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4-05-17方明

求知导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鉴赏教学高中音乐

摘 要:乐感能力是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形成的基本音乐素养,是鉴赏音乐的必备素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引导他们在歌唱和鉴赏过程中形成主观感受,以丰富的学习经验和主观感受生成感知,从而逐渐形成乐感能力。结合湘文艺版高中音乐教材内容,分别从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能力的思路和培养学生乐感能力的策略两个维度入手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乐感能力

作者简介:方明(1981—),男,安徽省郎溪中学。

乐感能力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乐感能力主要表现为对音乐的欣赏、对音乐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对音乐旋律的感受以及对音乐情感的表达等。乐感能力是音乐学科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教育理论,乐感能力对音乐欣赏是十分重要的,能够辅助学生辨别音乐旋律,使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更加深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

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能力的思路

(一)顺应学生年龄特征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情感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敏感度不断增加,逻辑思维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开始运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高中生朝气蓬勃,既具有积极向上、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顺应他们的发展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

在设计湘文艺版高中音乐教材必修一“山在虚无缥缈间”的鉴赏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特征,首先介绍《长恨歌》的创作背景,讲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历史故事,以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触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感知到这首歌曲中缠绵悱恻的情感基调。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一乐章采用了明末清初时期《清平调》的旋律作为素材,以自由模仿的手法进行加工,请问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为什么不使用唐朝时期的歌曲旋律作为基调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抽象分析。这样既符合学生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特征,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历史、情感、旋律等方面收获丰富的思维体验,为他们乐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1]。

(二)开展音乐感知训练

高中生的乐感能力是在长久的音乐鉴赏、日复一日的音乐理解和感受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想培養学生的乐感能力,可以抓住课堂教学契机,组织开展音乐感知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节奏、旋律、情感和风格。马克思曾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教师可以将音乐感知训练作为培养学生乐感能力的基本手段,让学生聆听大量的乐曲,使其在“听”的过程中形成感知。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开展音乐感知训练:(1)感知技能训练:聆听乐曲,分辨其中的音律节奏。(2)主观感知训练:聆听音乐,辨认其中的音律节奏体系,形成深刻的认知理解。(3)抽象感知训练:组织音乐鉴赏,让学生从审美角度赏析乐曲,交流乐曲的旋律之美、情感表达之美和意境之美,训练学生的美感感知能力。

(三)兼顾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

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是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生成的。感性体验主要是指学生与音乐内容的情感共鸣,包括体会乐曲创作者的情感思想,感受乐曲的主题情感,是学生与音乐情感交融的结果;理性认知则是学生以理性思维参与音乐鉴赏活动,包含对音乐音律的感知和深层次理解。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应当兼顾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仅进行感性体验,很难让学生将自身的感知上升到能力素质层面;而仅进行理性认知,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音乐的情感,导致音乐鉴赏体验乏味,学生无法形成深刻的共鸣。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兼顾感性与理性的学习活动,既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音乐旋律和节奏中的情感变化,也要支持学生利用音乐知识对乐曲进行解读,促使学生的直接体验、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充分融合,形成多层次的音乐鉴赏感知过程。

在湘文艺版高中音乐教材必修一“我爱你,中国”的鉴赏课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的整体角度出发,一方面要求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音乐要素,根据音乐要素解读歌曲的风格、类型和音乐特色;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聆听与鉴赏,让学生根据听觉感知分析歌曲的主题情感。之后,要求学生分析歌曲核心情感及不同音乐要素在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并分享自己聆听音乐时的主观感受,尝试分析自己在聆听音乐时的感性体验是如何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灵活开展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深入剖析自我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的本质,从而实现对歌曲的深入鉴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乐感能力。

(四)组织学生主动实践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最主要的环节就是鉴赏教学。在以往的鉴赏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但是学生被动性较强,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不够主动,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鉴赏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从鉴赏教学方式、活动设计和组织等角度入手,如设计自主演唱活动或鼓励学生根据乐曲自主表演,或让学生围绕乐曲情感表达展开深入交流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扭转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乐感感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2]。

在湘文艺版高中音乐教材必修一“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鉴赏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音乐,并以爱情为主题对乐曲进行填词创作。教师也可以拓展这首乐曲的演奏范畴:“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擅长的乐器演奏这首乐曲,尽可能地将自己对乐曲情感的理解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自己所擅长的乐器调整该乐曲的演奏细节,并在演奏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表达自己对乐曲情感的诠释。学生根据乐曲选择乐器、根据乐器特点调整演奏技巧、通过演奏表达情感的过程,是学生音乐鉴赏感知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乐感能力逐步发展的过程。

