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在竹木材料中的应用探究
2024-05-17李正慧
[摘 要]中国的锡工艺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的科技和文化观念也随之进入我国,使得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变小,锡工艺的创新动力不足。如何使锡工艺能够传承下去,焕发新的生机,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热潮,相关学者研究出了众多新型材料,这对锡工艺的创新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锡器;竹木材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7-001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正慧.锡在竹木材料中的应用探究[J].天工,2024(7):12-14.
基金项目: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YZBXY03)。
一、锡工艺简介
(一)锡的简介
金、银、铜、铁、锡为五金,锡为五金之母。《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锡器”做了这样的解释:“锡器,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属工艺品。”锡的熔点低,为231.9℃,在古代,人们会将锡板放入井底用来净化水质。
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制作出了纯粹意义上的锡器。在商代中期,人们熟练掌握了铜和锡的冶炼技术,并能用这两种金属铸成青铜。宋代所称“锡母”实际上是铅锡合金母钱,而不是纯锡母钱。它的主要特点为:熔点低、硬度低、易雕刻,可以省工省时地制作出精美的“母钱”,因多次使用后磨损变形的“锡母”均会回炉重制新“锡母”,故现存“锡母”甚少,难得一见。在古代,锡器是每家每户都会用到的生活器具,但其质地软,长期使用磨损易穿孔,故锡匠走街串巷为大家修补,无法修补就回收,打造新的器型再卖给街坊,因长期有需求,这项工艺一直保留至今。
(二)锡器制作流程
锡器的制作流程包括熔锡、制片、放样、下料、成型、整形、焊接、锉焊疤、初车、内车、精车、外车、抛光、揩擦、构思装饰、手绘、雕刻、修整等20多道工序(见图1)。
(三)斑锡
斑锡是纯锡金属结晶后产生的黑、白、灰的斑体,是传统锡工艺的升华,实际上金属均以结晶排列方式形成,锡的结晶体与其他金属相比更加晶莹剔透,锡制品经过敲打及车光后结晶体会受到破坏,经过特殊化学药剂重新结晶和工艺显斑处理,使锡器表面重新产生结晶斑化,呈现出黑、白、灰不同明度和多层次变化的肌理效果,让斑锡工艺品更加玲珑剔透、华光溢彩。斑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锡器传统的视觉效果。
二、锡器的价值分析
(一)历史价值
锡器具有深厚久远的历史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青铜是铜锡合金,青铜文化也是铜锡文化,人们把锡称为“史前金属”,迄今人们发现的最早的锡器在埃及金字塔,制作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我国商代工匠已经可以把铜和锡分离,并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术。
研究锡器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作为历史的载体,如传统石范手工雕刻技艺以刀代笔在石模上刻画精细的纹样肌理,既考验手艺人的技艺,也考验手艺人的经验,在这项传统技艺中我们可以看到先人对锡工艺的热爱及精益求精的精神[1]。不同纹样映射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通过纹样可以解读历史文化。我们可以透过锡器看到历史的痕迹,也能看到文化的变迁。
(二)艺术价值
锡工艺品在早期主要作为日常用品及祭祀用品,随着玻璃、不锈钢等材料的出现,锡工艺品的使用频率降低,但锡器由于具有平和柔滑的特性、高贵典雅的造型和历久弥新的光泽,更多作为艺术品而出现,锡器已经不仅是一件实用器皿,而且拥有了更多的装饰意味和文化内涵[2]。唐宋时期锡器十分流行,成了文人骚客手中的观赏物件,这些锡器常常以花鸟、山水、书画、诗集为主题,体现了文人书香笔墨的特点,增加了把玩的趣味性与观赏性。一些传统锡器在造型上、装饰上都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传统锡器高雅动人,图形装饰符合形式美法则。
(三)实用价值
1.密封性
锡的密封性在金属中最佳,生活使用率较高,能达到防潮效果,一般用于装食物的器皿、食品包装等的制造。锡罐具有密封和保鲜双重功效,能够防止药材中的重要养分流失,因此自古宫廷内部都有用锡罐保存名贵中药材的做法。现代一些大的中药店,仍然保留了这一传统保存方式,采用特大号锡罐储存药材。锡器还具有避光的特性(见图2)。
2.抗氧化
锡享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美誉。在日本宫廷中精心酿制的御酒,也都是用锡器作为盛酒的器皿。锡器在世界各类金属工艺品中占据独特的地位。锡属凉性,特别是在夏天用锡杯喝啤酒,温度直降1°;白酒跟锡会有离子反应,让酒喝起来更润喉;因锡有净化水质、抗菌的作用,用锡做的花器更是会延长鲜花的生命周期(见图3)。
3.导热性
锡的导热性非常好,比如用锡壶煮水,锡壶整体很烫,会快速把热量传出去,这就是市面上有很多锡制温酒器的原因(见图4)。
