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2024-05-16杨子建

小学科学 2024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

杨子建

〔摘    要〕  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科学探究,并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堂上要明确师生分工,让学生亲历活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探究活动开展之后要开展讨论与交流。应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多种科学活动中拓展科学探究能力,并在课堂之外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

〔关鍵词〕  小学科学;探究能力;亲历活动;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2    103-105

新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学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快乐,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要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出发,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是要使其跳出课本,不局限于课本。

一、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科学探究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自行进行学习和探究。首先,学生应该对科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想学习科学,想研究科学,想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获得点什么。其次,学生学习科学,不管是搜集信息还是动手实验操作,抑或是写作科学研究报告,都要有目标,确定好科学探究目标后,再在兴趣爱好的驱使下进行探究活动。三是要知道在探究活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科学探究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如何应用观察的方法,如何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如何提出,如何提出设想,怎样去猜想。四是要制定比较完善的探究计划,要让学生知道,任何探究活动都要有计划,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就去开展活动。制定计划要有完善的流程,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注意事项、活动报告等,每一步都要计划到,这是开展整个探究活动的首要条件。五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做:计划如何制定,信息如何搜集,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设想和验证,如何进行思维加工,如何得出自己的结论,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如何完善自己的验证,等等。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确定探究目标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猜想进行观察和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对研究的问题要设计好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选取观察对象和实验器材,等等。在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方面,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帮到放,逐渐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放开、由模仿到独立的过程进行,给学生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不可能一步到位。

二、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不管什么科目的教学,如果丢失了课堂,就是丢弃了根本。所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最主要的途径。

(一)课堂上要明确师生分工

课堂教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为指导作用,千万不能越权,不能将学生的工作由教师包办。如果教师为了省事而包办一切,教师和学生都不用动脑,教师按部就班,学生机械接受,那就根本谈不上探究能力的培养了。教师必须学会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在课前就设想好一切,特别是课前准备,一定要想得周全,准备充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活动的开展需要他们一步一步地做,利用感官观察和体验,利用自己的双手动手操作,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

在探究活动中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告诉学生1+1?2的道理,告诉学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允许各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他们为了自己的意见而争论,争持不下然后加以验证,要让学生在讨论中、质疑中、验证中增长能力。他们会在不断地质疑、讨论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观点,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

(二)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

在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放手,绝不可越俎代庖。教师不要因为学生的动作笨拙、想法简单就嫌弃学生而直接上手。要让学生亲历活动,亲身参与活动,要让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自己去说,自己去做。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体验探究、体验合作、体验失败、体验挫折、体验成功。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是顺风顺水的,而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只有让他们跌倒后再爬起来,再跌倒然后再爬起来,这样其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

(三)探究活动开展之后要开展讨论与交流

事不辩不明,理不争不清。探究活动开展以后,一定要及时开展讨论与交流。学生在经过设计、计划、观察、操作、探究之后,有了一定的收获,自信满满,这时需要给他们一个炫耀和分享的机会。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然后再进行班级讨论和交流。在讨论交流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允许学生说,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说出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教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意见,也应允许他们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只要不是违背科学的,都要赞成和鼓励。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碰到学生探究后有许多想法要说的情况,这就说明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努力了,没有应付了事,通过活动,他们成长了。由于观察点不同,观察方法不同,各自的思维不同,他们对各种现象的看法又会不尽相同,这样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不同看法,要倾听他们的想法,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想,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一步讨论,了解彼此,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整。

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只是依靠课本学来的,课本上学来的仅仅是书面知识,只有在活动中得到历练才能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让学生多参与那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他们身边的、生活中的、他们耳濡目染的。平时学生对于这些活动可能熟视无睹,但在科学探究的情况下,他们才发现根本不是原来的样子,这更会激发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要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比如在教学“动物和植物”单元时,我是这样做的:我认为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客观事物是身边的事物,所以就安排学生对周围的生物进行研究,而不拘泥于教材。这些动植物有的是教材上有的,也有的是教材上没有列出的,以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的亲历活动是最根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因而本单元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感官作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或借助各种工具在自然条件下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計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认识。只有观察还是不够的,我还注意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感性认识是基础,思考是目的,只有边观察边思考,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课堂是有限的,要想获得自然知识,寻找动物和植物,只有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开设野外大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考察大自然、寻找动植物的机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观察和体验。通过寻找动植物的活动过程,在寻找中观察和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讨论,然后再通过集体交流,增强了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进而学会了珍爱生命。

我在科学教学中,组织了很多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水、调查水,了解有关水的知识;自制各种乐器,举行乐器大演奏;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给了学生亲历自然的机会。他们在活动中亲身感受自然,对自然产生了浓厚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引导着学生探究大自然,其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我在组织学生亲历活动时,选取靠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进行。特别是选取那些符合教材内容的、与教材内容有联系的活动,这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的活动也许几节课才能完成,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也可能在课外完成,还可能是课堂与课外结合完成。

四、在课外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研究课题无大无小,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进行研究。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研究兴趣一发而不可收,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如《小狗的生活》《刺猬最怕的是什么动物》《蚂蚁怎样生活》《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小猫的生活习惯》《苏打粉加上醋为什么会反应》《家猪和野猪有什么不同》《人为什么会晕船》《小鸟为什么会飞》,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要让学生对课题研究写好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部分,是研究的总结和体现,因此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报告。我为他们专门刻印了一些研究报告,指导他们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并鼓励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报告用自己的绘画装饰一番。学生的每份研究报告,都是他们成功的作品,是他们多种才艺的展示。

我还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科学兴趣小组,小组内有明确分工。他们分工合作,不定期地进行活动,每次活动都有详细的活动记录,记下他们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我批阅后再加以指点,让科学小组活动越来越好,小组活动还增加了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要有一定的课题范围。课题是广泛的,但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课题研究。我在实施过程中,以课本研究为中心,然后扩散开去。比如教学了动植物单元以后,我让学生进行动植物研究,如《小狗的生活》《刺猬最怕的是什么动物》《蚂蚁怎样生活》《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小猫的生活习惯》,等等;教学了水单元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水方面的研究,如《生活中水的利用》《生活中水的浪费现象》《怎样节约用水》,等等;学习了空气单元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空气方面的研究,如《一周内风力的变化》《空气的重要性》《生活中空气的利用》,等等。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不能要求太高,研究课题无大无小,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是不准确的,但只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了探究欲望,有了研究过程,动手了、动脑了,对科学研究有了浓厚兴趣,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就行。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今后的科学研究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尹梦东.浅谈科学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小学教学参考,2014(4).

[3]梁娜.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J].魅力中国,2019(7).

[4]陈广.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