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能力的策略

按照上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能力的思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鉴赏课程中的歌曲,灵活开展丰富多样的乐感训练和课堂鉴赏活动,使学生同步生成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循序渐进地发展乐感能力。当然,要想真正落实上述种种设想,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活动的控制,积极引入歌唱教学法、鉴赏感知法、柯达伊法等不同手段,多角度构建音乐乐感发展支架,充分满足学生的乐感能力发展需要。

(一)以歌唱练习培养乐感,让学生在歌唱中形成感知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的本质都是让学生“动起来”。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主动鉴赏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结合音乐旋律和音乐要素解读与分析乐曲,也要让学生形成感性体验,真正走进乐曲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歌唱练习法开展鉴赏教学[3]。相较于理论鉴赏,歌唱练习法可以让学生在演唱乐曲的过程中形成主观体验,使学生一边歌唱一边感受乐曲的旋律之美和节奏之美,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演唱体会感受乐曲的内在情感,以及不同乐段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直观且深刻的感知,从而发展学生的乐感能力。

以湘文艺版高中音乐教材必修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鉴赏课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当代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以及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的民族特色,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歌唱感知练习。在练习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关于这首歌曲创作背景的微课视频,使其初步了解歌曲的创作者、社会背景和时代特点,形成对歌曲的理性认知。之后,教师提出演唱要求:“请同学们一边演唱一边体会歌词及旋律的关系,感受歌词、旋律和声调变化是如何表现歌曲情感的,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在实际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口型和发音的关系,并通过击掌、跳舞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乐感感知。

(二)发掘音乐鉴赏感知空间,以音乐审美发展乐感素养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发掘歌曲的鉴赏感知空间,使学生能够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出发,形成对乐曲的感知,发展学生的乐感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类型,发掘乐曲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和与乐曲相关的艺术文化,或引入与乐曲有关的历史故事、同名影视作品等,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搭建鉴赏感知空间,使学生结合这些资源对歌曲形成更为丰富的感知。相较于单一的鉴赏品味,这种依托鉴赏感知空间的学习活动能够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让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文化,形成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同时发展音乐乐感素养[4]。

以湘文艺版高中音乐教材必修一“大江东去”的鉴赏课为例,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同名电影《大江东去》以及苏轼的《水调歌头》,创建音乐鉴赏感知空间。在丰富的艺术资源支持下,学生能够了解电影故事,从故事发展和主人公人生经历的角度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情感,对音乐形成更为直观、多元的理解,实现多角度鉴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主题情感进行艺术审美体验,产生更多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灵活运用柯达伊模式,循序渐进丰富学生乐感

柯达伊教学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音乐鉴赏教学法,应用这一方法开展音乐教学能够为学生深入感知音乐提供支架,有效发展学生的乐感能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乐感能力主要是通过听力和感知能力训练形成的,教师可以应用柯达伊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感官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情感。

以湘文艺版高中音乐教材必修一“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的鉴赏课为例,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学习“渐强”符号。教师可以利用柯达伊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感知,利用学生的五感触发学生的乐感感知,引导学生对“渐强”符号在音乐中的表现形成深刻的感知[5]。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远处物体掉落”的声音,让学生利用听觉感受不同位置物体掉落时声音的变化,形成对“声音远近距离”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忆不同距离发出的声音,并表达自己的直接感受。之后,教师利用大屏幕呈现“渐强”符号,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播放不同距离物体掉落的声音,同步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和视觉感官,使学生结合符号记忆和实际感受,对不同距离的声音形成直接认知和理解。最后,教师可以播放乐曲中“渐强”符号的所在乐段,让学生一边聆听这个乐段一边结合之前的视听感受,对“渐强”符号这个音乐要素形成直观且深刻的感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持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水平的主要方法。要想培养学生的乐感能力,只是开展鉴赏课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歌唱、理解、柯达伊辅助等不同方式来形成主观体验,循序渐进发展音乐感知,提升乐感能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建议教师将乐感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围绕学生的乐感感知设计一系列音乐鉴赏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史云.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7):117-119.

黄颖萍.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措施分析[J].高考,2023(20):174-176.

马兰兰.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3(19):145-147.

王堆平.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22(30):18-20.

陈俞敏.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8):209-211.

猜你喜欢

鉴赏教学高中音乐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析
关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鉴赏教学
比较鉴赏在中外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