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述童诗欣赏的四个维度

2024-05-14邓丽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4年1期
关键词:维度

邓丽云

摘要:新课标要求小学每一个学段都应阅读与鉴赏儿歌与儿童诗,提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力。遵循小學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用简约且极具开放性的“四步法”口述欣赏优秀童诗,创设充满信任和支持的交流场域,把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老师成为学生创意的引路人、倾听者,能很好地发挥儿童诗充满美的想象与创造的育人功能,激发小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潜能,从而增进语文学养,发展思维品质,提升审美创造,培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童诗鉴赏;维度;《彩色的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坚持创新导向,围绕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每一个学段都应阅读与鉴赏儿歌与儿童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童诗天真、无邪,充满童味的文字,童真的情感,童趣的情境,有着不拘一格的想象与创意,深受小朋友喜欢。

如何让孩子受益童诗奇妙的美好创意,如何借由童诗守护童心和提升孩子的审美创造力?于是,笔者通过五年的实践,总结出了童诗欣赏四步法“说感觉——品词句——寻诗秘——谈收获”,全部过程采用口述的形式。因为是口述,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读者,只要具备了阅读能力,都可以在自身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生发出不一样的感悟,只是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已。

“口述童诗欣赏”的教学过程主要基于“感知诗意——品味创意——探寻求新——反思创新”四个维度展开建构。

一、说感觉,感知诗意——思考:读完这首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视觉感受百合的美丽,通过味觉感受苹果的可口,通过嗅觉感受青草的清香,通过触觉感受丝绸的光滑……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感觉是人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源泉。文学不仅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也是表现作者心灵世界的艺术。好的童诗作品,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能在读者阅读的第一时间直达心灵,引起美的共鸣。

笔者抓住孩子爱表现,爱表达的特点,鼓励孩子在看到好童诗的第一时间,用心敏锐感知、领悟童诗的纯真诗意,感受童诗的美好创意带来的心灵冲击,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用心去倾听同伴的感受。

在赏读著名诗人高洪波的童诗《彩色的梦》时,通过老师的引领,学生在阅读之后大胆说出了他们如下的第一感觉:

生1:我觉得这个彩色的梦太可爱了!我喜欢这个彩色的梦。

生2:我觉得这个彩色的梦太神奇了!好像有魔法。

生3:我觉得这个梦非常好玩,居然有长的,有圆的,还有硬的。

生4:我觉得高洪波爷爷好厉害,把我们用的普普通通的彩色铅笔,写得那么有趣!

生5:一开始我以为彩色的梦是我们晚上做的梦,结果一读完,才知道是彩色铅笔画出来的,这个想法太有意思了。

从可爱到神奇有魔法、好玩、有趣、有意思,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独特的感觉。很快就唤醒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并使他们对之产生了的兴趣。

二、品诗句,品味创意——思考:你喜欢诗中的哪些词句?为什么?

一首好诗往往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经营而成,就如一杯好茶,只有细细品,才知其中滋味。诗歌短小精悍,语言更是精益求精。其区别于其他文体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大胆的想象,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美好的遐想。品词赏句,架起了学生对文本认知、理解、领悟的桥梁。多角度品读字、词、句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意境,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更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当放手,内心充满信任,孩子们就会张开心灵的每一根触角去感受诗歌传递的情感,从而品味到独特的意境,生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想法,不人云亦云。在赏读《彩色的梦》这一首童诗时,学生这样品味他们喜欢的词句:

生1:我最喜欢第三小节的这一句“小屋的烟囱上,/结一颗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我觉得“结”这个动词用得非常传神,因为他把太阳比喻成了苹果,在烟囱上结一颗太阳,这个想法太有新意了。

生2:我也很喜欢这一句。一读到这句,我马上就能看到这一个小屋就像一棵树一样,每天都能结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太阳,太好玩了!

生3:嗯嗯,每天早上它长出一个大大的太阳苹果,然后等到晚上的时候苹果熟了掉下来,第二天早上又长一个。

生4:啊,我仿佛都闻到太阳味的苹果香了!

生5:我仿佛都闻到苹果味的太阳香了!

师:我们赶紧来边读边品尝吧!

师生(读):小屋的烟囱上,结一颗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

生6:太好看了。

师:嗯,结一颗苹果般的太阳,多么美好的想象啊!你们还喜欢哪一句呢?

生7:我最喜欢第一小节这一句“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彩色的梦,竟然有不同形状,还有不同手感,真是太神奇了,我也好想拥有一个这样的梦啊!

生8:我喜欢这一小节,“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太美啦!

