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2024-05-16丁建荣
丁建荣
(山东省潍坊市皮肤病防治所,山东 潍坊 261041)
0 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我国市场经济也在日益更新与变化。 事业单位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具有双重属性[1]。 一方面,实施内部控制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保障财务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进行财务风险防范能够降低财务成本,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防范策略,以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重要性
其一,规范财务工作流程,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推进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对各类型的财务风险做到针对性与全面性预防,进而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保障资金安全与完整。 在内控制度约束下,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也会更加规范,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总之,实施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是内控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能力、运转效率的关键所在。
其二,降低运营成本,将各层级工作进行有效优化,促进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 规范化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管理层制订清晰的管理计划,充分发挥资金的功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尤其可以有效提高不同资金整体利用率,确保事业单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快速、稳步发展,强化事业单位应对风险的能力[2]。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内控管理意识不强
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内控管理工作的深入理解,未能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导致执行过程偏离实际。 另外,部分管理人员较为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内控管理,不能及时根据当前瞬息万变的竞争市场制订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与风险防范措施,所制订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存在形式主义的情况,在面对财务风险时,缺少敏锐的洞察力,尤其对潜在的财务风险,不能及时、精准地识别,导致各种财务危机发生时不能很好地应对。
2.2 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
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国库支付方式进行改革,事业单位要想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就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但结合现状来看,我国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升级预算管理制度。 由于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容易出现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不利于全面防范财务风险。 同时,在预算编制的方式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状况,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预算方案脱离实际,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这些都给事业单位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增加了财务风险,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 相对普通的单位或企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更重视整体收入与支出,更注重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但是在预算制度执行中,部分事业单位预算调整活动不够严肃,执行操作不够严格,影响了预算的实际效应。
2.3 内控执行力度不足
对事业单位而言,强化财会内控管理,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国家财税改革的要求。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普遍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一些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存在形式化的现象,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审计工作执行力度不足,在工作中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 同时,内部控制的审核与评估工作开展不力,各部门未能完全参与到财务内控的行动当中,导致内部控制开展效果不理想,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工作开展[3]。
2.4 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系统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且缺乏风险评估环节,导致管理者无法全面把握单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这样不仅会影响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也会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质量。 其次,在注重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工作方法陈旧,财务管理模式脱离实际,财务管理模式滞后,使得财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 即便是已经出现了财务风险,有时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对风险进行识别,缺乏全面、客观的风险识别手段和分析方法。 最后,预警措施不够完善。很多财务风险具有突发性和潜在性,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事业单位应对风险的反应能力较弱,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影响财务管理的整体效力和作用[4]。
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控策略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数量日益增多,这些都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为此,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通过有效措施防控财务风险,以提升事业单位资金收支的安全性与规范性,保障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升级。
3.1 增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
意识作为一种主观的认知,对提高风险的预见性和敏感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为此,事业单位要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职工,都要灌输“防微杜渐”“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等思想。 在开展财务活动中,要时刻保持警醒,保持对财务风险的敬畏之心,还要考虑这样做是否会有风险,会有什么风险,出现了问题怎么应对。 同时,要开展常态化的风险防控教育,宣传内部控制操作的流程,使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正确地理解内部控制的本质和作用。 此外,要将风险意识融入管理的各个过程,采取风险回避、风险转移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动态监控,从而能更好地预防风险、化解风险。
3.2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科学的预算管理对保障事业单位稳步运行,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资源的最大效益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事业单位要探索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首先,事业单位要明白预算管理的特点,相比企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更重视整体收入与支出,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评价。 因此,事业单位要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理解预算管理的意义及必要性,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职责履行对单位整体发展的星火效应。 其次,预算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类业务活动的财务需求,为全面预算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夯实基础。再次,在预算方案的编制过程中,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主管部门要求为纲,选择科学的预算方法,不能出现敷衍编制的现象。 同时,全面梳理预算编制流程及标准,加大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力度,及时发现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严惩疏漏、忽视流程的行为,充分发挥预算的导向功能。 最后,升级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为保证预算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事业单位要全面监督资金的使用过程,分析实际资金使用情况与预算情况出现偏差的原因,坚决杜绝出现资金使用与预算方案不符的情况,构建起完备的预算管理体系。
3.3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在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氛围,防止个别工作人员因掌握了所有的经济事务而出现违规违纪的情况。 同时,明确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的职责,充分体现财务制度的效力等级和约束性。 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还应遵循制度的合规性原则以及事业单位发展的规律,以保障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与可执行性。 其次,要开展常态化的风险防控教育,宣传内部控制操作的流程,使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正确地理解内部控制的本质和作用。 最后,要不断改善内部控制运作的环境,将风险意识融入事业单位的文化当中,切实加强财务部门与各部门的配合,积极向单位领导报告面临的风险点以及处置的方案,只有内部控制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事业单位才能够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处置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督。 此外,在内控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结构,根据实际的业务状况对体系进行优化,在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用工制度进行清晰的划分,用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内部控制机制的顺畅运行。
3.4 全面提升财务风险的防控效果
加强财务风险防控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制订重要决策的能力,避免财务资金亏损,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有效规避风险[5]。 新环境下,事业单位处在转型发展的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并不能完全消除,因此须提升财务风险的防控效果,从而为自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一,全面、精细、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能够让事业单位管理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自身的风险因素,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 为此,事业单位可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识别系统,收集与归纳单位运行过程中的财务数据信息,如偿债能力数据、资产结构数据、负债结构数据等,同时借助多种类型的统计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以及时、全面地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制订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规避内外部潜在的风险[6]。
第二,要提高对预算报表与财务指标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和比较,在全面把握单位内部财务状况的基础上,促进内控的精细化管理。事业单位可参考财务风险指标变化情况,对相关财务风险进行精准识别,进而制订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机制,不断地提升财务报表的质量,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7]。
第三,为确保财务风险管理的时效性,事业单位还需要健全信息沟通机制,提高财务信息共享速度。只有各分支机构、各个部门之间实现有效的协调沟通,才能真正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效能,促进内控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因此,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增强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联系,提高财务信息共享速度。 为了提高财务信息共享的有效性,事业单位要注重沟通与协作,避免无效沟通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此外,在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以加强对单位重要信息的保护,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中的作用,有效履行社会责任,推进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鉴于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重要性,事业单位要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厘清当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增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全面提升财务风险的防控效果等措施,促进事业单位长远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