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走班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4-05-17吕利

体育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吕利

摘  要: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学习兴趣需要,促进体育教师专项特长向纵向深发展,打造学校“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体育特色等需要,学生选项走班教学模式较为理想。而在学生多而运动场地相对不足的城镇小学,为避免因学生走班打破常态行政班而带来的混乱,或因小学生体育兴趣尚不稳定而造成时间或资源的浪费等,体育教师走班教学更具可操作性。本研究以篮球专项体育教师在三至六年级各4个班实施大单元教学为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基本实现熟练掌握一项及以上运动技能”而另辟蹊径,是对新课改的积极回应。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师走班;篮球项目;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4-0025-04

体育教师走班式教学是受“体育走班制教学”启示下的实践衍生方式,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打破原有行政班,教师以专项运动技能单元为载体,到各个年级(班级)为学生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选项走班制方式相反,两者虽殊途却同归,都是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的积极回应,帮助学生“基本实现熟练掌握一项及以上运动技能”,实现“健康中国”和“终身体育”的实践探索。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在小学高年级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体育选项走班教学”,可见“学生选项走班”适合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而由于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尚不稳定,创造性地根据校本实际开展项目式体育教师走班式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为了确保研究顺利、有效,本研究以本校开展较为成熟的篮球项目为例,以期为深化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做参考。

一、教师走班式教学的设计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纲要》提出:“优化教学内容,其中,将健康知识与基本运动技能作为体育课必修必选内容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专项运动技能作为必修选学内容,中小学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开展。”基于此,结合学校体育特色建设及学生未来发展需要,选择以田径、篮球、花样跳绳、武术、基本体操等运动项目作为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经过若干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逐渐形成以田径、篮球为主的“一校多品”体育特色。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有效,以篮球项目作为学校走班式教學改革实践试点开展为期一年的研究。鉴于《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要避免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断断续续实施教学,或在一个时间段内教授不同项目。”故本研究中体育教师走班式教学以结构化的大单元模式实施。

(二)课程内容的编排

课程内容选定后,以《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篮球项目学业要求”为指引,根据篮球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三至六年级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特殊“窗口期”、篮球专业教师配备、学生课时分配等全盘考虑,以篮球专项运动的技能、体能为关键目标,编排相应课程内容到各个水平阶段。篮球专项的四位教师承担走班课务,三、四年级侧重以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等单个动作及其技术组合为专项技能学练内容;五、六年级则以传球、接球(双手胸前、击地、头上等)、运球(高低、快慢)、肩上投篮等基本动作以及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基本动作与组合动作为专项技能学练内容,具体安排如表1。上述教师在每学期完成2个班的篮球大单元教学任务后,继续完成走班交换后自己该承担的基本课务。

(三)教师课务的安排

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结构化合理性考虑,所有大单元设计均由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生成,再实施与评价。考虑到学校场地与器材的限制,篮球项目教师走班式教学“错峰”开展,三、五年级以每学期第3至第10周集中开展,四、六年级以每学期13至第18周集中开展。另,由于在大单元实施过程中,结合学生技能掌握循序渐进规律,充分利用课内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勤练”。具体安排见表2,以每两周为单位,走班教师每周连续上2节篮球专项课后,由本班原体育教师按照走班教师的单元计划上1节“随前复习巩固课”,即对应表中B②+A①。这种安排对学生来讲能够连续上18节篮球课,同时又能解决走班教师课时量的问题。为提高教学研究的可操作性,尽量由体育科组内部协调安排,不涉及或影响其他学科正常教学开展,学校总课表不作太大调整。为做好安全责任风险规避,需提前向学校教务处报备。

二、教师走班式教学的实施

(一)研读课标,规范课程内容实施标准

课标是教学的“指挥棒”和行动指南。《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课程内容包含有“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五个部分,且每个学段每个部分的学业质量评价都有明确的标准,这给教师走班式教学课程内容的实施提供了施教标准和要求。通过课题组前期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构建出“趣学、巧练、乐赛、公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本研究作为课程教学统一模板推广使用;教学方法以讲解示范法、先学后教法、分层教学法、观察指导法、评价调控法等为主;学法以探究学习法、模仿与观察法、游戏比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为主。同时运动负荷要符合“广东省体育课堂教学实施标准”要求,心率145±5次/分钟,群体运动密度75%左右,个体运动密度55%±5%,也是课堂教学的硬性指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前提是有统一的课程内容实施标准,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集备讨论,制定大单元教学计划

教师走班式教学要求教师站在顶层设计的视角,结合学情基础、教材特点、校本实际等全面系统地考虑单元学习目标、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及具体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有逻辑结构的学习单位,实现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大单元的设计要体现“学、练、赛”一体化的要求,以“教与学、练习、展示与比赛为主”的逻辑进行教学,使大单元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让学生能通过单元模块的学练,完整体验和掌握所学的运动项目。同时强调学生不仅要体验学的过程,还要达到能够在日常或特定环境中准确而熟练地运用,“有且会用”才是真正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达成。例如,水平二发展小篮球传球技能的单元模块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传球技术后,要及时开展简化规则的比赛,通过无人防守到有人防守、从消极防守到积极防守的变化,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同时重视体能练习的多样性、趣味性和补偿性,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遇到困难努力克服的意志品质。同时,要重视课内外联动,适当布置与当堂课技能学习相关的体能、技能练习内容,以强化巩固体能、技能,为衔接下节课做好铺垫。

