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统编小学语文“1+X”革命人物形象聚类拓展阅读

2024-05-17封睿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时期的小学教育中,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科教学成为一项重要的举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以革命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的革命题材文本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结合在以往教学中获得的认识,总结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活动的实施现状,并探究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1+X”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统编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聚类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XC-c/2021/106)。

作者简介:封睿(1990—),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吕梁学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本身就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尤其是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语文教学对语文学科人文价值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利用何种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相关要求,都需要以恰当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其中,革命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实践结果表明,革命人物形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比较空洞的缺陷,为学生树立起更加具体和生动的榜样,从而为学生思想品质的优化提供方向。为了使学生在对比探究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可采用“1+X”模式,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对革命人物形象进行聚类拓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阅读现状

从实际情况看,当前“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活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成了阻碍“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因素[1]。

第一,学生在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思想品质与价值观念并非具体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教师的讲解很难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往的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并不理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对革命人物形象的阅读与分析过程进行了过多的干预,使得学生缺少思考与探究的机会。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比较依赖主观经验,教学内容往往无法契合所有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造成了其学习活动的低效。

第二,教学模式不够丰富。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革命人物形象的方法比较单一。其中,语言讲授是教师比较依赖的方法。教师通常会利用语言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革命人物形象的特点。从实际效果来看,尽管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革命人物形象蕴含的精神品质,但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比较单调的,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会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造成阻碍。

第三,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活动和学生的认知经验脱节。只有构建起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经验之间的联系,才能让学生将课堂中的所学所得进行迁移应用,从而真正优化学生的内在品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革命人物形象阅读和学生认知经验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革命人物形象的理解容易流于表面。

第四,革命人物形象阅读资源的开发不足。通过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活动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落实,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载体。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会忽视阅读资源的开发,将教学内容过多地集中在教材单一革命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受此影响,学生对革命人物形象的理解容易出现局限性[2]。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1+X”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策略

(一)解读课程标准,明确学段要求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加高效地进行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育人要求。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思想波动较大,所以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也需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整。为了在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掌握准确的依据,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明确不同阶段的“课程思政”教育要求。这样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从整体来看,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段:让学生结合革命人物的相关事迹,明白当今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通过艰苦奋斗和浴血奋战得来的,从而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革命家、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第二学段:引导学生感受模范人物与革命英雄表现的高尚品質以及爱国主义情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革命人物精神的意愿,初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第三学段:引导学生感受革命人物和先贤志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和英雄气概,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民族尊严的自觉性。基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整体性要求,不同学段的教材编排了相应的文章,而其中的革命人物形象是教师要分析与学习的对象。同时,不同学段要求的引领,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清晰的阅读导向。

(二)提炼内在精神,梳理人物类型

在“1+X”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革命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和以往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相比,这一模式突出的特点就是要将不同革命人物形象进行适当的整合。为此,教师要对革命人物形象的品格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内在精神品质将革命人物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之后,教师可以据此引入多个不同的革命人物形象,从而为“1+X”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3]。

从教学内容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人物形象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品质,由此我们可以将革命人物形象划分为相应的几种类型。第一,乐观无畏的坚强意志。坚强的意志是铸就革命人物崇高形象的基础。针对这样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七律·长征》这篇文章来体会红军战士面对激烈的战斗以及严酷的自然环境所表现的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军神》中刘伯承接受眼部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件感受其钢铁般的意志。第二,忠贞为国的家国情怀。这一品质表现了革命人物对人民以及国家的深情大爱。教师可以通过《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感受革命领袖不徇私情、以国家为重的精神。第三,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黄继光奋不顾身堵住枪眼的壮举,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的英勇顽强、不惧强敌的斗争精神。第四,服务人民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借助《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为乡亲们挖井的事迹;也可以借助《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引导学生了解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总之,在小学语文“1+X”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革命人物形象是必要的。

(三)设计整体任务,引导自主探究

在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性的阅读活动。同时,在“1+X”模式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材料以及革命人物形象设计一些整体性的阅读任务,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主体感受,从而对相关的革命人物形象形成更加准确的认识。

比如,教师可以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

《开国大典》《我的战友邱少云》《灯光》这几篇文章进行整合,组织学生进行“1+X”革命人物形象阅读。为了加深学生的阅读感受,笔者提供了与这些文章的背景、作者、主要人物等有关的材料。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些整体性的阅读问题,如:(1)这些文章涉及的革命人物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思想品质?(2)为了更好地探究革命人物形象的特征,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3)革命人物的思想品质对当前的学习与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对相关的文本进行了整体性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能动性,从而对相关的革命人物形象有了主观的认识。相对于教师的直接讲解,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的印象往往更加深刻。

(四)共读红色经典,开阔学生视野

前文提到革命人物形象阅读资源的开发不足是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容易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出现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革命人物形象。这不但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在“1+X”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内容进行拓展时可以采取以下两项措施:第一,在课内阅读中及时补充阅读资料。比如,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引入《菩萨蛮·大柏地》这篇文章。通过阅读本文,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红军长征过程的艰难,并体会作者豪迈的胸襟以及革命情怀。第二,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红色经典。红色经典可以从理想、道德、政治、情操等多个方面体现革命人物的优良品质。同时,红色经典的阅读是长期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品质。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红岩》《革命烈士诗抄》《闪闪的红星》《可爱的中国》等经典作品,以此来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

(五)注重读写结合,促进思维发散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语文学习中,读写结合可以拓展学生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尤其是在革命人物形象教学中,作为一项“课程思政”教育任务,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4]。

在革命人物形象的教学中,读写练习活动的实施要经历完整的过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革命人物形象。学生要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了解相关革命人物形象的特点。其次,要指导学生借助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描写过程中,学生要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方法,准确描述革命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最后,完成读写练习任务后,要采用恰当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分享阅读经验。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也可以引導学生开展故事分享、朗诵会、演讲比赛等不同形式的语文课堂活动。教师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阅读、写作、分享等不同环节中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六)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指导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使教学内容匹配学生的实际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思想动态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沉浸到“课程思政”教育中。

首先,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思维特点、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教师在综合分析学生各方面表现的基础上,要将其划分为多个不同特点的群体。其次,在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最后,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语文能力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教师要及时改进阅读活动指导方法。

(七)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习实效

以革命人物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很多革命文化都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在革命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突破课堂壁垒,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亲历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习体验,从而对革命人物的精神品质有更加准确的认识[5]。

例如,在生活中有极为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追寻革命足迹。在特定的节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附近的革命英雄纪念馆参观。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实地了解更加丰富的革命人物的事迹,并且获得多维度、多感官的体验,从而深刻体悟革命人物的情怀。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校园中参与革命人物宣传活动,自主整理革命人物故事,并担任“红色宣传员”的角色。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革命人物形象阅读中获得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内心的信念。

三、总结

综上所述,良好的精神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革命人物形象作为良好精神品质的来源,围绕革命人物形象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但可以突出语文意蕴,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革命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董阿婷.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融入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3):52-53.

王迎春,王瑜.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实践问题与优化路径[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1,36(3):23-27.

蔡俊娟.浅谈小学语文课程思政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新课程,2021(24):232-233.

杨书涛.革命文化类文本落实语文要素的三个角度[J].新课程,2021(20):24.

华咪咪.语文课程思政如何才能润物无声[J].语文教学通讯:D,2021(4):1.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小学语文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