三、锡器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云南个旧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被称为“锡都”,有丰富的锡矿资源,是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个旧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有2 000多年的锡矿开发历史,以锡储量丰富、冶炼技术先进、精锡纯度高而闻名国内外,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锡生产加工基地。一个城市的产品能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世界各国所罕见。“锡都”个旧很早即被载入英国《大不列颠词典》等著名辞书和教科书而蜚声海内外。300年前,个旧出现走街串巷的“小炉匠”,在街头为人们修锅补盆,至清末民初,一家一铺的锡工艺作坊在大桥附近的光明街聚集起来,具有相当规模,后将此街改名為锡行街,锡工艺从此成为个旧的一项传统产业传承至今。云南个旧锡器造型较为独特,更加追求随形、儒雅、方圆之道,设计元素更多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国画、古诗词等,将传统文化以另一种方式展现出来。材质搭配上有锡与竹、锡与木、锡与漆、锡与宝玉石等。
(二)马来西亚吉隆坡
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曾享有“锡都”和“胶都”的美誉,这里锡矿资源丰富,锡器也闻名于世,在众多品牌之中,最著名的是皇家雪兰莪[3]。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锡器为马来西亚的重要产业之一,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锡器作为旅游纪念品一直深受大众喜爱,产品类型有茶叶罐、酒具、奖杯、烛台、棋牌、装饰品等,材质搭配上锡与木(见图5)、锡与玻璃(见图6)结合较多。锡器制作工艺精湛,部分装饰图案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图形,如莲纹、鱼纹、龙纹、牡丹等,部分产品结合了马来西亚本土文化,如马来西亚地标性建筑双子塔造型锡器摆件。
锡器产业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锡由于自身材质的特性,深受大众喜欢,国内外锡器产业对锡器创新做了一定思考,在文化、材质、造型、工艺上进行不断探索。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如在材质的搭配上没有充分考虑两种材质的融合性、匹配度,价格相对较高。
四、锡器與竹木材料融合的思考
(一)金属锡与木结合设计的构思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开始对生活品质提出了要求,花器、摆件等提高生活品质的装饰品深受大众喜爱,本次花器设计将锡与木结合,常用的木材有檀木、黄花梨、香樟木、胡桃木等,色泽鲜亮、纹理丰富。市面上大部分锡与木结合的产品中,木材更多是为了防烫,而没有从产品整体的造型出发,将二者融为一体。本次设计作品《生生不息》(见图7)将木作为锡器造型的重要部分,锡工艺品的精致华美与木的质朴结合更体现出整体的文艺气息,花器整体造型简约,以不规则的造型为主,曲线感强烈,较柔美,口部做成翻转形的喇叭状,衬托花器造型,更加生动有趣,装饰简洁大气,整体器型与花给人的视觉感受相符,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
(二)金属锡与竹结合设计的构思
中国不仅是世界竹产品生产加工的第一大国,也是国际竹产品贸易的第一强国。竹子出材快、可再生、可塑性强,是上好的环保材料,且种类繁多,有不同花纹、形态。竹材常见种类有龟背竹、湘妃竹、芝麻竹、梅鹿竹、老玉竹、凤眼竹等,花纹精美,有点、线、面等元素,可很好地装饰锡器(见图8),具有一定美学特征。还有一些造型奇特的异形竹、虫噬竹,运用竹子自然形成的不规则造型,通过设计制作,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图9中的竹嵌锡壶根据竹子的造型及残破感,刚好在残缺部分制作出壶嘴,结合竹子自然生长的造型制作壶身,整体造型独特。每一款竹嵌锡的器皿都得量身定制,无同款,不可复制,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五、总结
锡器深受大众喜爱,使用范围较广,有较好发展潜力。笔者针对不同的使用领域与使用需求,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将锡与木、竹结合,不仅在视觉上对锡器起到了丰富的作用,在功能方面也发挥着各自材料的特性。通过对锡器及锡工艺的实践探索,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现代设计理念之间的融合促使着锡器行业不断地向前发展,通过现代设计的方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锡器产品。
参考文献:
[1]龙思琪.基于个旧锡工艺及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2.
[2]胡竞.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J].人间,2016(27):241.
[3]甘在斌.皇家雪兰莪:马来西亚的锡器名品[J].光彩,2013(8):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