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泽州县周村东岳庙正殿勘察浅析

2024-05-14赵利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7期
关键词:东岳庙正殿勘察设计

赵利芳

摘 要:周村东岳庙始建年代无考。据碑记,东岳庙北宋元丰五年(1082)重修,与泽州冶底岱庙(北宋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属同时代建筑。金皇统三年(1143)、元至元十五年(1278)又修,迄元大德至正间再修,明洪武、宣德、嘉靖、正德间重修,清代时期也屡有修葺。现存建筑为宋—清不同时期。至千百年后的今天,历经时代变迁和风雨飘零的东岳庙仍巍峨矗立,成为周村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文章详细介绍了周村东岳庙的概况及保护价值,并重点分析了正殿的各方面情况。

关键词:东岳庙;正殿;勘察设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7.003

周村东岳庙又称“岱岳庙”,位于山西省泽州县周村古镇北黄沙岭下,是一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乡村庙宇(图1)。2006年5月25日,周村东岳庙(下文简称“东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①。东岳庙整体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宋元丰五年(1082)曾大规模重修,现存正殿为宋、金时代建筑遗构,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此文重点针对东岳庙当时正殿的现状勘察及修缮设计做重点阐释与分析。

1 东岳庙整体概况

东岳庙周边及内部的整体保护环境现状堪忧。

首先,东岳庙曾被地方粮食局占用,占用期间,除大部分建筑主体幸免于难外,原有的附属建筑损失殆尽,东、西两院的历史布局早已面目全非。其次,正殿后新建的粮库在目前状况下对其造成了较大影响,不仅路面较高而且距离建筑太近,车库更是紧靠财神殿后墙,附近还建有公厕,造成排水不畅直接影响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稳定。最后,东岳庙的东、西、南三面建有古民居,北面则建有粮食库房,而大部分民居建筑缺乏应有的日常维修和保养,不仅有残垣断壁,还有坍塌的砖石和瓦砾以及遍布的杂草和灌木,使东岳庙周边原有的历史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2 东岳庙的保护价值

东岳庙中的古建筑形式多样、造型美观、构造合理、布局独特,有较高的观赏性,是周村古镇现存唯一一座有价值的大型古代组群建筑,更是泽州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具体体现,构成了周村古镇悠久的历史环境和古老的人文景观,是当地古镇发展文物旅游业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有利于文化的有效展示与合理利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东岳庙因崇祀东岳大帝而享誉民间,蕴藏着厚重的民俗文化内涵。重建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的正殿等主体建筑呈一字排列,在建筑布局上实属罕见,为研究晋东南古建筑区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实资料。同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宋、金時期建筑的形制,是研究国内早期建筑的重要实例。

艺术价值:正殿内的石刻门框遍雕精美线刻图案,门墩石上两尊小卧狮造型生动活泼、肢体舒展,极富艺术想象力。

科学价值:东岳庙主体建筑大木构架建造规整、用材规范、举折平缓,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宋、金时期建筑的历史风貌。据实地勘测,庙中主殿正殿、财神殿、龙王殿三殿构架几近均等,仅将正殿台基提高,以示区分。整体布局宏伟壮观,非一般庙宇可比拟。殿檐斗拱硕大,殿顶举折平缓,虽为宋代重修,实为我国古建艺术之珍品。

社会文化价值:庙内现存大小碑刻数量不多,但都是研究东岳庙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现状及当地民俗风情的宝贵资料。

3 东岳庙布局

东岳庙一进两院、坐北朝南,保护范围总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中轴线主要建筑有正殿、戏楼、山门。两侧建筑分别有财神殿、龙王殿、东拜亭、西拜亭、关帝殿、钟鼓楼等。

正殿为东岳大殿,创建年代不详,据明隆庆四年《泽州周村镇重修庙祀记》碑载:“正殿祀东岳神,经史莫考,重修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殿内明间门墩石和石质门楣上分别刻有“金皇统三年(1143)”“元至元十五年(1278)孟秋吉日立”的重修题记,之后在明宣德二年(1427)、明隆庆四年(1570)直至清代均有程度不同的修葺。结合其建筑的梁架结构分析,现存主体仍为宋、金时期的建筑。

4 正殿残损现状勘察

正殿建筑形制为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斗拱四铺作单下昂,单檐歇山顶,青灰筒板瓦屋面,琉璃剪边,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

台基:四周台帮均为石砌且台基较高,个别残损部位被后人以砖剔补。现状台基后部在建筑被改建做粮库时拆毁,殿后地面被人为垫高,仅前台明还能分辨出历史的固有状态,但也存在局部酥碱和鼓闪,个别压沿石出现断裂等。

