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节的枝桠开出绚丽之花

2024-05-14吴培光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4年3期
关键词:孔乙己母亲文章

吴培光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故事情节简单化,使本该跌宕起伏的情节就像一段粗粝的直木那样缺乏美感。下面,就和大家谈谈如何用插叙的方法让情节的枝桠开出绚丽之花。

什么是插叙呢?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是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物性格,深化文章主旨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技巧。但是,在平时写作中,很多同学忽视了这种技巧的运用。对于无话可说、内容干瘪类型的文章,插叙一段小故事、小回忆、小评论,这样内容就充实了;对于内容不生动、平铺直叙类型的文章,插叙一段回忆或者场面,文章情节就生动了,思想、主旨就丰富了。插叙的运用,对写好文章、写长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这种方法就被很多名家娴熟地运用。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家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插叙片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喜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①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上面的片段中运用了两处插叙,第①处插叙表现了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但为儿子放弃了自己的享受。第②处插叙补充说明母亲在自己的病情已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仍然不顾自己,将全部心思放在儿子身上,体现出母亲的伟大和坚强。同时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表达了“我”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傷情绪中,完全没有意识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插叙手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有的同学在运用插叙时,脉络不清,为插叙而插叙,没有起到插叙的作用,反而弄巧成拙,节外生枝。那么,在作文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插叙呢?

一、找准时机

写作时,不能随意插叙,必须找准时机,做好插叙和顺叙的衔接过渡。通常说,对物件来源进行交代,对人物的过去进行补充,对事件的原因进行说明,都需要运用插叙。最简单的衔接是:插叙之后安排一两句抒情议论结束插叙,回到现实。

二、明确内容

插叙的内容要准确精当,简明扼要,插叙的内容应该与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有关,对主要情节和人物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比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插叙了十几年前家门外紫藤萝的遭遇,以花写人,暗示了时代特征。要明确的是,插叙绝对不是再叙述一件完整的事,而是叙述某件事最贴合文章主题的一小部分。插叙的小事件最好不超过两个,插叙的内容过多,就喧宾夺主了。

三、讲究方法

插叙是要讲究方法的,那么如何让情节的枝干开出绚丽之花呢?

1.引出相关内容

作品中人物通过某种提示,看到某物或面对某场景,自然地产生联想,由此引出插叙的内容,一般在插叙前用“想起”“眼前浮现出”“脑海里闪过”之类的话进行过渡。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就运用了这种插叙方法,写了文中的迅哥儿对闰土的回忆,作者在回忆中塑造人物形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作者运用插叙手法还原了少年闰土勇敢可爱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和立体,有利于读者感知作者的情感。而且插叙的内容与后文再次见到闰土的情境形成对比,能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表达文章文题。我们在写人或叙事时不一定是从一而终的,因为叙述内容没有波折会使文章吸引力减弱。如果在构思时后文情节将出现反转,插叙不失为伏笔的一个上佳之选。

2.表达人物独特的个性

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出插叙的内容。比如《孔乙己》一文中,为了让读者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有全面的了解,作者借他人之口这样插叙:“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这段插叙非常精彩,补充说明了孔乙己的身世和品行,暗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这里采用转述式插叙与文章记叙的视角有关。文章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而插叙的内容是“我”所不知道的,所以采用了转述式插叙。

记叙类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突出人物的形象,应该让读者对人物的特征有深刻印象,诸如人物的外形特征、特别的行为习惯、令人难忘的外号或名字以及特殊的经历,都是人物描写中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使用插叙深入描写这些特征,能使文章更有可读性。

3.制造耐人寻味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使用插叙后文章就有了波澜,文章的结构也有了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请看林海音的小说《窃读记》中的精彩插叙片段: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前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欲望推动着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读了一会儿仍没有人理会,而书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贯注,舍不得放下了。直到好大工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其事地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便宜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绝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钱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時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大家读后,是不是感到插叙使故事内容更丰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插叙中也得到了更细腻更深入的展现?是的,没有那一开始的窃读成功,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不是第一次”。在记事的时候,同学们不妨也参考这篇文章的做法,将一件事的起因以插叙的方式展示出来,为文章创造一些耐人寻味的波澜。

