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师王劲红教授的临证体会

2024-05-16鲁亦捷王劲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6期
关键词:络病胸痹教授

鲁亦捷,王劲红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病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4)

王劲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继承人,贵州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 年,对于内科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卓有成就。笔者作为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在王教授身边学习,收益较大,充分认识到学习并不能够完全理论化,结合临床实践才能够让知识更加扎实,当前就跟随王劲红教授一年临床实践学习中的临证体会作出总结。

1 中西医互补互益疗效显著

王劲红教授擅长发挥中西医协同治疗起到的作用,她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彼此之间优势互补、互不排斥[1]。虽然当前有很多西医学在患者疾病治疗中,可以对其循证医学证据起到显著改善作用,但是却无法彻底解决部分患者经西医规范化治疗后身上仍有的不适症状。相关医学研究中也发现,不同西药的循证使用证据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整体病死率,但是并不能够彻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部分患者会因为治疗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质量。王劲红教授提出在中医的整体观念下,实现中西医互补互益,起到多途径、多靶点疗效,不仅可以缓解症状,对患者生存质量也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2]。

例如在部分长期患有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中,虽然采用西药可以将患者的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对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是因为患者在治疗中血压迅速下降,或者是因为药物副作用影响,容易导致其出现头晕、面赤、心悸、阵咳、双下肢水肿等不良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3]。王劲红教授在针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主张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调理患者脏腑之气血阴阳的平衡,使之相对稳定在平衡状态,进而助西药起到了较好的降压作用,也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不但能够延长患者的寿命,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

又如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部分患者经常规西药治疗并不能够对心绞痛症状起到有效控制作用,如果单纯加大用药剂量,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王劲红教授针对心绞痛患者疼痛的发作时间、疼痛特点等加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可以保证患者疼痛症状有效缓解,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疲乏无力等全身不适症状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5]。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王劲红教授提出的中西医互补互益治疗理念,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具备重要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西医的临床病情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中药的配合应用下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6]。

2 辨证与辨病结合效果更佳

王劲红教授提出现代医学发展中,中医在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采用中医理论实现对现代医学疾病的辨证论治。清代徐灵胎的《医书全集·兰台轨范录》中指出,想要对患者疾病实施治疗,先要明确疾病的名称及病因,明确这一疾病的发生原因及临床症状差异,之后才能够对其治疗方法进行考虑,一种疾病必定存在一个主方,一个方剂也必定存在主药。王劲红教授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认为每个病人都有自身的基本病因、病机以及变化规律,在治疗过程中也应该存在不同的主要治疗方法和药物[7]。故在针对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也提出先辨病后辨证,提高对辨证的重视,不但要结合患者疾病的基本发展变化,从整体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可以结合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具体症候实施辨证治疗,以此实现辨病基本方法以及辨证方药的结合应用,更有助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8]。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在中医辨治中归为“眩晕”“胸痹”“心痛”“心悸”“真心痛”等范畴,在治疗中多以调补肝肾、平肝潜阳、益气养血、化痰活血等为治疗大法。在王劲红教授指导的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方法中,将高血压诊断为“眩晕”,主要为本虚和虚实夹杂证,以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在其治疗过程中基本方药则以平补肝肾为主,并结合潜阳熄风、祛痰化瘀,以此对患者实施辨证治疗,在和缓平稳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可以对患者临床症状实施改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又如冠心病,中医辨治为“胸痹心痛”,主要为心脉痹阻所致,依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辨病治疗基本方为活血理气止痛,并结合温阳化浊宣痹,治疗实现辨病和辨证结合,有助于促进患者胸痹心痛症状的缓解,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另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中医诊断为“心衰病”,由本虚标实所致,治疗基本方为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同时结合辨证治疗,老师在针对这一类型疾病患者治疗中,主张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拟基本方:黄芪30 g、党参30 g、丹参30 g、益母草30 g、白术15 g、茯苓15 g、桂枝9 g。方中以人参、黄芪、桂枝为主,主要作用为益气通阳;丹参、益母草则为辅,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作用;另外加上茯苓、白术的健脾利水功效以及益母草活血利水功效,多种药物结合使用,能够有效针对“心衰病”病机实施治疗。阳虚严重患者,可以加上15 ~30 g 附片(先煎30 分钟),以起到温阳散寒作用;阴虚患者,可以加上玉竹、麦冬,以起到养阴补阳之功效;瘀甚加桃仁9 g,红花6 g;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加上麻黄9 g,细辛6 g,以起到助阳散寒功效。在这一治疗方法应用下,对患者心功能和临床症状起到显著改善效果,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王劲红教授提出的辨病结合辨证治疗,对于心血管疾病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对患者症状实施改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

3 益气养血和行气活血结合缓解病痛

中医结合“胸痹心痛”的发病机制,将其分成六种证型实施辨证,分别为痰阻血瘀、热毒血瘀、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王劲红教授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其总结为临床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气滞心胸、阳虚寒凝多见。在治疗中结合痰湿、血瘀发生原因,对其实施益气养血、化痰祛湿、行气活血治疗,以采用多方式、多靶点的治疗方法,实现对患者冠状动脉以及微循环供血等的改善,并有效抑制炎症发生,实现对心脏重塑的防治等。在这一治疗理念中,王劲红教授将中医药的整体治疗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