师:我也很喜欢这一小节,尤其是里面的一个动词,你们猜是哪个?

生齐:“滑——”

师:是的,“滑”这个字用在这里太妙了,读到“滑”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9:我感受到了铅笔的优雅。

生10:我感受到了铅笔画画的时候,很痛快的感觉。

生11:对!对!我就仿佛看到了一个铅笔小精灵,好像芭蕾舞演员,把脚尖踮得高高的,优雅地滑过。

生12:不是一个,是一群!她们一定特别享受在这个舞台上跳舞吧?

生13:是呀是呀!纸面那么平那么平,“咻——”就过去了,然后,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哇,这个彩色的梦太神奇了。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神奇的梦好吗?读出它的魔力,读出它的美好。自由读,读出我们每一个人看到的感受到的独特的快乐!

生(自由读):脚尖滑过的地方,/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

生14:我还喜欢第1小节里面的“躺”和“蹦跳”这两个动词,“躺”让我感受到了彩色铅笔在铅笔盒里面的悠闲。“蹦跳”让我感觉这些彩色铅笔非常自在、可爱、活泼。

生15:我最喜欢这一句:“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这个彩色梦境太有意思了,竟然能闻到水果味的香气。如果是我的话,一定希望是草莓味的香气啦。不过这个季节风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因为放手,因为信任,孩子们无拘无束,七嘴八舌地自发、自主品味文字,品评诗句,提出疑问,完全沉浸在诗歌美妙的意境里。文字变得生机勃勃,变得情感丰满而灵动,变成了孩子们描绘诗意的美妙工具。

三、寻诗秘,探寻求新——思考:你发现诗人的写诗秘密了吗?

写文章除了要有好的主题,好的选材,还要有好的表现手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发现作品中好的表现手法,就是获得“渔”。在实践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也能捕捉到童诗的奥妙,尤其是贴近他们心灵的童诗。读多了好的童诗,孩子们会感慨:“诗人心里一定住着一个小孩子,不然怎么知道我们怎么想的呢?”这一环节,主要是放手让小朋友用自己的童心去探寻另一颗童心的秘密。之所以要冠以“秘密”“密招”的名头,则主要是巧用孩子的好奇心。而引领学生探寻童诗的写作密招,求索其看似平常却暗藏无限创意的新鲜诗意和智慧,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并大胆表达与伙伴不同的观点。

在賞读《彩色的梦》时,学生是这样寻找诗人的写诗秘密的:

生1:在第一小节作者把梦写得有长短粗细,还能看得见,有颜色,有手感,我觉得这是“通感”的手法。

生2(迅速站起来):我反对,因为“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作者是为了要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个“彩色的梦”实际上是“彩色的铅笔”,铅笔肯定是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所以我觉得不是“通感”。

师:那你觉得是什么呢?

生2(十分肯定):我觉得是比喻。

师:把什么比做什么呢?

生2:把彩色的铅笔比做成彩色的梦。

生3(很激动):我反对你的。我可以用一个证据说服你,因为作者题目都写了彩色的梦。这就是彩色的梦。

生2(据理力争):但是,“彩色的梦”实际上就是“彩色铅笔”,那也不能把题目写成“彩色的铅笔”吧?为了写一个吸引人的题目,所以要写“彩色的梦”。

生4(一直在认真倾听,果断站起来):我同意你的想法,如果我们把第一句的“彩色的梦”换成“彩色铅笔”会怎样呢?“我有一大把彩色的铅笔,/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这样也是可以的呀!但是我们读起来就没有意思了。

生2(找到知己,更有把握):写“彩色的梦”可以给读者更多的惊喜。

生1(找到反驳理由,很开心):对呀!你看,这个题目都是“彩色的梦”,他的主题应该也是“梦”吧,所以我觉得就是“通感”。

生5:我反对,虽然题目是“彩色的梦”,可是最后一小节,“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作者都告诉我们答案了,“彩色的梦”其实就是他的“彩色铅笔”而已。

生1(很激动):谁说的,你看这里,最后一小节既有“彩色铅笔”,又有“彩色的梦境”,那你说第一小节说的到底是“彩色铅笔”,还是“彩色的梦境”呢?

生3(很肯定):我觉得是“彩色的梦”,因为我们说的通感在第一小节,第一小节作者还没有说他是“彩色铅笔”,所以我觉得第一小节的“通感”不属于后面的。

师:你认为第一小节用的是通感,最后一小节用的是比喻,是吗?