上面介绍的插叙手法,让情节的枝桠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运用插叙手法还需提醒大家的是:插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乱用插叙,弄巧成拙。插叙的内容,只是和原来的叙述相关但不能相连,相连就成了倒叙。插叙更不是叙述的中心,只是为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段。而且前后衔接要自然,要界限分明,插叙完了,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上,不要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而发展成另一条线索,更不能节外生枝,成为文章的游离部分。

坚持,方能走向成功

莱西市实验中学初三  张司翰

赛场,跑道上,发令枪已经举起,就要响了。

这情景并不陌生,时针拨回到两年前,一年前,两次八百米决赛,都是在这里。只不过,我总是被甩在了后面,没有名次。

枪响了,所有人都冲了出去,但大家都明白,八百米是初中生最累的体测项目,不在于冲多快,而在于坚持多久。就这样跑着,跑着,我仿佛回到了去年的那块公告栏前,没有我的名字,只有别人的荣耀。为什么?每次训练,别人可以在一旁说说笑笑。而我,只有跑道做伴。难道只因为我不够高,不够强壮,就不会有名次吗?别人看我的眼神,有怜悯,更多的是不屑。失落填满了我的内心,可它们却无法融进我的泪,而是刻在了我的心上。

还在跑着,阳光照在了大地上,照在了我身上。同样的阳光,那天下午,照亮了同样的跑道。我又来到了这里,走在这条跑道上。每一步,都觉得那样熟悉,我的汗水浇灌在了这里,我的梦想也孕育在这里。初三,就要到了,还有最后一次机会。我还能看到它破土而出吗?对,现在就是坚持的时候!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越来越快,我又跑起来了!阳光洒在了我的肩上,给我插上了一双翅膀。我还有一次机会,我要坚持到底!

已经跑了一圈,我看到了起点处的人群,他们在呐喊着,我好像听见了自己的名字。就在前天,在别人谈论着我们班800米体测能有多少人过关时,我又站到了起跑线上。奇迹发生了,当我的成绩公布时,没有人说话了,没有人笑了。所有人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们眼前的这个又瘦又矮的男生竟然会这么快蜕变!而我,则看见了拼搏给我的礼物,我梦想的种子即将在几天后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最后一百米,所有人都很累,但都开始了冲刺,大家都明白,现在是咬牙坚持的时候。我也拿出了躯体中最后一点能量,感觉全身就像火在烧,但就是停不下来。别人坚持的,是800米,而我坚持的,是无数个之前自己坚持下来的800米。刹那间,我觉得所有人都不见了,跑道上只有我一个人,在坚持,所有景象像电影一般在我脑海中飞速地闪过,而结尾,就是我冲线的那一刻。

第六名,公告栏前,我终于可以舒展开那一直绷紧的脸了。

其实生活中每一个时刻都属于坚持。坚持,就像一根线,串起了我每个下午的汗水,也串起了最后成功的那一刻。坚持,让我的生活成为最真实也是最动情的剧本。让我们时刻坚持吧,为未来留下精彩的回忆。

点  评

年少的时候人往往最爱做梦,但无论是高远的志向,还是微不足道的梦想,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小作者用插叙的写法,记录了自己在运动会的800米跑项目上屡败屡战,但不曾言弃,最终收获了好名次的故事。800米作为初中最长的赛跑项目,获胜的关键就在于坚持,而对于身体素质不占优势的作者来说,要想跑出成绩,更需要艰难的训练。坚持为作者的小小梦想插上了双翅,令他最终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也让他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其实都需要坚持。

猜你喜欢

孔乙己母亲文章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孔乙己(下)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孔乙己
给母亲的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