平面:近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前为廊,柱底施莲瓣覆盆柱础,现地面被后人以条砖杂补后整体高低不平。台明压沿石仅前侧大部分残留,其余均已不存。台明地面铺砖已被毁,现状以水泥砂浆抹面,整体环境遭到破坏。

柱子:均为石柱,总计14根。其中檐柱8根,金柱2根,山柱4根。临时支顶柱为木柱2根。现状除支顶柱2根露明外,其他廊柱等应露明的柱子均在做粮库时临时包砌于墙内。经发掘勘察,发现柱子现状大都保存完好。支顶木柱2根,位于殿内东、西两缝梁架四椽栿之下。支顶的目的是预防四椽栿产生裂缝后建筑整体出现结构性险情。

铺作:分前后檐柱头铺作、金柱柱头铺作、山面柱头铺作、转角铺作②。由于年久失修,铺作的残损主要表现为整体的风化和局部因漏雨造成的沤损及个别构件的折断、缺失等。

前檐柱头铺作:四铺作单下昂,横向外出耍头,托乳栿和檐抟节点。纵向则施泥道拱、隐刻泥道慢拱及正心枋,外施斜面令拱及替木。

后檐柱头铺作:构造与前檐柱头铺作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前檐铺作里转托乳栿而后檐铺作里转托四椽栿。

两山柱头铺作:构造与前檐柱头铺作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前檐铺作里转托乳栿而两山柱头铺作里转托丁栿及爬梁。

金柱柱头铺作:主要位于前槽明间金柱柱头上,斗口纵向设泥道拱,承托丁栿,斗口横向托乳栿,后尾呈沓头。

转角铺作:外转顺身出跳与其他柱头相同,斜昂上出由昂,托檐槫交角处及上部的大角梁和仔角梁、续角梁节点。里转则出华拱一跳托由昂后尾及上部的角梁后尾节点。建筑内东北角和西南角大角梁后尾因受力折断,前者被后人以木柱临时支顶,后者则以铁件加固。

梁架:后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彻上露明造”(现为粮库吊顶),左右施丁栿、爬梁,主体结构为宋、金建筑特征,且构架梁栿等大木构件大都制作规整。横向乳栿、四椽栿及纵向丁栿等梁栿构件均交于前金柱之上。明间乳栿上施瓜柱、驼峰、搭牵等构件承托上平槫和下平槫节点。明间四椽栿上构件基本与乳栿上相同,平梁上施瓜柱、驼峰、叉手承托脊部节点且叉手施于斗口与脊部随檩枋之上。现状全部梁架均有程度不同的残损,但明间东西缝四椽栿裂缝尤为严重,最长处50~80厘米,最宽处3厘米,最深处5厘米。西后檐扒梁中部折断造成歇山构架西倾,导致东后上平槫脱榫40毫米,后人在其上支顶两根柱子。

桁檩:主要是脊槫、上平槫、下平槫、檐槫等构件的整体残损。现状屋面早年漏雨严重,改做粮库后进行了整体的勾抿,特别是西南角屋面早年曾发生大面积塌毁,对内部构件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同时造成了部分槫檩的糟朽、沤损,有的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垂弯和滚动等险情。

椽望:所用椽子全部为木质圆椽,椽上采飞并铺设望砖。因建筑历史久远,整体年久失修,屋面瓦件松散漏雨,椽飞等木基层构件大部分沤损、脱钉。

屋面:为青灰筒板瓦覆盖,琉璃脊饰,琉璃方心,琉璃剪边,整体残损严重。建筑大吻基本完整、脊刹上部已倒塌不见,正脊块不全有几块系拼凑之物,其他各脊脊块也大都残缺不全,吞口缺2件,垂兽缺4件,套兽缺3件,勾头、滴水、排山构件等尺寸不一,部分掉落后补配。

墙体:现状前檐墙为做粮库时后人以条砖加砌,目前墙身已出现裂缝。东、西山墙为原墙保留,后墙墙体较厚的原因是为储存粮食的安全需要而特意加砌的,外观整体为条砖表筑,以土坯背里,高度直达檐部。西山墙整体保存相对较好,而东山墙外侧则出现了局部的鼓閃和坍塌,墙体下部坎墙应有局部酥碱的现象,但由于殿内堆满粮食而无法详尽勘察。

后墙残损最为严重。由于殿后地面被人为垫高,导致后墙下部整体潮湿,产生较为严重的酥碱情况。

门窗:现残存的门窗为粮食局占用时改建的小门、小窗,小门通行而小窗则作为顶窗通风使用。大殿原有的装修在做粮库时全部被拆毁,但原有的构架和卯口基本保存完好,确定明间原为板门,东西两次间均为直棂窗。