王劲红教授认为,痰瘀即为气血津液不归正化所致,出现的主要原因即为气血失于健运,另外加上五脏虚损所致。因此在其治疗中,着重补气血之虚,行气血之滞,以此实现气血调畅,进而促进痰瘀自消,并归结此治法为:“见痰(瘀)休治痰(瘀),气血是关键。”中医治疗冠心病之“胸痹心痛”或心律失常之“心悸”,经常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联合生脉散及丹参饮等实施治疗,主要作用即为补益气血,对患者气血实施调节,进而起到消痰散瘀之效。常用药物:人参15 g、黄芪30 g、川芎12 g、丹参20 g、檀香6 g(后下)、砂仁6 g(后下)、法半夏12 g、麦冬15 g、五味子12 g 为基础方,可随临床症状加减。

王教授在胸痹治疗中,多采用黄芪、当归、丹参、木香以及檀香等药物,其中黄芪味甘,在药物领域中占据“补气药之最”地位,尤其是在补气和补血方面功效显著。曾有“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气虚则推动血液运行动力减弱,日久致血瘀,血瘀阻滞心脏脉络运行,不通则痛,故见胸痛,须补气行气。”当归则具备益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功效。两者配伍使用,可以起到补血、活血、补气的功效。《吴普本草》中提出“治心腹痛。”通过这一点可以发现丹参在心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清心止痛之效。黄芪和丹参配合使用,不但能够产生行气活血的功效,对心痛实现显著改善,也可以产生益气养血的功效。对王教授治疗胸痹相关药方进行总结发现,还多采用“香橼、白芷”“车前草、白术”“白芍、郁金”“龟甲、生地黄”“白芍、三七”,通过这些药方可以发现,王教授认为在胸痹治疗中,痰湿、血虚、阴虚以及瘀郁辨证也同样非常重要,在临床使用的功效为祛痰化湿及养阴活血。王教授在胸痹病治疗中的新药方,主要是起到行气补气以及活血行血之功效,这些不但是王教授在长期治疗胸痹疾病中所积累的经验,同时也为胸痹病患者的临床用药以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对于临床用药具备一定指导价值。

4 合理应用络病理论强化疑难杂症治疗

王劲红教授也非常推崇采用络病理论治疗疑难杂症。基于中医发展历史来看,络病理论经历了三次较大发展,首次是在《黄帝内经》中提出,定义了“络”的概念,并初步探讨了经络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方法,为之后的络脉以及络病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辛温通络、虫药通络用药方案,并提出了大黄䗪虫丸、鳖甲煎丸等部分络病治疗药方,为络病的辨证治疗提供了方向;最后为叶天士所提出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实现了对络病治法用药方案发展的推动,且将络病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王劲红教授认为人的经络系统遍布全身,“经脉”作为其主要路径,多存在于机体内部,贯通上下,起到沟通内外的作用;“络脉”则为主路所分布出来的辅路,主要是在机体表面,在人体纵横交错。在络脉的纵横交错分布之下,将人体内外以及各个脏腑等均联结为了一个整体,因此提出加大对络病理论的应用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脉络病变发生发展历程,且对其辨证论治规律有所认识,并可以为疑难杂症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可将冠心病、脑卒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前列腺疾病、肿瘤等均看成中医学说中的“络脉”。

王劲红教授提出“络脉”的重要作用是经脉“运行气血”的功能,因此结合络脉的运行气血差异将其分成两个系统,分别为“经气环流系统”和“心脉血液循环系统”,前者末端网络分支称为“气络”,后者为“脉络”。气络运行的是经气,可以对外来毒邪侵袭产生一定抵抗作用,进而可以对人体多种功能实施调节,实现对相关生理、病理信息的传达,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脉络运载对象为血液,以起到供血供氧的作用,实现渗灌营养,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现代医学的血管系统功能类同。在两者应用下,可以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王劲红教授在临证实践中善用络病理论指导。络病病理变化重点是在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等上,因此在络病患者治疗中,基础即为通络,针对当前临床络病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发现主要为两大法则,即为祛邪通络及扶正通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王劲红教授常以辛味之药温经通络,如桂枝、小茴香、独活等;对胸腹疾病患者治疗中,通常是实施行气活血通络治疗,如使用丹参、砂仁、檀香等;对于肢体病症患者治疗中,通常是实施舒筋通络治疗,如使用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等;对重症顽疾患者治疗中,通常是实施入络搜剔病邪治疗,如使用全蝎、蜈蚣、地龙、水蛭等;对补虚通络患者治疗中,通常是给予血肉有情之品治疗,如鹿茸、龟板、鳖甲之类。

5 结语

跟师王劲红教授的过程中,让我学到了很多之前并不了解的知识,在和老师交谈过程中,我也能够了解到老师在读经典、学习中所掌握的好方法,不断探寻新的治疗理论和方案,进一步深化了我对中医学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纠正了自身理解过程中所存在的部分偏差。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王劲红教授对于中医学的热爱和对患者的仁爱之心,她始终将解除患者病痛为己任,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进而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在带教中,王劲红教授始终认真负责,以无私奉献的态度,实现对中医学的传承,将自身在中医实践中所获取的中西医互补互益、辨证与辨病结合、益气养血和行气活血结合以及络病理论等均积极分享给每一位学生。对于王劲红教授的倾囊相授,我十分感动。王劲红教授也经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在未来我也将会沿着王劲红教授引领的道路,不断去实践、不断去总结,不断去创新,以振兴中医作为自己的责任,用心去研究。让中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忘根本,积极创新,做一名真正的中医传承人。

猜你喜欢

络病胸痹教授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基于络病学说从瘀论治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基于“络病理论”从瘀论治中风
刘排教授简介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辨证施护胸痹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