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2024-05-16蔡宇航

小学科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策略

蔡宇航

〔摘    要〕  近些年经常有人说,现在是短视频的时代。诚然,短视频行业在近几年高速发展,完全有资格在信息时代的进程中“青史留名”,大多数人也似乎成了短视频的“奴隶”。但是,短视频的短和情绪引导性、信息碎片性、结论导向性、贴标签性等,却都是科学研究中应当极力反对、坚决抵制的性质。同样,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深受短视频影响的当代小学生,也被短视频染上了“喜欢贴标签”“喜欢下结论”、情绪化严重等不利于培养科学思维的色彩。而这些性质,追本溯源都是过于强调对错、刻意引发对立造成的。这导致大量当代小学生的是非观扭曲,奉行非黑即白的观念,乐于贴标签式地思考,批判性思维、辩证思想严重匮乏。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培养学生追求原因、重过程而轻结果的思想,成了小学科学教育乃至当代小学生终身教育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是非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2    106-108

一、小学科学的课程性质和理念

新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表示: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科学现象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科学的核心是观察、记录和表述,但是小学生由于本身科学知识量匮乏,经常会在一些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上进行错误的解释或产生一些错误的理解。教师不应当在此时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对与错,而应该及时制止关于对错的讨论,并且引导回答有误的学生说出自己完整的想法,找出其出错的原因。比如有可能是知识点学习不够扎实,有可能是科学现象对小学生来说过于复杂,也有可能是学生的年龄过小,还处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前运算阶段,等等。盲目地对学生的回答判断对错,会消磨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降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产生随大流、迷信“权威”等不利的思想。

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思维也不利于学习这种持续时间长、收效缓慢的行为。弱化单纯的对错观念,重视探索原因,也利于学生从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让学生能够懂得从不同角度、不同身份、不同时代背景看待问题,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生是非观扭曲的现象、原因及后果

(一)阐述是非观扭曲的现象

在一次实验课上,我发现有个学生四处徘徊,迟迟不落位,询问原因得知,没有小组愿意接纳这位学生,而理由都是“他太笨了”。妥善处理后回到办公室,这个问题还是引发了我的深思和不解。这个学生并没有像生理上智力低下的学生那样有很明显的行为表象,课上我特别关注了他一会儿,他在实验操作上不仅没有表现很差,反而我教学时提出的注意点他大多都注意到了,没有很大的操作问题。让我给他的实验操作打个排名,他能在班级里排中上游,但是同班同学却不约而同地以笨为理由排斥了这位学生。经过和其他教师、学生谈话我才得知,他因为家庭原因转学,又因为转学手续办理较慢落下了几周的课程,到了新环境也比较内向不敢说话、不敢提问,考试成绩不好才背上了“笨”这个标签。其他学生则把这个标签深深地烙在了该生身上,一个个都对其敬而远之。而这位学生为了融入班级,反而自愿扮演起了“笨蛋”的角色,考试也不好好考,作业也不认真做,形成了一个奇妙又令人悲伤的“生态循环”。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班级丢东西了有学生会毫无证据地怀疑那个最穷的学生;有学生打架别人总认为是个子大的在欺负人等。

(二)学生是非观扭曲的原因

前文提到了造成小学生是非观极端化的主要元凶——短视频。短视频的兴起赶上了病毒肆虐的年代,线上教学使得电子设备长时间拿在学生手中,这也为短视频的传播添了一把火。短视频的短,从时间上就否决了它讲述一件完整故事的能力,只能断章取义,忽略原因、只留结果。至于留下什么结果,则全凭创作者剪辑,你看见的是作者想让你看见的。对于成年人来说,短视频的影响也许只存在于刹那间的情绪释放,但对于认知能力薄弱、三观没有形成的小学生来说,短视频就是“甜蜜的毒药”,把学生一点点变得无知、短视、易怒、易被骗。

