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抒情散文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2024-05-14杨宇虹
杨宇虹
摘要:现当代抒情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能力有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此类作品,不仅有助于其感性思维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对相关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其情感表达力。在现当代抒情散文教学中贯穿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目标,不仅是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能力等要求相适应的举措,更是有益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达到提升自我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当代抒情散文教学;审美鉴赏
现当代抒情散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阅读教学,是教师以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抒情散文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从中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具体的现当代抒情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散文审美鉴赏的主体,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鉴赏活动中去,是推动学生能力建构的首要前提。只有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不断运转和创新。审美鉴赏能力是必须通过个体实践才能得到有效培养的,教学时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人,且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审美鉴赏兴趣
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抒情散文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作者情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情、行、意”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培养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和审美鉴赏能力,首先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欲望的催化剂,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个体对特定的活动或事物等产生的渴望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態度。除此之外,还要注重让学生真实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建立情感的桥梁,感悟作者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
例如在《春》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了解到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还能体会到朴实通俗,善用修辞的语言艺术和比喻,排比,拟人等写作手法的知识;其次,在对文本的鉴赏中,学生的“自觉鉴赏能力”也在逐步形成中,而这种能力具有可迁移性的,会在学生不自觉的应用中被延伸到今后相关的阅读活动中去。在学习《春》之后,将在抒情散文鉴赏中形成的能力运用迁移到课外阅读或写作中去,以学促思,以思展能,这正是发现美、鉴赏美并创造美的过程。
又如,“母爱”是史铁生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母题。在他的散文中有着不少对母爱的描绘,如《秋天的怀念》《我的地坛》等,通过史铁生对母亲的回忆,一个鲜活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秋天的怀念》记叙了“我”瘫痪之初母亲对“我”的呵护和理解,母亲不仅没有放弃因残疾而颇为暴躁的“我”,还每天注意着“我”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母亲这种“毫不张扬”的爱在《我与地坛》中很容易体会出来,母亲深知“我”不愿意被当做一个不正常的人来看待,也深知不能因为自己的担心而不让“我”出门散步,所以她只能在“我”出门前尽可能地帮“我”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我”长时间没有回家时也只是步履匆匆的在地坛中一圈又一圈的寻找,下次若“我”还是要出门也仍是默默做着准备工作。史铁生从他的母亲身上学会了坚强和乐观,但即使如此,在怀念去世的母亲时也不免发问:为什么上帝要这么早的带走母亲,不愿让她看见儿子的功成名就?我们不难从他对母亲的怀念中品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味道。所以教师可以将史铁生的散文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阅读诸多史铁生与母亲有关的散文,来形成一个小课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母爱的同时,描述自己的母亲和母亲对自己的爱。
在现当代抒情散文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美的概念,提升其对抒情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品味散文语言,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语言表达的是作者的处事态度和人文情怀,是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的优美语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可以抓住现当代抒情散文语言鲜活灵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文中独到的词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使他们更深层次地感受抒情散文的语言之美。但有些教师在讲解时容易将疏通文意与品味文章分开来讲,甚至遵循着如“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请找出喜欢的句子、分析句子、得出主题”这样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此机械刻板的分析并不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行之路,反而会让学生形成机械刻板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为了避免思维闭环,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就要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目标来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才会在锻炼中得到提升。
如,在对汪曾祺的《昆明的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个“领悟作者语言风格”的教学目标。作者拾取菌类、仙人掌、缅桂花等昆明雨季中常见的事物,语言清新自然,描写贴切。既有“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样的化用;同时又内含诸如“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这样的口语化表达;同时又借由“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这样一首应景诗,写出了四十年代昆明雨的寂静和学子们的苦闷和无奈。最后在探讨中明确文章长短句结合,口语和诗歌相融,典雅文言与质朴的方言相映成章,平淡自然却又意蕴深远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朗读,比如以优美、动情的音乐作渲染,或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所写之境,所抒之情,来引导他们透过作品美质的语言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深刻意蕴,感受这一般的景物是如何体现不一般的感情的,感受汪曾祺散文贴近生活,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
又如在《雨的四季》这篇散文中,作者抓住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向读者传达的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热爱。教师可以先从写作手法,文章结构,段落大意等方面进行讲解,然后将大自然的主题引入到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留心生活的情感。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大自然的视频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作者笔下的雨中大自然。
通过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品读散文,来完成对学生散文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散文语言,从而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美。
三、开展有效阅读实践,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体验对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要使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得到质的提升,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但只局限于理论层面的体验是不扎实,不彻底的。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应当重视对课外阅读以及课后作业的重视。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的设计,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同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補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并得到巩固。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在学习史铁生的抒情散文中,引导学生进行“母爱”主题的阅读,包括史铁生其他描写母爱的作品,以及其他作家的散文、诗词、小说甚至是优秀作文等,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教师还可以通过每周一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成习惯;在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进一步督促学生写成读书笔记,在班级间相互交流;在有所积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相应的作文,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另外还要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如教师教完《春》这篇散文后,可以开展为期三天的散文写作练习,第一天可以让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来模仿创作一篇文章;第二天,可以让学生跳出作者的写作手法,通过将其他散文大家的写作手法融合在一起进行创作;第三天就是自己对散文的随性创作,通过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写作手法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总结出自己的散文写作思路,从而进一步欣赏到散文大家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
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切实有效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抒情散文文质兼美的特质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观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适当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培养学生鉴赏现当代抒情散文的方法多种多样,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的兴趣是首要的,有效激发其感知能力和评价能力,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提高鉴赏水平,从中获得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