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2024-05-14魏林
魏林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南京 210046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普遍,是指由于外界撞击、摔伤、磕碰等直接或间接暴力原因作用于下肢长管状骨而导致下肢胫腓骨折断、碎裂等[1]。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交通意外事故频发,使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以及生活行动造成诸多不便,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还会导致患者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2]。现阶段临床治疗此类型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传统钢板内固定术疗法应用广泛,能有效复位骨折部位,提高内固定效果,促进术后关节康复。但手术治疗时间长,对患者创伤较大,术后容易增加切口感染、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风险,影响预后[3]。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一项新术式,在坚定内固定的同时,有效克服了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缺陷,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骨愈合[4]。本次研究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40 例。纳入标准:经MRI 等影像学检查,与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诊断标准相符;满足手术指征;患者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年龄<20 岁;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疾病;妊娠期、哺乳期特殊期女性;合并精神、语言沟通障碍;急性感染性疾病;合并多发性神经疾病;研究中途脱落者或研究依从性较差;其他不满足研究要求。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各70 例。
对照组接受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选择适宜的体位,首先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处理,对患者行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骨折处行一切口,剥离周围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借助C 型臂X 线机复位骨折端,插入钢板并拧紧螺钉,观察内固定处理效果满意后关闭手术切口、包扎,并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切口感染,连续使用3 d。
试验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步骤如下:摆正患者体位,给予常规消毒,提供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遗留骨折残渣进行细致、彻底清创。在C 型臂X 线下复位骨折端,采取小切口切开复位,做股前外侧纵形切口,使断端暴露,将骨折软组织剔除后,做切口于大转子顶线向近处,彻底显露大转子,顶点插进导针,在X 线透视下对导针位置是否合理精准进行探查,扩髓处理并置入髓内钉。骨折远端与近端分别置入2 枚锁钉。若为胫骨骨折,需于胫骨结节和膝前髌骨下做切口,暴露髌韧带,纵行切开,复位断端,将髓内钉固定于髓腔处,保证定位准确,骨折复位正确、固定牢固,冲洗清理完毕后,缝合关闭切口。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切口感染,连续使用3 d。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重要指标:包括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5]。②膝关节功能:评估工具为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将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肌力分别记为30 分、22 分、18 分、10 分、10 分,分数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正相关。③疼痛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纸上划一条横线(10 cm),无痛为0 分,剧痛为10 分,分值愈高疼痛程度愈剧烈。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固定物断裂、切口感染、关节功能障碍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两组间比较差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男39 例(55.71%);平均年龄(47.27±6.54)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44 例,坠落伤14 例,重物砸伤12 例。试验组患者男38 例(54.29%);平均年龄(47.51±6.29)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42 例,坠落伤16 例,重物砸伤12 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手术重要指标对比 试验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长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重要指标对比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试验组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肌力等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术后疼痛度评分和关节恢复时间对比 试验组疼痛度评分和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疼痛度评分和关节恢复时间对比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高于试验组的4.29%(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是一种创伤性外伤骨折,在全身各部位骨折中占比较高,多由直接暴力引发[6],若未得到及时处理,会导致骨折愈合不良,组织损伤持续加重,累及多关节组织,对患者下肢功能运动造成严重限制,极大影响了患者日常行为活动,对患者工作或生活造成困扰,增加临床治疗难度[7]。手术复位治疗是目前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主要有效手段,选择安全可靠的骨折固定术式对减轻术后疼痛、避免关节功能障碍、促进骨质愈合具有重要意义[8]。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在手术直视环境下骨折对位良好,能准确复位骨折端,通过钢板置入固定强度高,有利于骨折长度、旋转和轴位的恢复,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但此治疗方案术后易并发伤口感染,且软组织损伤风险也较高,会破坏血运,影响关节活动范围,术后创伤压痛明显,延缓骨折愈合,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还存在复发的可能性[9]。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是近二十多年新开展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其优化了骨折内固定手术步骤,可有效控制骨折部位旋转剪力以及纵向加压,并且手术创伤更小,能有效保护局部血运状况,减少软组织剥离,有利于骨折愈合。本次研究在试验组中应用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重要指标、术后VSA 评分、关节恢复时间均更低,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更高(均P<0.05),结果与石志鹏等[10]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印证了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能明显减轻对患者的伤害,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提高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29%)低于对照组(22.86%)(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也具有显著优势,试验组患者只存在个别轻微术后感染,而对照组发生固定物断裂、关节功能障碍的概率较高,预后效果不够理想。
总结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优势如下:①保护骨折端血运。在骨折复位治疗中,不破坏其生长发育环境,保护骨供血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得益于骨科医疗技术和理念的发展精进,保护骨折断端局部血运状况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者的重视。和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更重视骨生物学特性,最大程度减少遮挡因素,能有效保护骨折部位血运。②减少近端骨膜和周围软组织剥离损伤,使骨膜完整、连续保留,改善骨折断端血运。③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为轴心固定,使髓内钉负荷轻,能促进断端恢复。④通过近、远端固定结合,稳定主钉与远近钉结构,预防髓钉变形,固定效果不佳。⑤保持髓内钉和软组织接触面,保护骨折组织强度、弹性,为骨折愈合生理应力提供良好生物环境,降低术后不良风险。另外,髓内钉可有有效保持肢体长度,抗压缩性和抗旋转性俱佳,对患者早期负重训练提供有力条件。即使对复位效果不满意,也可以切开切口,尽量减轻损伤,避免感染,防止远端移位,治疗安全性可行性较高。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的研究样本量较少,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深入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运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优势显著,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