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宣传教育创新利用与实践探索

2024-05-14吴巧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吴巧霞

摘 要:博物馆是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提升博物馆的活力,增强其对当代人的影响力,是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文章以莘县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梳理文博资源、阐释文物价值、创新展陈方式、观众互动体验、搞好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利用的改善措施,让观众了解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学习文博知识、陶冶情操,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政育人的作用,以促进博物馆宣传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教育;创新利用;实践探索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24

1 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现状

莘县博物馆成立于2008年12月,新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文物8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83件,包括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3件、三级文物69件,品类涉及陶器、瓷器、玉器、丝绸、钱币、木器、石刻、铜器等。一楼为石刻展厅,二楼为历史文物展厅,三楼是历史文化展厅,展示了莘县悠久灿烂的文化,是莘县历史的缩影,观众在莘县博物馆可以了解莘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充分发挥了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

2 存在的问题

2.1 博物馆藏品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博物馆通过藏品让观众了解文物基本信息,莘县博物馆日常展陈仅通过静态展示普及文物知识点,在准确挖掘文物价值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基础设施简陋、展陈方式单一,有待创新

莘县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做好文物的基础展陈工作,让参众了解馆藏展览内容。从整体上看,展厅面积小,展陈方式多采用展柜展品、图文结合的形式,基本陈列展没有讲解,观众自行参观,观众的参观兴趣不高。

2.3 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针对性不强,观众互动性有待提升

教育活动一般在春节、国际博物馆日等特定时间举办,没有形成品牌。活动形式一般为流动图片展览、提供咨询服务,观众互动性有待加强。

3 改善措施及取得成效

3.1 梳理资源,摸清家底,为文博宣传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莘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莘县红色文旅资源课程化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分工要求,县文旅局组织文史专家、文博骨干人员对全县的文博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摸排与梳理,摸清了全县文博旅游资源家底,为加强莘县文博旅游研究和宣传工作,讲好莘县故事,弘扬莘县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共梳理文博资源214件(处),其中文物资源184件(处)。

馆藏文物资源79件:国家一级文物1件,即石函;国家二级文物13件,即唐张洪墓志、唐朱元墓志、唐三彩俑、唐驮俑三彩马(图1)、黄底织金提花缎吉服袍(图2)等;国家三级文物65件,即墨文墓志砖、单弦纹铜镜、岳万阶墓志铭、双系青釉罐、郑板桥书“仲子庙”匾额(图3)、清代制诰等。

文物保护单位32处:孟洼遗址(含汉墓群)(省级,图4)、莘县相庄遗址(省级)、发干故城(市級)等古遗址7处;韩氏家族墓地(全国重点)、王旦墓(省级)、张庄古墓(省级)等古墓葬7处;莘县文庙(省级)、朝城清真寺(省级)等古建筑5处;石刻1处,即莘县莘亭伊尹耕处碑(市级);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省级)、马本斋烈士陵园(市级)、苏村战斗纪念地(市级)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处;其他1处,即莘县铁钟(市级)。

不可移动文物点73处:舍利寺遗址等古遗址7处;西关村孙善墓等古墓葬18处;西关村孙氏家庙等古建筑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即红庙革命旧址;毕屯村三界碑等碑刻38处。

博物资源30处:莘县博物馆、莘县燕塔非遗展馆、山东手造莘县献礼展示体验中心、李学明美术馆、莘县西瓜博物馆、朝城博物馆、中华海峡两岸酒器博物馆、徐庄镇纸坊乡村记忆博物馆(村史馆)、曾广福纪念馆、莘县革命历史陈列馆暨苏村抗日阻击战陈列馆、大张家镇安楼村乡村记忆博物馆(村史馆)、大张家镇东仓村乡村记忆博物馆(村史馆)等。

这些文博资源是近年来莘县文博保护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现,是引领社会各界重新认识文物价值的依据源泉,对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推动莘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守护好、展示好、传承好莘县文博旅游资源奠定了基础保障。

3.2 创新展陈方式,讲好文物故事,积极承担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职责与使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生动传播

3.2.1 利用声光电技术创新展陈方式

生动形象地展示藏品可以提高观众的参观兴趣,达到大众化的宣传效果。例如,在郑板桥书“仲子庙”匾额展柜中,文理粗糙的板材有些沉闷乏味,经过暖光的照射后,呈现出明亮流动的神韵,使观众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从而拓宽了陈列艺术的表达空间,更生动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承担起文化传播及社会教育的职责与使命。

3.2.2 做好文物讲解工作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文化教育工作的最前线,讲解员就是观众的老师。”这是国家文物局前局长王冶秋同志在1956年全国地志博物馆会议上的讲话,阐明了讲解作为沟通听众与文物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讲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文博馆的宣传效果,影响着文博馆的工作质量,怎样运用准确、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讲解,让听众在观展过程中既增长文化知识,又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得到美的享受,是新形势下赋予文博讲解员的全新要求。