另一个隐形的推手则是学科评价体系,虽然近几年一直强调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但基础教育中仍然以成绩作为几乎唯一的标准。学习是个终身的过程,每个人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收获,但统一的考试忽略了这一基本客观事实,又一次把学习成绩这个片面的“果”凌驾于学习过程这个“因”之上。而这,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生的极端是非观。

(三)放任学生是非觀扭曲的后果

从个人角度看,如果仍然放任小学生保有极端化的是非观,不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三观,反而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集体角度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会使得他们缺乏集体荣誉感;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分工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长、收效慢的工作将无人愿意做;从民族角度看,传承千年的文化会遗失,奉行千年的民族精神会磨灭;从国家角度看,这不利于我国现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弱化小学生的对错观念势在必行,而科学作为最适合培养思维、评价体系中成绩导向最弱的主科,更应该挑起这个大梁,拯救这些身处特殊时代的花朵们。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一)运用电子设备及信息技术

电子设备、信息技术在许多家长和教师的眼里都是洪水猛兽,他们生怕自己的子女和学生沾染上。但是时代在发展和进步,逆时代潮流而行是必然要被淘汰的,盲目地禁止学生使用电子设备不仅不利于培养亲子关系,也会使得学生缺乏同龄人之间的话题,同时在两个方向的情感上有所缺失。对于本就社会关系薄弱的小学生而言,这对其成长发展弊大于利。

小学生天性爱玩,他们在爱玩游戏的同时也会爱上答题闯关的小游戏;小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够很快上手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电子设备,他们同样也能很快利用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如利用增强现实技术,通过手机相机展现远古生物,玩无人机时学习升力、流速、大气压强等。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何利用好有利的一面,尽可能减小有害一面的影响,才是教师和家长应当考虑解决的问题,逃避只能延后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代技术的应用,学习与玩耍的结合,能够减轻对立性、矛盾性,破除学生固有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实现弱化对错意识的目标。

(二)强化问题意识

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科学课程量少,知识点杂乱繁多,经常有教师选择只讲授知识点,只提问考试相关问题,忽略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同时,学生问题多也能变相督促教师终身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学生的问题量一旦足够多,兴趣足够强,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特殊的解决问题类课程,把教学交给提出问题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在这个过程中,主讲学生能引发科学探究热情,也能培养听课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的精神,最终培养学生“条条大路通罗马”“君子和而不同”的想法,破除对与错的壁垒,真正地意识到对与错是个互相矛盾又互相统一的整体。

(三)实施思维可视化教学

“思維可视化”指的是将一些抽象的思维发展直观地呈现出来,所以“思维可视化”是建立在思维和心理基础上的一种直观的思维方式,并且这种思维方式包括“可视思维”和“出声思维”两种主要形式。可视思维可以通过绘画、肢体运动、实践作业等形式实际运用,把过程搬到台前,学生的精神自然而然地会集中于过程而非结果;出声思维则是训练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在教师引导的讨论和交流中,教师可以部分地肯定学生的观点,以表扬、选择性优秀评价作为授课手段,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过程,能够逐步弱化错误的表述和结果对学生的影响,强化学习过程中的部分成就带给学生的满足感,促进学习的正向循环。

前文所提到的短视频的时代只是表象,短视频只不过是内容创作的载体和形式,核心仍然是创作质量本身。不同的传播形式有着不同的特色,适合不同的内容,只是其发展时机的特殊性、行业起步初期的混乱性导致了特殊的时代错误。当代小学生(“10后”)存在的问题也是时代的问题,时代性问题终究会随着时代的变革而消失,无论其是否被解决。相较于“00后”的学生,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独生子女政策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时代问题则是自我意识强烈,不易受他人引导,某些方面恰巧与当代的小学生相反。因此,本文的核心观点仅针对当代阶段的小学生,解决的也是特殊群体的问题,有着较强的时代局限性和群体局限性,对于其他群体、其他时代则不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微.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改教研(教研园),2022(4).

[2]张菁.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22(1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