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立生活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24-05-16郑冲

小学科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科学实践

郑冲

〔摘    要〕  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为培养学生求知欲,可以将生活资源引入课堂,或者通过打造科学实验空间,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热爱科学,并逐渐培养科学思维。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探究了借助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活情境;培养;兴趣;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2    034-036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趣味性,教师常通过创设多元化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中,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或探究某一事物,能够实现深度学习。所以,情境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对挖掘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一定效果。小学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学生所需要的课堂应该是多元化、趣味化、灵活化的。所以,作为学生科学思维启蒙的小学科学学科,更应推陈出新,大胆创立多元化情境。本文重点探究生活情境的创立途径,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科学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与其他学科教学相似的单一教学模式,如以教材为主线、以知识讲授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即使现在稍有改变,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亲身探究,但是所探究的问题和结论依然有照本宣科之嫌。小学生本身思维认知能力较弱,教师如果只是单纯按照特定教学套路实施教学并规划探究活动,那么学生将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思维被禁锢,无法摆脱教师思维的影响,且缺乏自主提问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挖掘。科学教学需要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自主探究环境,但实践发现,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仍离不开封闭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教室内或者学校里所接触到的科学探究资源是相对封闭的,而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墨守成规的问题相对明显。这就使得所构建的科学探究活动难以满足学生创新性、探究性、猎奇性的思维需求。科学课堂单调乏味,无法激励学生对科学问题展开自主分析、探究和深度思考。相比实践探究活动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而言,封闭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此外,学习科学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那么将生活中的情境搬到课堂上,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而不是一直以来错误地以为科学就是造飞船、原子弹、进入太空等等非常遥远的事物。同时,借助生活情境能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平常的生活中,熟悉的生活感吸引着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探究,从而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教师真正地成为一名引导者。

二、创立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

(一)创立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是学生科学启蒙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课程教学中,科学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通过革新教学模式,让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有趣和灵活,从而充分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本文探索了生活情境创立对科学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教科版三年級《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课中,教师可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上,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如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水能够溶解哪些物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由于课题贴近生活,引起了学生积极的求知欲。首先,教师将红糖溶入水中,学生观察并记录“水慢慢地变成红色”,借此现象可以清楚地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溶解”。“我们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这一生活化的提问立刻将课堂推向高潮。激烈地发言后,教师放一勺食盐于水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水中的食盐慢慢地看不见了”。“继续添加食盐最后会怎样?”“生活中的其他物质和食盐溶解能力一样吗?”教师借助生活情境,将本课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熟知的物质进行探究,以此深入理解水的溶解现象。借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通过现象探究本质,这就是科学的意义。

(二)创立实践情境培养科学态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很多实验环节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墨守成规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很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对此,应深入挖掘教学资源,让实验活动丰富起来。科学知识与生活有直接联系,可借助丰富多彩的生活资源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如学生无意中发现的生活现象,可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和总结。

在教科版《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教学中,就涉及了科学小实验。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如教师展示了钢球和高尔夫球的实物,提问:“你们可以大胆地猜一猜这两个物体哪一个更重些?”有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钢球,钢铁是很重的。”部分学生则谨慎地说:“只通过看是不能判断的,我觉得可以摸一摸和掂一掂来估计一下。”教师让学生对实物展开了观察和研究,同时要求学生用笔记录下来,将重量和大小等指标进行详细对比。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创立了生活情境:“如果两个球同时被放入水中,它们会不会浮起来?哪个球会先浮起来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随后,教师端来一满盆水,同时将两个球放入水中,学生瞪大眼睛观察,并记录了实验结果。当学生的猜想落空时,更大的疑问在他们脑中旋转。这就是科学的意义:以问引思,任务驱动,从而有效点燃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更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让学生的科学思维逐渐成长。

(三)创立疑问情境导入科学知识

在课堂导入环节创立生活情境,可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科学学科衔接起来,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发现神奇的科学现象。借助生活情境导入,让科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在此环节中,我们可采用疑问情境导入的方式。在科学课程中,很多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的,但是具体原因又说不清楚,这个时候创立疑问情境,引人发思,开展课堂教学更有效。

