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物理发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4-05-16凌玲
凌玲
【摘要】本文以“磁体与磁场”教学为例,阐述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发现教学法,带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并且提出初中物理发现教学的几个关键点.教师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发现教学;深度学习;初中物理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推进中,新课改明确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理解知识背后蕴藏的深刻内涵,实现深度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发现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不仅仅成为课堂教学的观众,更要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除了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与不足外,也应进行全面的自我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进而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1 发现教育概述
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首先要理解教育的本质.早期教育研究明确指出:教育即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以及生存.而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人们又对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促使物理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认知规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只有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这一教学理念可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发现”,教育学生发现,教育学生学会发现,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科学探究就是促使学生发现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发现.奥苏贝在其“意义学习”观点中也强调:只有新信息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发生互相作用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也就是发生意义学习[2].所以在当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不断去发现与生成全新的知识,实现学习与反思,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 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物理发现教学的关键点
2.1 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参与度
以往,学生只是单纯地在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学习,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物理规律.为此,物理教师首先需要改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理念,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深度学习上,帮助学生在发现与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其次,物理教师还应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以便在学生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从学生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其在积极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发现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掌握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
2.2 注重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积极地开展教学反思与评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教学反思应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出发,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自身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反思评价的现实意义,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反思.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在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后,应主动加强反思与评价,查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其次,学生也应认识到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在具体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得到进步.再次,教师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者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從而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努力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
2.3 拓展教学形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深度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物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物理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物理实验操作竞赛,锻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素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种物理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以赛促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4].此外,教师还可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理知识或者掌握较好的物理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锻炼,从而使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3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物理发现教学实践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开展初中物理发现教学,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准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积极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下面以“磁体与磁场”的教学实践为例,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
3.1 学生方面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主要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
例如 在九年级下册“磁体与磁场”一节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磁场”这一概念是本节内容教学的关键.教师可设置如下教学情境:
首先教师用手轻轻拨动静止于支架上的小磁针,使小磁针轻轻转动起来.
师 小磁针因何原因而发生运动?
生 因受到力的作用.
师 是谁给小磁针施加的力?
生 手.
随后教师用嘴去吹动小磁针,接着问:
师 此时又是谁给小磁针施加的力?
生 风(流动的空气).
而后教师将一块磁体靠近静止的小磁针,小磁针随之运动起来.
师 这时小磁针又因何原因而发生运动呢?
生 (疑惑讨论后)小磁针由静止到运动,说明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但是磁体本身并没有接触小磁针,是不是磁体能够在其周围产生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呢?是这种看不见的物质给小磁针施加了力的作用?
通过几个小实验,将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在活跃课堂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进行深入观察,积极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发现能力.
(2)发现知识
观察、实验、分析以及归纳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主要以科学探究过程为手段,通过观察、归纳等方法来建构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建构磁场概念后,为了让学生掌握磁场方向的概念,教师可设置如下教学情境:
师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客观存在,我们该怎么研究它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东西是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呢?
生 (异口同声地回答)空气等无色无味的气体.
师 空气的定向流动就会形成风,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确定风向的呢?
生 可以通过观察烟囱上方烟的漂移、旗杆上红旗的飘动等等来判断风的方向.
师 假如磁场也有方向,那么它的方向我们又如何来确定呢?
教师在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放小磁针,学生观察发现小磁针偏转后静止的方向各不相同.
师 在上述实验中,大家发现小磁针处于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时,其偏转方向是不同的,那么小磁针的偏转情况是否可以反映磁场的方向呢?
假如直接让学生去猜测这一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这时结合生活中的“风向”的判定,可大大降低学生进阶的台阶,水到渠成,从而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提升了教学效果.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构建物理知识发现情境,促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形成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发现技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例如 在“磁体与磁场”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探究磁体周围磁场方向的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小磁针在磁体周围静止时的指向记录下来.为便于实验操作,实验时将磁体置于一块四周垫高的玻璃板下方,在玻璃板上再覆盖一张玻璃纸.将小磁针分别置于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用记号笔画出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教师可先示范操作,画出磁体周围一个位置的磁场方向,再让学生利用同样的方法在玻璃纸上至少画出三个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能力.
3.2 教师方面
(1)发现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与必要的帮助,才能让学生的发现学习得以水到渠成.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开展发现教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认知是开展发现教学的基本条件,同时也要意识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内在动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开展发现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才能激發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进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磁体与磁场”教学过程中,为了探究磁场方向,学生分组实验后,教师收集几个小组的玻璃纸,将其重叠置于展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所画箭头的分布规律.学生不难发现,箭头依次连接起来似乎成圆弧形状,为了验证猜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更多位置放小磁针进行研究.因此发现教育过程并不是学生自主发现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与实施发现指导的过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2)发现迷思
迷思主要指学生对某些事物的非科学认识以及对一些暂时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揣摩性思考而得到的非科学论断.迷思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迷思,以便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促使教学进一步的开展.
例如 在探究磁体周围磁场方向规律时,会存在这样的迷思:在磁体周围同时放置足够多的小磁针来呈现磁场方向特点,岂不更为直观?此时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可对其加以引导解惑,一是磁体周围的空间有限,小磁针体积不是足够小,不能同时容纳足够多的小磁针;二是小磁针本身也是磁体,在其周围也会激发磁场,当在磁体周围同时放置多个小磁针时,小磁针所激发的磁场必然会对磁体周围原有的磁场产生较大的影响.顺势而下,引导学生用体积更小的铁屑来代替小磁针,因为铁屑靠近磁体后,可被磁化成一个个很小的小磁针.但是由于其附着在玻璃板表面,受到摩擦力作用而并不能像小磁针一样自由转动.为了让铁屑变成一个个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师生讨论后得出,可轻轻敲击玻璃板,让铁屑“跳动”起来,当铁屑与玻璃板分离时,铁屑就能自由转动.反复敲击多次,待铁屑有规律地分布后,观察其分布规律.这样层层引导、层层设问,不断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推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 结语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学生实际,创设更加科学、高效、可行的物理情境,积极开展发现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现”既是教与学的方式,也是教与学的内容,通过发现教学,可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使其学习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金海,任志瑜.发现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4):3-7.
[2]朱彧彤.基于认知心理的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理论对初中道法课的启示[J].心理学进展,2023,13(9):3712-3718.
[3]吴晓义.美国教学模式的演进[J].外国教育研究,1995(04):17-21.
[4]郭玉英,姚建欣.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科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64-70.
[5]王玉琴.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23(3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