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研究

2024-05-14陈相元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4年1期
关键词:适性教育研究初中

陈相元

摘要:开展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研究,对于立德树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内驱力和培养合作精神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初中语文适性教育是指在初中学段语文学科教育中,遵循“人本教育”的育人规律和语文教育规律,贯穿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辅导等整个教学环节,适合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其一般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自主预习、开启适性,创境导入、激活适性,感知领悟、唤醒适性,主题活动、成就适性,拓展总结、完善适性。其一般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为以学定教、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启发点拨、因势利导,多维互动、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研究

国外对我国汉语适性教育研究几乎是空白,但是,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中国纺织出版社,2022年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的“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理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以及国外母语教育研究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为我们汉语适性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国适性教育研究历史悠久,教育家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可以说是我国早期对适性教育的极好诠释。道家教育哲学倡导“顺应人的天性”,王守仁主张教育应“顺导性情”,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的思想。一直到现代与当代,我国学者对适性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未间断过。进入21世纪后,不少中小学校和学者纷纷开展适性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王慧霞在《适性教育个例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年08期)一文中,介绍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提出“扎实基础、快乐学习、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从“环境文化”“管理文化”“教学文化”等方面,论述了尊重儿童的天性与个性,促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的成功经验。严雪霞在《适性课程:为学生打上母校的印记》(《中小学管理》2014年01期)一文中,介绍浙江宁波北仑区蔚斗小学从适性文化、适性课程、适性管理等多个角度入手,打造“让每一个孩子适性成长”的“适性教育”。冯建军、刘霞撰写《“适合的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在阐述了“适合的教育”的内涵、困境的基础上,主张我们只能在班级授课制的框架下进行改革,寻求可行的出路,包括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建立基本标准和多样性统一的教育制度,进行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改革,凸显个性的差异。

而将适性教育的理念引入到学科教育研究领域,便产生了语文适性教育研究。由此可见,开展本课题研究是适性教育研究深化与发展的需要。

一、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研究的意义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大力稳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出台一系列“双减政策”以减轻课业负担,但是应试教育、题海战术等教育弊端依然存在,广大学生家长对教育优质资源的渴求仍然满足不了,家长因中考、高考而产生的对教育的焦虑仍然消除不了。如何做到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又能减负增效、提质创优,办出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这无疑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必须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教育现实背景,我们开展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的实践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性教育”就是“人本教育”,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语文学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第二,有利于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开展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的实践研究,采取适性集体备课、课前导学、适性课堂、适性作业、课后个别辅导等手段,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认知、审美创造等能力。

第三,有利于增强学习内驱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性教育”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获得学习语文的成功感,进而让他们热爱语文,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第四,有利于引入合作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协作精神。“适性教育”采取任务群、主题性、模块化等形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着力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协作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1.初中语文适性教育内涵

關于“适性教育”概念的界定,尽管不同学者在理解和认识上略有差异,但目前学界有着普遍认同的基本观点:“适性教育”是指适合学生天性、个性的教育,也就是适合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它是“个性化教育”“人本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教育指导思想和理念,其思想核心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来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最优质的教育或学习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也是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理想的教育境界。我们认为,初中语文适性教育,是指在初中学段语文学科教育中,遵循“人本教育”的育人规律和语文教育规律,贯穿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辅导等整个教学环节,适合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其内涵有以下几点。

第一,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既具有中国心、世界眼和未来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合格公民。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和放飞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兼顾和弘扬“共性”,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语文、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二,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的对象或学生所具有的“个性”与“共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里的“共性”是指学生群体通过学习语文以获得人生发展所共同拥有的普遍性,“个性”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性。一个个“个性”构成“共性”,而“共性”又不能脱离于“个性”而独立存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它们在对立统一中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语文适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完成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具体任务。

第三,初中语文适性教育力求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这也是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自主预习、开启适性”“创境导入、激活适性”“感知领悟、唤醒適性”“主题活动、成就适性”“拓展总结、完善适性”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表达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特征

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合作探究性。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为完成主题学习任务而展开的小组分工合作、自主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领者,教师创设情境,规划主题,部署任务,出示策略方法;而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探究者,学生则是积极思考探究,参加小组讨论,推荐代表交流等。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释放,“共性”得以发展。

(2)互动和谐性。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民主交流、平等对话的和谐互动过程。互动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呵护独特思维,以表扬激励为主,以指出不足为辅,教师正面引导以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评价的话语中充满着欣赏和喜悦。整个课堂教学,教师欣赏学生,学生欣赏教师和同学,师生共同欣赏中,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共处,让学生获得满满的成功感。