(三)多措并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1.集体协同教研,实现教师之间的互竞共进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开展研究,每周利用科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进行听课、研讨、交流,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通过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定期组织教师研读《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体育期刊,借鉴前沿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做法,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捆绑式帮扶,实现资源共享与共同提升

对于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能力相对欠缺的教师,以“一对一”方式结对帮扶,充分利用和共享两人的资源,开展相互听评课研讨、写反思、二次备课、优化再实施,确保教学实施过程有序有效。

(四)重视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1.在“教、学、评”一致性上达成共识

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一致,目标决定着评价内容和标准,而评价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其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用评价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走班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既要能够反映学生在所有主题运动项目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又要能够达到评价对于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促进作用,达到教学与教育的目的,如图2所示,要求评价表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统一评价尺度

例如体能评价,一般体能选取与体质健康测试相关的体能内容进行定量评价,专项体能则与专项技能捆绑式评价;学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则由具体施教教师以定量与评语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评价;而对于学生的课堂情意态度与表现情况,由所有授课教师分别打分,最后取平均分给予学生分数,最后汇总完成学生总结性的成绩定量评价以及评语评价,做到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有数据可依。

三、教师走班式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运动项目学习的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对于学生而言习惯的养成应从兴趣开始,而“学得会”“能胜任”是一切兴趣的启蒙初始。爱玩、乐动、好竞争是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特点,教师走班式教学能够避免同一课程内容反复学,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学;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师走班上课,能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无论在教师人格魅力还是运动技能习得方面都能带来新的刺激。更由于走班教师的体育专项对口施教更专业所带来的价值体验,通过走班教师精心设计的大单元教学结构,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技术技能学练与情境运用,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更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持续参加体育某个运动项目学习的内驱力,久而久之可以转化为持续参加体育运动的行为和习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

首先,适性扬长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杠杆。教师走班式教学正是基于教师专业特长基础上的实践探索,专项对口才更能发挥特长,擅长的事情做起来才得心应手。另由于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相互促进,也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专业更加精进。

其次,走班式教学使教师可以聚焦于相对集中的一类运动项目进行研究和教学,在课程内容的编排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相对更成熟、更科学、更符合学生运动认知与技能习得基础。

由于同一个年级有多个班级,势必存在同一课次反复教学的现象,学生个体之间技能水平存在差异,使得每节课的生成反馈略有差别,倒逼教师不得不将上一次教学中留有的遗憾和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与提升,从而提高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能力。

再其次,由于每个班级的班风班貌不同,课堂组织管理也不尽相同,教师走班式教学能很好地锻炼课堂组织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等,进而提升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

(三)有助于学校体育特色的建设与发展

如果说学校业余训练队是由选拔机制左右的“点”,那么各年级各班级的日常教学则是“面”,站在课程培养目标以及学校落实培养目标的角度去考量,既要确保普及性的日常教学,也要有选拔和人才输送的训练队建设,才能实现“点面”结合、协同发展。教师走班式教学能够确保日常教学的大范围学生,也有机会跟着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大单元(至少18个学时)持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训练队学生技能水平略高于日常教学的班级学生,使得教师不得不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实践积累,可以形成丰富的教学反思、见解或教学案例,形成课程内容的资料,为学校特色项目的发展形成可以传承的文献资料。实践不断检验理论、理论又不断指导实践,逐渐完善的过程有助于学校体育特色的建设和发展。

四、实施建议

(一)重视反馈,加强沟通与管理

反馈是课堂教学“输入”与“输出”的“晴雨表”。教师走班教学意味着同一个班级由多位体育教师授课,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管理方式不相同,为确保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及时分享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充分利用体育教师同一办公室的优势开展“即时教研”活动。同时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心得反馈,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对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必要时与班主任或家长沟通,确保课堂教学秩序以及安全问题。

(二)未雨绸缪,确保教学顺利实施

体育教师走班教学的过程也是大单元教学实施的过程,其间会遇到由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或因大雨、台风、高温等异常天气而被迫中断的情况,执教教师一定要有教学预案,可以适当调整为室内教学或者先实施健康知识与安全教育,确保单元教学实施的连续性以及全面性。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同一个运动项目中连续、集中和系统地学练,可以将运动技能中的“小项”,技术难度相对不太大、不太复杂或是学习时相对单调和枯燥的内容组合成一个大单元。例如在田径项目中可以将50米跑、蹲踞式跳远、投掷垒球3个“小项”组成18学时的大单元或者一学年的3个或4个模块教学。

五、结语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难以满足现阶段学生个性与发展的需求,不符合新课标对“实施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要求,教师走班式教学是解决由于师资力量、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设备有限、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情况下“学生选项走班”实施受阻的应然选择,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是对新课改要求的积极回应,有利于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基金项目: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二批(2022年度)课题《小学体育教师走班式单元模块教学模式的实践》(立项编号: 2022ZHGHKTZ21)]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指向认知结构生长的大单元教学
学科融合,采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加强对智障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