搭配一个亮粉色的腰带,将鲜亮颜色的腰带系在腰间,更能显出人物的活泼灵动。这样的佩戴也不会显得色彩过于繁杂,以一种颜色作为主色调,其他的都是作为辅助颜色,不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我们在提到一些古代戏曲人物的时候可能不会先想到他们的个性特点,而是会想起他们的服装搭配,这也是观众的一种记忆点,利用色彩的搭配来让人物形象更突出。
扬剧服饰在色彩细节上与京剧有所不同,是有意而为之。比如,在京剧的《杨门女将》中,穆桂英的女帔纹样的搭配底色是大红色,而扬剧中穆桂英的女帔纹样的搭配底色是玫红色。扬剧传统服饰更重视服装的活泼感,在定制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时候,也要确保色彩的统一和谐,可借鉴其他剧种的元素,但是仍然要保留自身的颜色特征。
三、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艺术内涵及工艺美
(一)纹样的艺术内涵
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表意功能和符号指向性都体现在纹样的象征性作用上。受文化背景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扬剧传统服饰纹样的艺术内涵与中国戏曲纹样的艺术内涵一脉相承。在具体的运用上通常会使用同一纹样不同的造型、款式,这样给人视觉上明显的区分,从而借助纹样款式语言来达到象征的作用。
以龙纹为例,在扬剧中,帝王将相一般都穿着绣有龙纹的蟒袍,象征着身份、地位,是人物外在形象的共性,但如果按照龙纹的形状和布局来划分,就有了新的寓意。比如,刘秀和刘备的蟒袍纹样大多是适合纹样的团龙,以对称布局的“十团龙”居多。在刺绣色彩上,也多为绒绣(又称彩绣)。它以严谨直立的造型和精致内敛的色彩象征着宁静的性格和优雅的气质。相反,曹操、包拯、徐彦昭等人物的蟒袍纹样必须是自由纹样的大行龙,同时必须采用平金绣法,象征着粗犷的性格和威武的气质,野性不羁,色彩耀眼。龙纹的例子清楚地表明了纹样的象征功能:它不仅充分反映了人物的身份特征、个性特征和气质特征,还清楚地标志着他们的行当。
以花纹为例,戏曲服饰花样(俗称“团花”)中的圆形纹样很多,因其外观线条柔和、丰满庄重的特点而被广泛使用。种类有很多,如团凤、团狮、团寿和团花(卉),都有各自的符号、含义和标志。以不同年龄的女性角色为例,一般富裕家庭的夫人要佩戴团花(卉)纹样,这是已婚女性身份的象征,也是个性安静和端庄贤淑的象征。但老夫人身上的刺绣纹样必须用五蝠捧寿纹,这不仅是年老的象征,还具有长寿和福禄的双重含义。与团花(卉)相对应的是栀子花,有着特殊的寓意。栀子花的形状舒展,花葉自由穿插,十分灵动(属于自由纹样的范畴)。小姐的闺门帔用的就是栀子花纹样,不仅是未婚女性的标识,还有貌美如花的含义。
纹样具有象征和标识的艺术内涵,纹样布局也是如此。在布局上,有五种方式:全式、点式、角式、边式和散式。各种纹样布局都有相应的类型,在类型中强调其个性,或侧重于象征、寓意、标识,或兼而有之。
(二)纹样的刺绣工艺美
扬剧传统服饰纹样是非常精致的,这体现在它精美又精致的刺绣和滚边上。扬剧传统服饰里常用的传统图案包括龙、凤、蟒蛇、鸟、鱼、虫、花、云、水等。
刺绣的工艺特点是针法多样、绣线鲜艳、绣法精致、风格逼真。从制作过程来看,有点像“用针当笔画细致的重彩画”。刺绣纹样的艺术效果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这八个字是刺绣工艺美的最高标准。
刺绣针法有正戗、反戗、平套、 集套、散套、接、擞、节、滚、打籽、盘金绣、平金绣、勾金、积金、补金、叠麟等。上述针法均为传统手工,构成了刺绣的核心部分。
刺绣前绣线的配色不仅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艺术活。配线法分为退晕法和晕染法两种,其目的是用不同色阶的绣线组织成具有立体感的刺绣纹样。刺绣基本上是按照同一色调中不同明度的色线有序进行的,所以有“三蓝”“三绿”“三粉”“三黄”“三紫”等专业术语。有时,为了丰富刺绣纹样的色彩层次,会使用三个以上色阶的绣线。
综上所述,扬剧服饰纹样是艺术美与技术美相结合的完美体现。演员穿上戏服表演,服饰纹样显得栩栩如生、灵动多变。
四、结论
戏剧服饰中的各种纹样设计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人们独特的审美标准。扬剧传统服饰纹样是在继承了我国古代文化与优秀的戏剧服饰艺术之后,受到了社会环境、经济以及表现场景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形成的,具有独特的风格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冰倩.浅谈舞台服装纹样的色彩搭配[J].纺织报告,2020,39(11):59-61.
[2]杨青青.图案纹样在戏曲服饰中的程式化结构布局[J].剧作家,2019(6):105-108.
[3]芮梦婷.戏曲服饰中的图案纹样与应用设计研究[J].纺织科技进展,2019(8):37-39.
[4]韩正文.晚清《西厢记》戏曲人物情境纹样内涵解析[J].服装设计师,2023(9):31-38.
[5]胡婕.扬剧服饰的艺术特征研究[J].戏剧之家,2022(4):18-20.
[6]刘丽伟.中国戏曲图案的对比研究[J].戏剧之家,201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