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4-05-14郭丽丽甘丽卿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3期
关键词:胸痛流程满意度

郭丽丽,甘丽卿

厦门市中医院急诊科,厦门 361006

胸痛是医院接收急性胸痛患者的主要部门,急诊科需要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准确地做出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采取有效救治与干预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改善疾病预后[1]。当前,临床上针对急诊胸痛患者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诊疗模式,包括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等,均可保证患者入院后及时得到有效救治,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提升,但是现有急诊护理流程科学性不足,无法保证各环节有效衔接,甚至会延误疾病诊疗时间[2]。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接诊、分诊、诊断、治疗等环节时间,确保患者及时获得诊断与救治,提升急诊救治工作效率,降低疾病死亡风险[3]。本研究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 年1—12 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80 例急诊胸痛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与体征均符合《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中国专家共识》[4]中相关标准;②急性发病收入急诊科救治;③急性胸痛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12 h;④病历信息准确且完整,可配合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并发精神障碍、认知异常而无法配合救治与护理;②非病理性因素诱发胸痛症状;③合并其他部位剧烈疼痛;④中途失访。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依据随机信封法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划分,各4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流程急诊护理,实施流程: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展病史、疾病症状调查,持续监测心率、血压等体征指标并准确记录,协助患者完成化验、抽血等检查,确定疾病诱因,制订个性化抢救方案。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流程:(1)准备阶段,组织急诊科护士定期接受胸痛抢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升护理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强化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建立安全、法律及风险意识,定期通过模拟演练方式提升急诊科医护人员协作能力,同时,对急救相关器械、物品进行定时检查,保证药品充足且在有效期,医疗器械可正常运行。(2)优化抢救流程,针对自行入院患者,护士需仔细倾听和记录患者主诉,结合临床症状、既往病史、疼痛特征及体征指标对病情做出准确评估,快速完成分诊,结合病因进行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胸痛分类,对其风险因素加以评估,上述流程在5 min 内完成,同时,协助患者接受胸片、心电图、血气检查,保证患者快速得到救治,开通静脉通路,配合吸氧、体征监测等基础性护理。针对转送入院患者,需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组织人员、准备物品器械,白天1 min 内出车,晚间3 min 内出车,途中经电话联系现场询问患者情况,初步判断病情,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到达急救现场后立即建立呼吸通路,给予吸氧治疗,3 min 内完成现场血氧、血压检测,5 min 内建立静脉通路,10 min 内完成血氧检测和病情评估,协助医师开展抢救工作,患者转运期间与院内联系并沟通患者情况,患者达到科室后10 min 内完成心电图检查,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并协助医师开展救治。

1.3 观察指标 ①急诊救治措施耗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急诊救治措施耗时情况,包括:急诊分诊、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路、心梗三联、溶栓治疗时间等。②不良事件:对比两组患者各类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③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后,借助科室自行编制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检查流程、护理目标、服务意识、护患沟通等满意度加以评估,单项合计100 分,分值随护理满意度提升而升高。④抢救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有效率、转院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经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男30 例,女10 例;年龄48~72 岁,均值(54.23±4.53)岁;发病-就诊时间1~10 h,均值(5.23±1.23)h;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14 例。心绞痛16 例。心肌炎10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50~71 岁,均值(54.18±4.47)岁;发病-就诊时间1~11 h,均值(5.31±1.18)h;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13 例、心绞痛18 例、心肌炎9 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1 两组各项急诊救治措施耗时对比 观察组急诊分诊、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路、心梗三联、溶栓治疗时间等急救耗时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急诊救治措施耗时对比(min)

2.2 两组急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急诊救治护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急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检查流程、护理目标、服务意识、护患沟通等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

2.4 两组抢救结果指标对比 观察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转院率及死亡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抢救结果指标对比 [例(%)]

3 讨论

急诊胸痛是一种胸部放射性疼痛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为常见病症,该疾病主要诊断依据为心肌缺血性胸痛症状,以紧缩性、突发性、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疾病性质,且症状频繁发作,单次持续时间较短,伴随心脏骤停等症状,若患者突感乏力、头晕症状,需考虑心肌缺血可能,并针对特殊表现给予及时、积极处理[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高效的急救护理方案,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急诊护理团队专业性,规范急诊护理流程,提升医疗资源整合与科室协作效率,以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实现疾病预后改善[6]。以120 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论证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的作用,结果证实,优化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本研究证实,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急诊分诊、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路、心梗三联、溶栓治疗时间等环节耗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郭贝祖[7]研究结论一致。原因在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模式下,护理人员可定期接受急诊胸痛相关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有利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与救治操作技能的提升,使其在接诊患者后快速开展病情评估、检查与基础性护理等工作,进而保证胸痛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与护理,缩短各个环节时间窗。

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合[8]。原因在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模式强调各环节护理人员之间高效配合,实现岗位明确分工及人员优化配置,严格控制各项操作时间节点,提升抢救治疗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有利于规避潜在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期间,急诊护士能够持续观察患者心理、情绪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减轻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而提升患者配合度,避免不良情绪对于救治、护理工作造成影响,规避护理差错事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检查流程、护理目标、服务意识、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卢莹[9]研究结果相符合。原因在于,针对急诊护士开展的胸痛抢救护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可以保证其在接诊急诊胸痛患者后,对其病情危险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并为医师提供有效协助,以提升患者安全性,进而得到患者与家属的信任。急诊护士在与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能够主动倾听其主诉,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对候诊患者给予病情分类和评估,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可通过深呼吸等方式,指导患者放松情绪,告知家属鼓励和陪伴患者以提升其安全感和护理满意度,特别是院内转运期间,护理人员能够指导患者、家属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明确院内转运及各项检查目的、流程,保证转运过程顺利、安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患关系,有效达成护理目标。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转院率以及死亡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与黄训平[10]研究结论一致。原因在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医护培训为基础,保证胸痛救治工作的规范性与及时性,减少各环境等候及沟通时间,从而提升救治有效率,相较于传统护理流程,该模式能够保证患者病情的详细、准确评估,在落实各项抢救措施基础上,预判潜在风险,以规避患者死亡风险,降低转院率与病死率。同时,急诊护士能够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为指导,快速反应并建立绿色通道,快速掌握患者个人信息与疾病情况,为医师开展抢救治疗提供协助,提升患者病情稳定性,降低疾病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模式应用于急诊胸痛抢救治疗中,可缩短各环节所需时间,规避不良事件风险,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应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胸痛流程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有些胸痛会猝死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