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教师播放學生喜爱的音乐,学生立即兴奋起来,为精彩的课堂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教师提问:“为什么美妙的音乐会传入我们的耳中呢?大家能够听出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发出的吗?”有的学生知识比较渊博,讲述了耳朵能够听到声音的原理,还对产生音乐的乐器进行了大胆猜测。通过问题的逐层深入,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声音上。大部分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思考认识了“声音的产生”。随后,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知识,打造了开放式的生活情境。教师敲了敲桌子,擦了擦黑板,又翻了几页书,讲道:“这就是声音,你们可以尽情运用你们身边的物品制造美妙的声音。”有的学生将皮筋套在铅笔盒上拨动,发出美妙的声音;有的学生通过有节奏地拍打桌子发出美妙的声音;有的学生则用打响指的方式发出声音。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验证了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还有的学生脑洞大开,尝试用一种物品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他拿出竹片和皮筋,将三条皮筋有规律地套在竹片上,轻轻拉动皮筋就产生了琴一般的声音。可见,学生之间有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特点打造有趣的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本质的能力,同时也让科学课堂升值。设疑导入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将生活与科学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为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四)创立游戏情境培养科学素养

将生活资源融入科学课堂上可换一种方式优化学习效率,如借助生活资源搭建游戏情境。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将生活与游戏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边玩边探究,在不知不觉中丰富科学知识,拓展科学思维能力。所以,游戏情境更利于提升科学教学效率。

创立游戏情境“我们一起做热气球”。学生首先疑惑道:“热气球那么大,我们能够做成功吗?”“热气球的材料是一种特殊材料,我们没有呀。”“热气球是怎么飞上天的?我们做的也可以飞起来吗?”教师道:“很好!你们有很多疑问,说明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接下来,我们就利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小热气球吧。虽然我们的热气球没有那么专业,但是可以让我们了解热气球的知识,让我们知道热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教师准备了塑料袋、纸筒、蜡烛和火柴等工具,引导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播放了热气球带人飞上天的视频,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接下来,小组内学生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操作,有的小组立即想到“孔明灯”,可以用塑料袋和蜡烛制作简易版的“热气球”。最后,小组展示制作成果。通过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有了更深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游戏活动结束时学生意犹未尽。最后,还可创设小游戏“空气传递”,引导学生利用塑料袋装空气进行“传输”,从中了解空气的性质。可见,丰富的生活小游戏让学生逐渐养成乐于观察和勤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五)创立助人情境培养科学责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引导学生要乐于助人,生活中他们也确实表现出了这一精神并乐在其中。基于此,在科学课堂上创设助人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责任感。

例如在讲授《日食和月食》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地了解了日食和月食产生的原因,再让他们去模拟该实验,很多学生兴趣不大。教师这时候给出一个助人情境:古时候人们知道的知识少,当遇到一些异常现象就非常恐慌,甚至做出很多残忍的事情。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遇到日食或者月食现象,你会怎样解释这一现象来消除他们的恐惧?”当学生发现只是用语言去描述达不到自己想表达的效果时,他们很自然地想到用模拟的方法来演示。为了帮助其他人,学生会尽可能地将实验演示得非常清楚,寻找各种方法来实现模拟的效果。学生的责任感一直都有,在不停熏陶下,他们的科学责任感会越来越强,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发挥不可小觑的力量。

三、结语

总之,生活与科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充分融入生活资源,既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也能够丰富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应灵活创立生活情境,如借助生活资源设疑导入,借助生活资源创新实验环节,借助生活资源搭建游戏活动,等等,以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科学学习兴趣,为其今后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婷.融合生活 激发兴趣:生活情境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生(下旬),2023(4):145-147.

[2]刘红霞.小学科学课中生活化、童趣化探究情景创设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24):77.

[3]徐家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8):53.

[4]赵明芹.小学科学教学应立足于“生活”[J].甘肃教育,2008(8):55.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小学科学实践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