(3)动态生成性。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多维互动、动态生成的活动过程。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检查预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还要引导学生对课前预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等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即多维互动。这多维互动交流中的一个个的生成,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与交流的结果,这样的生成是鲜活淋漓的,动态生成的,不可预设的,无法复制的,其间充分呈现着学生生命个性体验与成长的全部过程,也充分展示了教师教学的生命活力。

(4)生命成长性。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是师生真正焕发生命活力并得以成长的活动过程。作为学习内容,文本洋溢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也洋溢着作者的生命活力。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人本与文本的碰撞,就是师生生命与文本作者、与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在交流与碰撞中,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经受情感体验和感悟,引起情感共鸣和审美愉悦,从而学生眼界得到扩大,知识得到丰富,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得到提升,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其间得到发展。

三、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的操作程序和教学原则

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主张挖掘师生的生命潜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活泼、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倡导平等对话、多维交流、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生命体验和感悟,追求师生共同进步的教学观念。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1.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的操作程序

(1)自主预习、开启适性。这是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也是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奠基环节。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等特点,布置导学案或预习作业,学生根据导学案或预习作业,自主研读文本,动手查阅资料,独立完成导学案或预习作业。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或思路。这样,既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特个性,同时也展示了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灵活性。

(2)创境导入、激活适性。这是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新课伊始,教师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集音乐、视频、文字等于一体,激活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设置疑问开场,吊起学生急于深入探究文本的胃口;或用抒情语段开篇,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感情氛围之中;或温习旧知,帮助学生归类建构知识系统;等等。这样,既唤醒学生生命个体的学习热情,又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为后续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感知领悟、唤醒适性。这是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胸怀全体学生,着眼文本整体,引导学生或听读、或朗读、或默读、或浏览文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词意,把握主要内容,理清结构层次或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等。这样,教师既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呵护其稚嫩的思维,又要帮助引导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客观的历史的认识和感悟,使学生的生命情感与文本及作者的生命情感相互交融、和谐相生。

(4)主题活动、成就适性。这是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文本、合作探究、民主交流、平等对话和多维互动,或品味语言,或分析人物形象,或推敲重点语段,或体验感悟心路历程,或赏析艺术特色等,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思想主旨、时代背景和作者心境,将文本与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趣味追求,将文本的主旨意蕴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理想,促成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让他们获得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个性也在其间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扬。

(5)拓展总结、完善适性。这是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立足课内,适度向课外拓展延伸,并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或畅谈启迪收获,或漫谈感想感悟,或借鉴比较研读,或进行片段写作、以写促读等,让学生站在个体生命意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反思文本的价值取向,从中汲取营养、愉悦情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品性,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彰显学生的生命个性和人生意义,教师的人格魅力、生命价值和教育艺术也在其间得到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

总之,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是语文教学“适性”得到不断开启、激活、唤醒、成就和完善的过程,是学生个性、人格、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不断形成、发展和确立的过程,也是教师生命意义和教育艺术得到不断彰显的过程。当然,这只是中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具体到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体裁形式,教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和适当的调整。

2.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学定教、以人为本的原则。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学情等实际来确定施教内容、策略和方法,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课前导学案的设计,课中的主题活动设置、教学环节安排,还是课后适性作业的部署,都始终坚持以学定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

(2)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学生的个性多姿多彩,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各不相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也存有差异,与教师或相互之间对话、交流的效果也不可能一样,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策,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个性鲜明的自己。

(3)启发点拨、因势利导的原则。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自然、健康和快速的成长,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遵循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遵循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循循善诱、启发点拨、因势利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忌“一言堂”或“满堂灌”,将学生当成接收知识的容器。

(4)多维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倡导弘扬个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学过程中,开展主题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和多维互动,在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生命意义得到彰显的同时,教师的生命个性和教育艺术也得到进一步成长和成熟。

本研究历经近2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案例,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个性”,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增强、培养和提升,发挥出比较广泛而积极的辐射作用。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挑战。

在理论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学习现代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成功教学经验和优秀研究成果,不断总结、丰富和发展初中语文适性课堂教学的理论、途径、模式和方法;在实践方面,一是要不断摸索和探究不同体裁、题材文本的适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和方法,二是要如何让个性差异和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和交流中来,让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系浙江湖州南潯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语文适性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nxcz2311)成果。]

猜你喜欢

适性教育研究初中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