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6-12-12王红楠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王红楠

摘 要: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民俗文化。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语文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因此,语文就做为传承我国丰富民俗文化的载体,实现了民俗文化传承与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有效的传承了民俗文化。因此本文将对民俗文化传承和中专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从而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承;中专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语文作为传承我国传统知识的重要载体,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民俗文化的传承进行融合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文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可以使我国年轻一辈更加广泛的接触各种古老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传承我国民俗文化的目的。因此中专语文教师就应该对此更加重视,以此来培养出具有文化素养的全方位人才,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民俗文化传承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课文。在中专的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的年代都比较久远,并且还有不少是众多文学作品中的著作,由于这些课文具有一定的年代性,因此其文学性是极强的。在中专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作家的著作,比如鲁迅、曹雪芹、郁达夫等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描写了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虽然他们生活的年代我们是不可能去体验的,但是学生可以从民俗的角度出发,以此来对文章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快速找到那个年代与当代社会的共同之处。比如郁达夫的文章《故乡的秋》,其中描写了北国的秋、江南的秋,通过这些对景色的描写学生就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并且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解作者的背景以及写作的背景,从而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进一步了解当时是怎样一种状况,在文章中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民俗文化融入到中专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帮助学生靠近作者的思想,在不断提升语文学习效果的同时,还传承了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可谓是一举两得。

2.营造文学氛围。近年来,由于国外节日不断地传入中国,比如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等,就使得我国的年轻人对其越来越重视,从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有的年轻人还会忘记一些传统节日的存在,这对于我国的民俗文化传承来说是很可悲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将我国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以此来矫正学生的文化态度,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渐渐地爱上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意义,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第二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讲述这两个人的生平事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端午节,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以此来营造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为课堂增添趣味性。中专时期的学生大都是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他们尚未接触过的地方充满着探索的欲望,然而由于当前语文课堂沉闷、严肃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渐渐的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这就导致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此外,由于中专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的树立起来,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上各种事件正确的判断力以及辨别力。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一些具有丰富哲理的民俗故事,赋予课堂浓厚民俗文化色彩,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传承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还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积极活跃,让课堂变得趣味性十足,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供帮助[]。

二、民俗文化传承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将民俗故事引入课堂。在中专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在内容上都涉及到了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找出语文知识与民俗文化的结合点,并且有目的的将民俗知识引入到中专语文教学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以此来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公明仪对牛弹琴》的传统小故事,内容是:公明仪弹奏的曲子十分优美,很受推崇。突然有一天他看到不远处有一头黄牛,他就心想:音乐是没有界限的,为何不为牛弹奏一曲呢?于是他就对着牛弹奏了起来,但是牛对演奏一点反应都有,仍自顾自的吃草,这是有人就对公明仪说:“不是你谈的不好,而是你谈的曲子不入牛的耳朵”,于是公明仪就用琴模仿蚊子的声音,牛立刻就摇起尾巴、竖起耳朵让人真的听了起来。这个故事向学生传达的思想就是:真正会学习的人应该善于取舍,清楚了解学习的目的,从而使学习具有针对性以及时效性。通过这个小小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会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将作业与民俗文化形结合。由于中专学生还处在一个贪玩的阶段,因此就导致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如果在教师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做到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布置课下作业的完成度相对较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以此来提升课下作业的趣味性以及实效性,从而实现教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可以不留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利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自主的搜集相关民俗文化信息,让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了解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从而拓展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以此来不断提升中专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将地域文化列入语文教学课程。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并且每个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这些丰富各异的民俗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还是民族和区域特色文化的个性象征。因此,在中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中现有的民俗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进行乡土教材的编写,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比如云南的某一中专院校就将西双版纳的巴东文化渗透到了语文的教材当中,还因此出版了双语教材,不仅传承了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同时还增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语文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课文,还可以为课堂增添趣味性,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因此,中专语文教师就应该将民俗故事引入课堂,并且将地域文化列入语文教学课程,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洁.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郑毅. 冲突与调谐: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基本权利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3]庄清梅.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及其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马志颖. 民族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