5 正殿主要残损原因

年久失修是造成正殿残损的主要原因。致使建筑出现了整体残损或程度不同的台基垮塌、柱子糟朽、墙体开裂外倾、角梁断裂、屋面坍塌漏雨、装修被毁等险情。

排水不畅也是残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正殿后部,殿后地势被垫高、改造,造成整体排水不畅,加之距离建筑较近,直接造成柱子糟朽、墙体下部严重酥碱等残损状况。

人为因素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在做粮库时拆除正殿门窗,地面破碎,且大部分建筑的前墙为重新加砌,严重影响了建筑的整体效果。

6 安全评估

通过对东岳庙正殿的勘察分析,对建筑的主要残损症状和类型有了基本明确的认识。通过建筑的残损程度并初步对其进行安全评估。依据《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GB/T 50165-2020)的规定,结合正殿的残损现状如下:排水不畅,柱脚糟朽,墙体酥碱、开裂,梁架构件局部断裂、裂缝,后人在其上支顶两根木柱。屋面椽飞和檩子的折断、腐朽,瓦顶的松散和塌陷,檐口的坍塌、门窗缺失等。

根据《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GB/T 50165-2020)的规定,根据东岳庙的实际情况应判定为c'级,建筑中有中度残损点,已影响该项目的安全③。

7 勘察结论

依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版第27条规定:修缮包括现状整修和重点修复。同时对照与文物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以及建筑物的具体残损状况,在深入研究、全面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以下修缮结论:正殿应予以现状整修。

现状整修主要是规整歪闪、坍塌、错乱和修补残损部分,清除经评估为不当的添加物等。修整中被清除和补配部分应有详细的档案记录,补配部分应当可识别④。

8 修缮目的和意义

东岳庙创建于宋、金时期,后院现存的三座主体建筑(正殿、财神殿、龙王殿)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早期建筑的形制,是研究国内此类建筑的重要实例标本。其结构所体现的宋、金时期的建筑手法和主体建筑布局呈“一字排列”的特殊性,在同时期、同类型建筑中有明显的代表性,因此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保护维修,保持其建筑的原有历史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 修缮范围

依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对保护工程所划分、确定的类型对东岳庙正殿采取“现状整修”的技术措施:

①揭瓦瓦顶。屋面进行重点维修,依据原形制原工艺参照现存的样式补配缺失的构件,检修望砖、椽飞等木基层,更换糟朽的构件,做防腐处理。依据现存的大吻样式对残缺的大吻进行修补,垂兽依据正殿的戗兽样式重新补配安装。

②针对梁架构件走闪,应采取传统方法打牮拨正后大木归安⑤。对劈裂(干裂)的梁枋,先清除裂缝中的积尘、杂物,然后用木条镶嵌缝隙,用改性环氧树脂粘牢,并作防腐处理,加设宽80mm、厚5mm的铁箍束固。对檩条、角梁隐蔽部分,即檩条、角梁与屋面的接触面和与墙体及其他构件的搭接支承位置的朽坏程度,要重点检查。

③拆除后人在把正殿作为粮库时新砌的墙体和在原来墙体的基础上新增砌的墙体,恢复前廊式布局。

④依据当心间遗留的门框以及次间遗留的窗额卯口,根据同地区同时期的装修样式,恢复原来的板门与直棂窗。

⑤恢复前、后檐台明的原有高度,依据前檐压檐石的尺寸和规格补配安装压檐石。

⑥清除殿内堆放的粮食,重新揭墁地面,用方砖铺墁。

修缮前后的情况如图2、图3所示。

10 结束语

东岳庙正殿作为现存地面宋代建筑的佼佼者,历经千年、兴废更替,见证了当地社会发展与人文变迁,又因其丰富的历史以及独特的布局而闻名,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东岳庙更是研究宋至明清多个时期建筑形制、布局特征及变化的“活样本”,值得我们去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

注释

①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EB/OL].(2006-05-25)[2023-10-29].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346203.htm

②李诫.营造法式[M].邹其昌,点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参照《营造法式》材分制度确定正殿斗拱用材约合五等材尺度。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GB/T 50165—202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④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⑤杜仙洲.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39.

猜你喜欢

东岳庙正殿勘察设计
对润城东岳庙的现状研究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日本新天皇即位将“恩赦”55万犯人
十五贯(下)
勘察设计企业保密工作精细化管理措施
浅谈勘察设计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东岳庙建筑规制与东岳信仰——以蒲县东岳庙为例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现状与展望
明清山东地方志中东岳庙的时空分布考