①做好文物讲解培训工作。为传承宣传好莘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制定了《莘县文博旅游讲解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3月4日,“莘县文博旅游讲解志愿服务培训班”在文庙景区非遗展馆开班,来自燕塔景区、美术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文博旅游讲解志愿者等20余人参加了培训(图5)。此次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首先从如何拓展文博基本知识、提升讲解员基本素养、因人施讲等方面进行解读,然后参训人员现场演示并接受一对一指导。通过培训,培养锻炼一支集专业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文博旅游讲解志愿服务队伍,为进一步传承展示好莘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②讲好文博故事,准确阐释文物价值。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必须熟知展馆的每一件藏品,包括名称、类别、来源、外形以及价值都要熟稔于心,讲解涉及的历史文物描述准确,历史故事有较权威的来源,相关时间、人物、情景等有可考的细节。首先,掌握讲解词的写作技巧。组织讲解词时要多用简单句、少用长句,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力求高深的知识通俗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人一听就懂,同时力求语言生动形象,使听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其次,每一场讲解都要选择几件藏品作为精讲内容,不仅对所讲藏品了解透彻,而且对于其背景也要有所了解,挖掘文物多方面价值和文化内涵,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前提。

③以观众需求为导向,重点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例如,在讲解驮俑三彩马时,要对唐三彩的起源、工艺等加以了解,介绍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因其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在古代是明器,用于殉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唐三彩关注的增多,以及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人们热衷于将其作为文房陈设,是馈赠亲友的良品。深入浅出地把藏品的内涵宣讲出去,再具体解说驮俑三彩马的基本情况,从而达到宣传馆藏文化的目的。总之要理清解说的思路,安排好先后顺序,每一句话都要有很大的信息含量,富有新意,避免啰唆和重复,要运用各种方法,立体化彰显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让听众乐于接受你的解说,收到资政育人的效果。

3.3 锁定目标观众,参与体验互动,精准输出文物基本信息与时代价值,搞好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举办合适的互动体验活动,做好前期调研,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跨越时空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3.3.1 亲近历史,参与互动,组织开展碑刻拓片制作体验活动

莘县非遗展馆组织开展碑刻拓片制作体验活动,来自莘县实验第二小学校的师生们走进文庙非遗展馆,现场体验碑刻拓片制作技艺的魅力。金石传拓技艺传承人白兴亮应邀为拓片爱好者和学生们传授拓片制作技艺,白老师从传拓技艺工具材料的准备、拓片操作的程序和步骤、拓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拓片的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和现场演示,学生们边聆听、边体验、边实践,白老师还不时地手把手指导,同时提醒同学们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点。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体验实践,一张张拓片展现在大家面前。制作完拓片,同学们很有成就感,幸福的笑脸上洋溢着自豪。参与活动的学生说:“我很喜欢这种动手制作拓片的体验活动,感觉历史离我们更近了。”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师生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感,让大家了解拓片的制作工艺,亲近历史,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3.3.2 提炼主题,寓教于乐,组织开展“行走的博物馆”文物科普进校园活动

组织开展“聆听红色故事  践行信仰人生”文物科普进校园活动。甄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做成易于宣传的图版,整理的文物项目有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马本斋烈士陵园、苏村战斗纪念地、冀鲁豫军区旧址暨朱德故居、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准备会议旧址、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中共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耿楼烈士陵园、西寺烈士陵园、中共冀南区抗日烈士陵园等,将这些图版打造成“行走的博物馆”,充分利用陈列展览语言,讲好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回顾历史背景,讲述英雄事迹,解析人物情感,传承革命精神,从而达到“缅怀先烈祭忠魂,抚今追昔思奋进”的展出目的。英雄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用行动诠释爱国精神,再现“担当有为、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他们的信仰镌刻在赤胆忠心的征程中,在民族危亡、国家动乱的年代,他们以理想信念为火炬,以使命担当为标杆,为真理、为人民、为民族不懈奋斗,虽九死而其犹未悔。“行走的博物馆”让师生们了解了家乡的红色底蕴,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文物的时代价值植入学生内心,让每一个孩子的血脉里奔腾着骄傲自信的中国红,让红色文物里的信仰熠熠生辉!“行走的博物馆”打造群众身边的博物馆新高地,激发本地文化认同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树立文化自信。

3.3.3 强化细节、创新利用,让博物馆成为文旅融合的前沿窗口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文化服务功能的拓展,博物馆的旅游化利用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文化服务产品。博物馆旅游建立在博物馆文化设施基础之上,通过旅游产品供给和文化服务让观众体会到各类藏品传达的文化遗产理念和价值,使一般的游览观光上升到高质量的文化旅游欣赏活动。莘县相继推出了“莘县人游莘县”文旅惠民直通车、“引人入‘莘精彩呈‘县”系列旅游线路,开展黄河生态文化骑行游、红色文化乡村游、五谷耕“莘”休闲观光游、“寻文化根脉,觅红色足迹”党建研学游等不同主题的游学活动。让博物馆融入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使博物馆旅游成为莘县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莘县形象的展示窗口,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实在在地践行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保护工作理念,收到了“文物活了,景点亮了,百姓乐了”的预期效果。

4 结语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是浓缩自然、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文博人要心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构建富有莘县特色的文物創新生态体系。

通过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充分展示地方优秀文化,极大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将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做到了让民族文化润养社会,博物馆“文化惠民”,推动县域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博物馆学概论》编写组.博物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社出版社,2019.

[2]齐吉祥.这个历史太有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

[3]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Z].2021-11-30.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初中物理体感实验对促进视力障碍学生学习物理的实践探索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