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倪爱仁:半山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守望者

2024-05-14傅青

杭州 2024年6期
关键词:半山立夏研究会

文 傅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倪爱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半山人。因为一份浓厚的桑梓情怀,51 岁那年他主动接过父亲的衣钵,倾尽半生心力,不计报酬,不求回报,醉心于半山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

重建半山娘娘庙

杭州上塘河畔、半山脚下一带,是倪爱仁地理上的故乡,也是他的精神原乡。倪爱仁年近八旬,在他心里,半山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事实上,这并非是他爱屋及乌、刻意美化的想法。这里有丰富的人文遗迹,有厚重的历史底蕴,有遮天蔽日的林海,有高耸入云的山岳,还曾有过声名赫赫的“铁老大”——杭钢。

倪爱仁传承半山文化的缘起,得从父亲倪洪校和半山娘娘庙说起。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家住半山桥村的15岁倪氏闺秀托梦给南逃至半山一带的康王赵构,表示愿施计助阵。第二天,南侵的金兵果真遭遇了漫天风沙,宋兵反攻成功。得救的康王由此定都于杭州,成为宋高宗后,便封倪氏闺秀为“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并在皋亭山半山腰处立庙塑像。千百年来,娘娘庙屡修屡废,但香火从未中断。20世纪90年代,娘娘庙年久失修,残破得只剩摇摇欲坠的山门,1993年在倪洪校的奔走下,娘娘庙得以重建。

彼时的半山娘娘庙,虽只有一间屋子大小,但慕名而来的香客络绎不绝。忙不过来时,倪洪校常常喊倪爱仁来娘娘庙帮忙,还时不时顺嘴说上几句半山的历史渊源。无心插柳柳成荫,深受父亲影响的倪爱仁对半山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年后,父子俩费尽心血,又在原有基础上把娘娘庙扩建至1500平方米,历经千年岁月淘洗的半山娘娘庙终于大放异彩。

1999年倪洪校因直肠癌去世。生前他一再嘱咐儿子,半山文化不能断。那一年,倪爱仁所在的单位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恰逢减产减员,倪爱仁提前退休,接替父亲掌管了娘娘庙的钥匙,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文化苦旅”。

恢复半山泥猫技艺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不仅为了半山娘娘庙,也不仅为了圆父亲的梦,还为挖掘、弘扬和保护半山文化,2002年5月24日,倪爱仁联合半山一批民俗文化爱好者,筹建了皋亭文化研究会,成为了注册在案的民间公益组织,由倪爱仁任会长兼法人代表。

倪爱仁成立皋亭研究会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恢复半山泥猫这一传统技艺。半山一带向来盛产蚕桑,但鼠害厉害,相传半山娘娘从小就有养猫护蚕的习惯。传说半山娘娘殁后,庙堂里常出现黑、白、黄等七种不同颜色的神猫。养猫需成本,半山倪姓后裔就想到用泥塑神猫吓退老鼠。因制作精美、造型活泼,半山泥猫不仅成为了半山一带乃至杭州蚕农的吉祥之物和民俗特产,还渐渐成了艺术品。

半山泥猫最大的特点在于双面,站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到它的脸。彼时,制作半山泥猫的老一辈手艺人均已去世,泥猫技艺失传已有60多年。传统手艺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声匿迹,恢复半山泥猫技艺迫在眉睫。痛心疾首的倪爱仁带着皋亭文化研究会同仁,一次次去外地考察各种泥猫制作技艺,一次次向媒体和社会各界呼吁,一次次奔走协调,终于引起了政府重视。在专家的努力之下,半山泥猫的特色和工艺终于从史料中被一点一滴搜寻了出来,尔后专家们又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复原了这门老手艺。

如今的半山泥猫,已成为半山民俗特色之一。为不让半山泥猫制作技艺断代,拱墅区专门培养了几位制作泥猫的年轻手艺人。泥猫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名称就叫做“半山泥猫”。2006年到2008年这三年间,半山泥猫相继被列入区级、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倪爱仁很是欣慰。

挖掘半山立夏习俗

2006年立夏日,省内外18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半山娘娘庙前百余斤乌米饭被老百姓一抢而空的新闻,消失的半山立夏习俗重新回归老百姓视野。这条新闻的爆火并非毫无由来,其缘由自然要说到倪爱仁和皋亭文化研究会。

立夏在每年农历四月、阳历5月6日前后。这天之后,温度节节攀升,草木庄稼开始欣欣向荣,繁忙的农耕由此开始,立夏也是夏天到来的标志。在倪爱仁小时候,大家都把立夏当作重要的节日——摘蚕豆、挖鲜笋、吃乌米饭、烧野米饭、称人……这不只是传统民俗活动,还寄托着身体健康、防蚊虫叮咬的美好寓意。随着城市化推进,半山立夏习俗慢慢消失,但老一辈半山人一直对半山立夏习俗念念不忘,对立夏习俗的消失惋惜万分。

▲ 倪爱仁与半山泥猫

为恢复半山立夏习俗,倪爱仁和皋亭文化研究会成员自2006年开始,每年立夏日都在半山娘娘庙前免费分发乌米饭。半山立夏习俗名声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皋亭文化研究会渐渐负担不起这笔开支。好在政府越来越重视,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还在烧乌米饭基础上,每年在半山森林公园举办“半山立夏节”。市民游客除了体验传统民俗活动,品尝半山特色美食,还能看到泥猫、灶头画、微型风筝、天竺筷、剪纸等半山特有的非遗产品。半山立夏节逐渐成为半山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最让倪爱仁得意的是,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名录。半山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立夏习俗”的主要传承地,也参与了此次二十四节气的联合申报。这意味着,半山立夏习俗和这部专门用于农事指导而订立的历法一起走出了国门,得到世界的认可。

20多年来,倪爱仁还呼吁过重葺衣锦桥和显宁寺,恢复半山桃花坞景点,绘制《半山风景图》,为半山、龙山和虎山三大公园连通劳心费神……“只要我活着,我就会像父亲一样,为半山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这是我莫大的荣幸。”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76岁的倪爱仁仍全心全意守护着民俗文化的火种,孜孜不倦地为半山文化辛勤耕耘着。

猜你喜欢

半山立夏研究会
月泊半山温泉度假酒店
立夏喽,碰碰蛋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立夏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波兰睡眠研究会
立夏
王安石
第九届亚洲睡眠研究会大会
峨眉半山七里坪 邂逅半山梦幻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