生3(眼神很坚定):对!而且,我觉得如果是梦的话,它能躺在铅笔盒里,这样子不是更有趣吗?如果你们觉得就是铅笔的话,写铅笔躺在铅笔盒里不就没有意思了嘛。

生2(眼睛放光):就是为了有意思,所以才把躺在铅笔盒里的铅笔比做成梦。

生6:我同意,第一小节说的肯定就是“彩色的梦境”了。“彩色的铅笔”画出来的画,难道不是“彩色的梦境”吗?

师:孩子们,你们的讨论太有意思了,我可以说说我的想法吗?供你们参考,你们自己判断。我们看第一小节,“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再看最后一小节,这“彩色的梦”是谁呀?

生齐:彩色铅笔。

师:但是这个“梦”呢,作者又说,“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我们平时做的梦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吗?

生1(顿悟状):我知道了!第一小节这里既有通感,也有比喻。

生2(不好意思):也是哟!

生7(开心):我又发现一个秘密——前后呼应。第一小节写这个彩色的梦,最后一小节写铅笔画出的彩色梦境,它们前后呼应,这个梦就更神奇了,像一个有魔法的大口袋。

……

就这样,孩子们从修辞手法说到标点符号,说到诗歌带来的美感和想象,仿佛他们讨论的不是一首诗,而是在探索一个有趣的世界。这样一种好奇心、探求欲、互相分享发现、一探究竟的思考状态,不知不觉中就使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四、谈收获,反思创新——思考:欣赏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谈收获是孩子们欣赏诗歌后的高阶思维。笔者热情鼓励孩子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多维度去表达自己欣赏完诗歌后的收获。只要是孩子独特的想法,哪怕是暂时有误,也不遗余力去点赞他们思考的可贵。让学生品尝思考的快乐,而不惧怕实践的试错。

笔者引领学生静心内观、体悟童诗带给自己的智慧启示,鼓励他们开悟拓展、创意出自己独特的诗情,就像爱因斯坦的板凳,不管有多么粗糙,只要是属于自己的思考,就大加赞赏,并鼓励其继续探索,继续创意。

在赏读完《彩色的梦》后,学生这样谈他们的收获:

生1:我的收获是,无论是写诗,还是写文章,标点符号也应该很讲究。这首诗里的破折号不仅可以表示强调的意思,还可以表示情感的延长;里面的省略号可以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生2:我的收获是,平时写文章用到通感,让看不见的东西看得见,让心里想的可以摸得到,是一件很好玩、很酷的事情!我也来一句,“雪白的茉莉清香,在夏天的大道上快乐奔跑。”

生3:我也来玩一个,“你咯咯的笑声在满教室蹦跳。”

生4:教室里的掌声暖暖的,甜甜的…… (大家玩起了通感接龙)

生5:我收获到了我们在写诗的时候一定要写出新意来,就像这个题目——彩色的梦,结果写的是铅笔,非常有趣。

生6: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认真地观察,把普普通通的事情变得神奇,你看作者这个彩色铅笔,不就是铅笔吗?非常的普通啊,可是作者却说,它是大森林的精灵,是彩色的梦。

师: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这个梦有性格?

生7:它特别开朗、特别活泼。

生8:我觉得有好多不同性格的梦。绿色的梦,是静静的,非常安静,非常文雅;而红色的梦特别活泼;蓝色的梦呢,是柔柔的性格,很柔和,非常喜欢身边的各种东西。

生9:我觉得,这些彩色的梦是调皮的。因为它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多调皮呀,就和我的弟弟一样,闲不住。

生10:画画这么好玩,我都想去画画了!

……

师:我今天收获了两个梦!一个是诗中这个奇妙的彩色的梦;我还看到了一個彩色的梦,那就是你们。你们今天思考时所蹦跳出来的色彩灵动斑斓,这是我看到的最有活力的梦。

生:我们成长了?

师:对呀,你们肯定是成长了。

生:开心——

孩子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交流着,点燃了内心的小火苗,并由此汇聚成星河,整个教室就亮了,亮在了孩子们开心的笑里,明澈的眼眸里,满怀期待的成长里。

四步口述赏童诗,扬小学生善于口述之长,乐于想象之长,营造充满信任的学习空间,把思考的时空还给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孩子们的语言文字审美鉴赏与创造力被激发,被点燃,长此以往,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祖国诗意文字的美好,还有思考的快乐、发现的惊喜、讨论的愉悦、顿悟的激动、创造的喜悦,以及爱的温暖,成长的渴望等等。

猜你喜欢

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高效课堂构建的三个维度
“意识形态终结论”三重维度批判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青啤:40年的时代维度
用维度展现一个颠倒的世界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发展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